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明清书院教师日常生活研究及其现代意义 |
范文 | 【收稿日期】?2019-05-2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BHAI90122) 【作者简介】?*王莉娟(1995-),女,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有别于官学的教育机构和文化组织,为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明清时期,书院数量较之前朝急剧增长,书院中的教师是维系书院发展的灵魂人物,他们的文化、经济、交往等日常生活显现出了独特的价值。针对我国现代高校教师在科教、收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失调困境,明清书院教师的日常生活图景提供了重大启示:教学为先,科教互促;提高收入,改善待遇;“善教管建”,和谐交往。 【关键词】?明清书院;教师研究;日常生活;高校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9)06-0050-05 书院作为我国教育史上的特殊教育场所,历来受到史学家和教育学家们的关注。对于书院的史学考察颇多颇深,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为书院的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但目前关于书院的研究大多聚集在书院的历史沿革、教学与藏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而对书院中的教师关注较少。明清时期,书院数量的膨胀也带来了更多投身于书院教学的知识分子。他们作为教育史上举足轻重的特殊教师群体,其日常生活如何进行?对今天的教师教育改革有何启示?鉴于此,本文从文化、经济、交往三方面勾勒明清书院教师的日常生活图景,审视当下我国高校教师日常生活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启示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教育的发展。 1?明清书院教师日常生活概观 明清时期,书院主讲教师的称谓颇多,其中“山长”一称最为广泛且长久。在书院中,山长们的日常生活从文化、经济、交往三方面可略见一斑。 1.1?日常文化生活 明清书院教师的日常文化生活主要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两方面。教学是教师的第一要务,对于书院的山长而言也不例外。明清书院的日常教学活动主要以学生自学、教师定期“升堂讲学”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称之为“日记教学法”。例如,张之洞所创广雅书院要求“各生各立课程日记,按日注明所业于簿,诵习抄录记其起止,解说议论有得即记,以便院长按业考勤”【1】。苏州紫阳书院要求肄业生徒“各备日录一本,记日行何事,接何人,存何念,读何书,吐何论”【2】。学生日常自修,并记录心中所想所疑,教师再进行面授,通常是“提纲挈领,然后由生徒根据内容深浅自己体会”【3】,以促进其知识的增长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课余,教师还与学生共同耕作学田,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为书院发展提供了经费来源。 在教学之外,明清书院的教师也尤其注重学术研究活动。一方面,书院大师饱读诗书,著作等身,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学术观点,并不断发展、完善。如王阳明的王学、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汤显祖的“临川派”、黄宗羲的民本思想等;另一方面,教师还通过书院特有的大型讲会活动传播自己的学说。讲会,即“會讲”,“坐皋比,主讲席,诸学者环列以听”【4】。“讲会制度始于南宋,是当时理学大师传播自己学术思想的重要方式。”【5】到了明代中后期,书院讲会“绵延逾百年,数量众多,分布地区很广,社会影响很大”【6】。教师通过讲会推广自己的思想,对明清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2?日常经济生活 明清时期,由于书院教师大多拥有绅士身份(进士、举人、贡生和生员),尤其以科甲之士居多,因此书院教师往往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经济收入。从俸禄来看,“在书院主讲的教师即山长平均年收入银350两左右,其他有绅士身份的塾师平均年收入为银100两上下”【7】。除俸禄外,教师的福利待遇也相当优厚,能够享受饭食银、茶水银、月蔬银、马席银、寿礼银、回往盘银等各式各样的银两补贴。而与在书院任教的绅士相比,那些为官的绅士们就显得落魄许多。品级较高的官员尚不及书院山长,县级官员的境遇则更为潦倒,清代进士王爜曾作诗曰:“书吏当年亦进身,全消资格是同人。而今归去空囊橐,怜我无能叹我贫。” 明清书院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且对其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生活也给予一定的保证。在衣物方面,书院规定生徒应向教师上交衣服作为学费。“衣服及束脩:以家之有无,诸生之众寡,为之节。”【8】在饮食方面,有的书院会集中供应。例如,丽泽书院山长王柏在《上吕寺丞》中写道,对老师应“优其饮食供给之需”,并根据季节时令调整食物种类,还每月宴请教师,改善伙食。有的书院则向教师发放食米或膳资银,如清代的岳麓书院每年为山长提供食米二十石,道光年间的玉山书院为山长提供饭食银四十两等。此外,教师的饮食来源还包括学生所缴学费中的束脩。在住宿方面,书院通常要求山长常住院中,以尽其责。书院选址通常在宁静幽美的山水之间,而山长也有专门的住所,例如岳麓书院的白泉轩。在出行方面,书院会向教师特别发放轿费、舟资、回往盘银等出行经费。此外,教师日常教学所需膏火、书籍、笔墨纸砚等用具书院均有提供。 1.3?日常交往生活 教师的职业身份决定了明清书院教师的日常交往生活必然以师生交往为主。在师生交往中,书院师生感情甚笃,其关系可用自由平等、和谐共处八字概括。 在学习上,书院师生切磋辩论,和睦融洽。书院教师兢兢业业地履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但其教学并非囿于一家之言。在课堂上,“质疑问难”是常见的场景,“诸君议论风生,有不相能者,辄吵嚷面赤”【9】。教师和学生往往能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达到学术交流的至高境界。例如,王阳明和湛若水虽师出程朱理学,但在其“发现程朱学说晦涩繁琐,对于解决当时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问题根本不顶用时,他们的学术思想遂转向心学”【10】。此外,教师与学生还是双向选择的关系,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学生,学生也能师从自己心仪的教师。 在生活中,书院教师对学生关爱有加,学生对教师爱戴非凡。虽然学生入学需向教师上交衣服或束脩等实物作为学费,但实际上交的情况可依据生徒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调整,有则交之,无则减免;学生感恩教师的教诲,则可向教师奉上“敬银”,但教师并不因其多寡有无而对学生区别对待。书院教师们不仅对学生一视同仁,还十分尊重热爱学生。例如,心学大师王阳明一生反对体罚,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书院教师们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辛勤的教诲和过人的品格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王阳明过世之时,其弟子王畿在科举殿试途中惊闻噩耗,遂立马回广信服丧。“有些学生在老师去世后,为继承师业,他们自建书院、广招门徒,以继续传播、研究和发展老师的学说。东林书院的事例最为典型,师生一起讲论学业,激励气节,讽议朝政,裁量人物,结下了诚挚的师生情谊。当书院遭到禁毁、师生受到迫害时,他们以道义为重,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表现了崇高的气节。”【3】 2?高校教师日常生活的现实困境 从明清书院教师的日常生活图景出发,审视当下我国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不难发现高校教师面临着科研与教学、收入与消费、师生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失调的现实困境。 2.1?教学与科研失调 教学与科研同为高校的基本职能、教师的基本义务,二者间的关系本应如同明清书院中的教学与学术研究一样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但遗憾的是,我国当前高校中的教学与科研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失调现象。这种失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分配失调。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态度,首先体现在其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研究发现:将近80%的教师认同自身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职能或将教学作为首要职能,但从个体行为层面来看,教师的时间投入存在明显的‘重研轻教倾向”【11】;(2)教学与科研的经费投入失调。在经费分配上,我国高校严重倾斜于科研,设立大量的专项经费用于科研建设与发展。与之相比,教学经费却始终处于不足的状态。在硬件上,教学设备的更新与改进经费不及科研平台的建设经费;在软件上,教师教学所得工资也远远不及其科研成果所获奖励;(3)教学与科研的评价比例失调。“由于大学的层级提升、学科排名、经费申请和学术奖励无不依赖科研指标,重科研、轻教学成为我国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12】因而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学校往往聚焦于科学研究,在大比例上依据教师的科研成果来决定其工资待遇、评定其职称等;(4)教学与科研的内容失调。目前,高校教师科研项目与教学内容大相径庭的现象比比皆是。什么项目容易申报就选择什么项目,什么项目容易获奖就研究什么项目等,一门心思扑在科研上,忽视了科教融合。 2.2?收入与消费失调 明清时期,书院教师通常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属于社会上层阶级,其日常消费能够得以保证。但观今日高校教师,其经济收入往往不容乐观,收入与消费间的失调问题日益严重。 一方面,高校教师收入较低已成不争的事实。高校教师作为高学历人才,对自己的经济收入颇为不满,“实证调研中,当被问及对自己的薪酬是否满意时,总体的满意度为43.88%,当被问及同其他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相比时,高校教师对自己薪酬的总体满意度仅为38.68%”【13】。这些数据表明,高校教师所获的劳动报酬较低,且难以匹配其知识能力水平。 另一方面,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各项支出和消费额不断增高。近年来,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不断攀升,尤其是房价的急剧升高为教师的消费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由于许多高校教师都远离家乡,对他们而言,最终还是不得不通过购买商品房的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但教师仅靠年薪,在我国任何一个拥有高校的城市,买房都是困难之事。 2.3?人际关系失调 明清时期,书院教师德高望重,生徒尊师重道,双方交往和谐流畅,感情甚笃。而教师之间你来我往也是就学术问题自由辩论,氛围甚好。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人际关系却并不如此和谐。 (1)高校教师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关系失调。有的教师专注于学术、教学工作,对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关注较少、缺乏重视,给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有的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素养有待提高,在工作中难以完全做到公平公正;(2)高校教师之间关系失调。有的教师竞争意识过强而合作观念稍弱,与其他教师的交往关系因欠缺真诚而略显浅薄;有的教师作为前辈,对后辈教师过分强调其权威身份,在学术上缺乏平等有效的交流;有的教师过分看重职称评定,而疏于人際交往;(3)高校教师与学生关系失调。一方面,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交往较少,且主要集中在课堂交往,课下交往形式也往往局限于必要的电话交往;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与研究生的交往虽更为密切,但对其生活缺乏关心,有的导师甚至会侵害学生权益。 3?明清书院教师日常生活的现代意义 明清书院教师虽已去久远,但却历久弥新,引发对我国当前高校建设的思考,其所传递的现代启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3.1?教学为先,科教互促 明清书院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学术研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书院繁荣的文化景象。众多投身于教学的儒学士人通过书院这一平台培养了一大批影响力广泛的社会人才,如吴承恩、王夫之、林则徐、梁启超等。他们都曾肄业于书院,接受书院教育。而书院大师们在学术上的探索与争锋也为其教学提供了充实前沿的内容、自由平等的氛围。这启示人们处理教学与科研二者的关系应以教学为先,实现科教互促。 教学是大学的本分之所在,“大学的基本功能即是教授重要的文化学科”【14】。因此,“教学为先”应当成为高校的基本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实现“科教互促”的高校和谐生态文化建设。首先,应当改革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削减科研评价在教师工作业绩、职称评定、工资发放等方面的决定权,使教师评价能够回归教学本身。只有当专注教学、辛苦备课的教师能够获得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好评和尊敬,且其自身也能通过教学得到相应的职称与经济待遇时,教师才能真正毫不犹豫地将其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其次,必须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一方面,要在教学设备的配置上不断升级,在教学环境的建设上不断优化,形成优良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潜移默化地向全校师生传递教学为先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课时费,使教师切身地感受到劳有所得;最后,教师应当有效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内容相关性,使教学内容为科研提供源泉,科研成果又应用和服务于教学。 3.2?提高收入,改善待遇 如前所述,明清书院教师不仅拥有优厚的经济待遇,其日常生活也得益于书院的帮助。经济与生活上的保障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吸引了大批人才进入书院从事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免去后顾之忧的书院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育人之中,而不必囿于柴米油盐之苦。而现如今,社会的消费浪潮显然不是高校所能阻挡的,因而,解决高校教师经济生活上收入与消费的失调问题只能从提高教师收入、改善教师待遇入手。 提高教师收入、改善教师待遇是高校建设中持久且重要的一环,也是我国政府一直以来的倡导,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教师经济收入的提升幅度始终不大。明清书院对教师薪酬的管理也许能够提供一些启发:(1)探索多样的薪酬机制。明清书院所采用的年薪制也许不失为一个好的尝试。2017年3月3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可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15】;(2)改善待遇。明清书院通过发放饭食银、回往盘银,提供优良的院内住宿等方式给予书院教师消费生活的补贴,现如今的高校同样能通过这些方式改善教师的待遇。例如,加大饮食补贴、交通补贴,坚持和巩固住房政策等。 3.3?“善教管建”,和谐交往 书院教师自由和谐的日常交往生活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书院教师本身所具备的渊博学识、优良品格为其赢得了人际吸引力;书院对教师科学的管理赋予了教师话语权;书院优雅的校园环境、自由的学术往来所打造的校园文化为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奠定了基础。今天,要突破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失调困境,仍然可以从明清书院的建设中汲取养分——“善教管建”,和谐交往。 “善”,即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要拥有和谐的日常交往生活,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只有当教师对待教学工作尽心尽力,将自己的角色定位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人梯时【16】,才能赢得学生的敬爱与亲近;只有当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相互尊重、支持与配合时,才能赢得彼此的热情与尊重;只有当师师交往中充满良性竞争,双方不卑不亢、合作共赢时,才能赢得良好的同事关系。“教”,即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高校德育的开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对教师的德育工作也应当尤其重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为师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构建和谐健康的日常交往生活。“管”,即管理机制的科学化。科学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助于消释人际交往的紧张。实现高校管理机制的科学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价值取向,从刚性机械的管理制度走向柔性灵活的管理机制,赋予教师更多话语权,倾听教师的需求,关注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建”,即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和谐的校园文化是良好人际关系的保障。在物质环境上,要致力于校园美化,通过建筑、绿化等设计提升校园品味和美感;在人文环境上,要打造自由平等、浓郁轻松的学术氛围,使人乐于交往、文明交往。 参考文献 【1】?张之洞.广雅书院学规【M】.上海:中西书局,2011:1362. 【2】?陈元晖,尹德新,王炳照.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146. 【3】?张秀琴.中国古代书院的教学特点及其现实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349-351. 【4】?施璜.紫阳书院志【C】//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77. 【5】?白新良.明清书院研究【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144. 【6】?肖永明.阳明心学与明代书院讲会的兴盛及制度化【J】.中国文化研究,2005(4):113-119. 【7】?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105. 【8】?吕祖谦.宗法·家范【C】//黄灵庚,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一册:东莱吕太史别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303. 【9】?钱泳.履园丛话(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619. 【10】?曹华清,别必高.中国书院的故事【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32. 【11】?鲍威,杜嫱.冲突·独立·互补: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行为与科研表现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4):107-125. 【12】?高巍,王莉娟.如何通过教学促进大学生主动学习?——美国大学STEM课堂教学评价系统PORTAAL研究及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19(1):55-61. 【13】?刘贝妮.我国高校教师过度劳动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124. 【14】?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5.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2017-3-31)【2017-03-31】.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7049/201704/t20170405_301912.html. 【16】?杜智敏,王希华.良师?益友?人梯——师生关系视角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J】.教学研究,2010,33(4):1-12. 【責任编辑?刘冰】 Academy?teachers?in?Ming?and?Qing?dynasties: their?daily?activities?and?modern?significance WANG?Li-juan (School?of?Education,?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China) Abstract The?academy?is?a?unique?educational?institution?and?cultural?organization?in?ancient?China,?which?has?made?a?significant?contribution?to?the?ancient?culture?and?education?of?China.?During?the?Ming?and?Qing?Dynasties,?the?number?of?academies?increased?sharply?compared?with?the?previous?periods.?The?teachers?in?the?academy?are?the?cornerstones?of?the?academy.?Their?daily-life?activities?in?culture,?economy?and?communication?have?shown?distinct?values.?In?view?of?the?dilemma?of?teachers?in?modern?universities?in?China,?such?as?imbalance?of?scientific?research?and?teaching,?income?and?expenditure,?and?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the?daily-life?picture?of?teachers?in?Ming?and?Qing?academies?gives?enlightenments:?teaching?coming?first?and?scientific?research?and?teaching?promoting?each?other;?teachers′?income?rising?and?treatment?improvement;?“improving,?educating,?managing,?and?constructing",?harmonious?association. Keywords Ming?and?Qing?Academy;?teacher?research;?daily?life;?college?construction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