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 |
范文 | 张秀香 教与不教的关键在于“教”什么和怎么“教”,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关注学生主体,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笔者认为教与不教的关键在于“教”什么和怎么“教”,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关注学生主体,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下面笔者结合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谈几点看法。 一、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对于这些能力的训练单靠课上四十分钟学生是难于达标的,必须以充分的预习为前提,再加上教师的点拨与指导。我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坚持“书不读熟不开讲”,然而,“十个指头有长有短”,更何况是来自不同家庭、具备不同资质、拥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们呢?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我为学生设计了“七字预习法” 即:“读、标、圈、点、质、搜、写”,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先是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不同符号“圈”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多音字、形近字,“点”个标记记下自己读错的地方,再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质”疑,“搜”集作者背景资料或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最后抄“写“生词,把课文主要内容试着写一写。“质、搜、写”三项为选作内容,每项要求因人而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使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同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接下来是课堂教学,我重视“讲课前三分钟”活动 ,这也是学生每天期待与关注的时刻,我利用这三分钟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内容有“常规训练”和“综合训练”。“常规训练”以课内字词句的巩固为主,形式有给字选音、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成语填空等;“综合训练”以学生课余学习的汇报为主,形式有说见闻、诵名言、背古诗、畅谈读后感等。学生对这些活动乐此不疲,课前充分准备,把握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每次都是积极踊跃参加活动,兴趣盎然,最终以愉悦的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在新课教学时,我按照以下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首先是读题质疑,汇报预习,读通课文;其次是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再次是精读课文,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最后是赏读课文,积累语言,拓展延伸。课堂上我瞄准重点,抓住主线,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精讲多练,避免滔滔不绝、面面俱到或支离破碎地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将教学模式转变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于是在自主阅读中学生能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多读能提高理解能力,多复述不仅能促进理解,锻炼语言,还有利于提高记忆力,发展逻辑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当学生知道了学习内容有哪些,需采取哪些方法,每项学习内容都要求达到什么程度之后,教师再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提倡多阅读、多复述、多背诵,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作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材料,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的目标。阅读材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是模仿的榜样,模仿是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是他们学习过程中心理上的需要,阅读不仅是写作的基础,也是训练写作的教学手段,因此,作文教学中我借助阅读的开展,以读写结合促进学生习作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首先,我鼓励学生熟读阅读材料。多朗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朗读过程中,人的眼、口、耳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有助于增强记忆力。 其次,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我一方面提倡让学生直接在书上空白处做笔记。运用“圈点法”和“旁注法”读书,即在关键性的字、词、句下面,以不同符号做圈点,或在书的空白处,针对阅读内容、遣词造句等作简要评价或质疑;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摘录作品中精彩的章节片段、警句名言,写出一些类似随笔的文字等;还要求学生坚持写生活日志,记录每天的读书内容和校园内外的生活见闻感受。我将学生笔记、摘录和日志内容利用讲课前三分钟时间和实践课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发言,以此丰富学生语言,并由此激发灵感,生成智慧的火花。 最后是精心设计作文课堂教学。我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了“由仿到创”的训练方法,让学生阅读范文,先分析范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追问为什么这样写,分析之后再模仿,通过模仿使学生逐步掌握思想表达的要领,把范文的写作技巧转变为学生运用自如的表达技能,实现由仿作到独立写作的发展,达到“创”的境界。仿是手段,创是目的,仿是条件,创是结果。让学生从仿到创,能够使学生从怕写作文转变为爱写作文,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我还向学生提出“文章不厌百回改”,每篇文章写完后学生先进行自我修改,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变换为读者,审视文章是否文通字顺,再和同伴交换文章进行组内交流评价,取长补短进行修改,改后交到学生推举的习作评委手里,大家一起对习作进行总评。总之,修改文章就是先自己读作文,碰到上下文承接不当、用词不当、标点不妥或书写不规范的地方就用铅笔做上记号,然后继续读下去,再依次对做了不当、不妥记号的地方进行修改。修改的要求由低到高,最初只要求能改出错别字、标点符号,再是修改病句,最后放眼全篇,关注篇章结构、立意构思。小组内碰到疑难还可以集体讨论解决,学习好一些的学生主动“帮带“学习一般的学生,使他们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改完后,教师要浏览一下修改情况,对自改过程中困难较大的学生要进行面批面改,还要从改过的作文中选出不同层次的文章,在班上进行集体修改、评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展,形成一定的写作技能技巧。实践证明,通过自修、互改作文,学生们对作文各种缺点错误更明确了,也更注意使自己在写作时不犯类似的错误。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必须在培养学生“会学习”和“爱学习”上下工夫,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让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从“教”到“不教”的飞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