标题 | 怎样学访才能满载而归 |
范文 | 刘福泉 本期话题:我们怎样学访和向国外教育学习什么 主持人: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 主持人语: 近年来,随着我市教育对外开放的扩大,各中小学外出学访的机会越来越多,有的走出国门考察,有的到外省市学习交流。怎样才能提高学访的效果?我们向国外的基础教育学习什么?围绕这一话题,本期邀请了天津市教科院的科研人员谈怎样学访才能满载而归,并邀请了天津市部分到国外学习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结合他们的亲身体会,谈国外的基础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他们的建议和感想可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走向开放。为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许多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陆续走出学校进行教育学访,有的走出国门考察,有的在国内跨省市交流。教育学访成为学习和借鉴他人先进办学经验的重要方式之一。外出学访是一件耗时费钱的事情,如果做好了,可以学到别人的先进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果做不好,就会成为观光旅游的代名词,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如何才能使外出学访满载而归呢?我建议在外出之前就按照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准备:为什么要学访,学访到底学些什么,用什么方式学,到什么地方学,学访以后做什么,这五个“什么”看似简单,真正做好就不那么容易了。 一、为什么要学访 无论到哪里学访,一定要有个理由,总不能想走就走,随意溜达一圈完事。这个观点,说起来大家都同意,可实际做起来,还真有不少人相当盲目。 学访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内部原因是指自己学校不满足现状,有更高的追求,志存高远又不知如何将美好愿景一步一步变为现实。这个时候自然就需要对外求助,希望通过学访来理清思路、启发灵感、创造未来。外部原因是指在某个地方恰好有一所值得学访的学校,这所学校或者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很高,或者办学特色十分突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总之,一所出类拔萃的学校值得我们前去学访。如果这所学校跟自己的学校有比较多的相似点,那就更好了,理由就更加充分了。如果一定要再加上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这所学校的特点和长处正是自己学校所欠缺的,或者这所学校取得显著成就之前的状况与自己学校的现状高度吻合。 如果满足了以上各种条件,那就是理由十分充足,可以着手准备学访了。总的来说,学访通常都是以学校主动提升自我为前提,那种希望通过学访来解决学校临时问题的短期行为,十有八九都会落空。 二、学访到底学些什么 面对一所有成就的学校,可以学习的和值得学习的东西应该说有很多,有时让学访者有一种“不知从哪下手”的感觉。对此,我们的建议是“点面结合”,即“把握整体,解剖特色”,这是提高学访效果的基本原则。 大凡一所有成就的学校,必然在整体办学思路上有自己的一套独特、完备的体系,而在这个体系当中,必然会包含着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部分,那就是学校的特色,这代表了学校的“性格”。整体与特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必须从两方面来把握。 教育理念不必也不可能通过学访的方式直接吸收,应该学习人家究竟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亲身感受一下那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之后的氛围。这是学访的独特功能,其他形式很难代替。 学校文化也不是靠简单模仿就可以学到手的。学校文化有好多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看到的通常只是文化的表象或者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如果仅仅停留在模仿与改造的层面,那么学访的价值就太低了。 我们应该学习的不是人家做了什么,而是他们“怎么做到的”和“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极力避免形式化的东西,准确把握本质。 三、用什么方式学 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尤其是在现阶段,信息资料丰富得看不过来,互联网发达得几乎涵盖各个领域,通信手段方便得让人有时不得不刻意回避。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必要不远万里跑到别人的地方现场考察、学访呢?换句话说,亲临现场的学访和坐在家里看材料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呢?搞明白了这个问题,学访的效果必然会明显提升。 要想学访,必须在家中预先做足功课。先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取充足的资料,不足的部分还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互动的方式补充。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筛选,留下关键的部分深入研究,一定要研究透彻。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之后,学访对象的情况基本上可以说了如指掌。接下来,制订一个学访计划,从研究结果中找出那些不到现场就无法感受的、不实地考察就不能理解的部分,向对方提出学访的要求,一旦接到对方邀请,学访计划就可以付诸实施了。 四、到什么地方学 选择一个合适的地区、合适的学校,也是提高学访效果的要件之一。什么样的学校比较适合学访呢?就共性而言,学校应该是整体领先,并且特色突出,这样才有学习的价值,当然还要考虑自己学校发展的特殊需求。 地区的选择也很有讲究。目标学校所在地区应该是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跟自己所在地区大致相当,这样才有更多的可比性。有不少学校的领导也去过不少地方,走访过不少学校,但是学到的东西并不多。为什么?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些学校的经济条件好得不得了,回来以后再看看自己的学校,得出的结论自然是“没法学”。如果是以开拓视野、启迪心智、解放思想为目标的学访,就不必过于拘泥这些,哪里先进去哪里,哪里“第一”到哪里,这主要说的是国际学访。 提到国际上的教育先进国家,其实近年来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我觉得最值得学访的教育强国不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而是芬兰。在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中,芬兰已经不止一次登上最佳学校教育冠军的宝座。最近几次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数十个国家的中学生中,芬兰学生的阅读、逻辑、数学与自然科学能力,均属一流。 五、学访以后做什么 这最后一项其实最重要,虽然被排在最后,其实只是因为时间顺序的关系。前面几项“功课”做足了,最后一项就不难完成。但是,如果放弃这项不做,或者做得并不认真,那才真是“功亏一篑”,前面的事情都白忙活了,学访的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学访归来,要做的事情其实很多。首先当然是要整理新的材料,包括个人的印象、感觉以及看到的片断,哪怕仅仅是偶尔听到的一句话,都是珍贵的资料,因为这些东西都只有亲临现场才可以得到。一定要对所有的材料无遗漏地进行汇总,仔细梳理,筛选出价值比较高的资料进行提炼、升华。其次,反思自己学校的现状,看看哪些学来的东西可以在提升学校发展质量上起到作用,哪些可以直接转化,哪些需要加工改造。最后,制定出改进工作的具体计划和措施。除此之外,如果能够在适当的场合作个演讲,或者写出一个报告,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那将更有价值。★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