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理实一体化在内科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摘 要】本文以“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课堂教学设计为例,从教学内容与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效果与评价等方面,论述理实一体化在中职卫生学校内科护理课程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内科护理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103-02 内科护理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极其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包括内科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何使课堂教学与临床护理紧密相结合,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性,课堂教学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是内科护理中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重要内容之一。“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的教学设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与医院合作,基于临床工作需求,将典型案例、临床护理操作引入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恰当地在各个教学环节融入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笔者所在的课程团队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并以任务驱动、学练结合为主线,以模拟仿真、信息化手段应用为载体,通过“探、学、练、做、能”五个步骤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本文以“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教学内容为例,对内科护理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索。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一)教学内容。本次课内容选自国家“十三五”创新规划教材《内科护理》第二章第三节《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病,严重的哮喘发作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学习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正确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1)掌握支气管哮喘病人的症状表现及主要护理措施。(2)熟悉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诊断。(3)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技能目标。(1)具备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定量雾化吸入器的能力。(2)具备对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健康指导、预防哮喘发作的能力。(3)具备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关爱病人,主动为病人缓解不适的职业道德和素养。(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梧州市卫生学校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喜欢新鲜事物。中职护生平均年龄在16~18 岁,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对电子产品操作灵活。其二,已学习相关基础知识。前期已学习免疫学基础知识、胸部评估的基本方法、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知识及护理学基础知识。能对患者进行身体评估,并针对简单的症状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其三,逻辑思维欠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及缺乏相应的临床实践经验,不能为疾病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安排等,立足学生能力,以及课前学生测试及讨论结果反馈,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以下内容:教学重点是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时的症状表现及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教学难点是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和支气管舒张气雾剂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策略。为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见图 1)。 1.通过“探、学、练、做、能”五个步骤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学习教学重难点,练习护理操作技能,会做针对患者病情的整体护理计划,具备整体护理思维能力。 2.综合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主要有趣味微课、三维动画、学习平台、虚拟情景系统、希沃白板 5 等。特别是趣味微课、希沃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习知识,激发兴趣。此外,运用虚拟情景系统进行模拟临床实操护理,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锻炼临床护理思维。 (二)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教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游戏法、练习法等。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角色扮演法等。 五、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信息技术应用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现将 4 个课时的教学任务分解为“探、学、练、做、能”环节。 (一)环节一:课前探究新知。在本环节,让学生登录学习平台观看《哮喘大揭秘》的微课视频,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后查阅哮喘发病因素,并在平台上讨论发布意见。同时,完成相关预习测试题。教师查看后台数据,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环节二:理论学习。本环节教学 2 学时,主要在课堂上学习《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理论知识。 通过课前学生的在线讨论和测试结果,发现学生对气道的解剖生理知识较薄弱,因此较难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先播放一段关于气道结构和哮喘发病机制的三维动画,同时请学生上台讲解他们对哮喘机制的理解。根据学生讲解,笔者点评他们理解的误差,并结合三维动画,分析引起哮喘發作的病因。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课中教师讲解,理解哮喘发作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是教学的重点。笔者通过哮喘病人的发作案例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哮喘病人发作时应如何护理的问题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护理好哮喘发作病人,需要及时发现哮喘发作症状。为了让学生掌握哮喘发作症状这一教学重点,笔者通过图片及视频进行讲解,并请学生参加“会呼吸的痛—— 哮喘发作症状”小游戏,让学生在对抗小游戏中得到乐趣,获得知识。而后根据哮喘发作症状,指导学生为哮喘病人作出正确的护理诊断,解决第二个教学重点。对哮喘病人采用的护理措施,笔者用图片、规范化操作视频讲解,并在课堂上指导她们学会使用支气管舒张气雾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护理知识重点。 经过疾病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知识有了一定认识,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技能还需要练习。为此,笔者将学生带到实训课堂,通过练习技能、会做计划两个学时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临床护理思维,提升护理能力。 (三)环节三:练习技能。本环节分为三个任务,任务 1:通过小组讨论为哮喘急性发作病人作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点评总结。通过完成任务 1,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任务 2:通过趣味小游戏,锻炼学生观察哮喘病人病情变化的能力,学生完成率达 100%。任务 3:随机抽选两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学生指导病人使用支气管舒张气雾剂的能力,实现技能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和关爱病人的职业道德情感。 (四)环节四:会做计划。本环节设计主要是提升学生临床护理能力,培养临床护理思维。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虚拟情景系统关于哮喘急性发作病人护理的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环节五:拓展能力。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笔者在学习平台推送课后练习题及要求学生完成针对支气管哮喘发作病人整体护理的思维导图。通过查看后台数据,发现学生对哮喘发病因素、病人症状及治疗护理答题命中率达 85% 以上,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制作的整体护理思维导图清晰有序,表明学生已掌握支气管哮喘发病病人护理的相关知识。 六、教學效果与评价 第一,教学理念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切实有效。本次课贯彻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线上、线下丰富资源快乐主动地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实现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目标。 第二,信息手段应用合理应用,增强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趣味微课、三维动画、超星学习通平台、虚拟情景系统、希沃白板 5 等现代化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第三,理实结合,五步教学达目标。本次课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通过“探、学、练、做、能”五个步骤有序开展教学,逐层递进,达成教学目标。 第四,多元评价手段,形成综合素养。本次课通过学习通平台、虚拟情景系统等对学生的讨论、作业、技能知识掌握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虚拟系统评价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整体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 兵.内科护理学学习与实训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2]李映兰,王爱平.护理综合实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罗卫群(1967— ),女,壮族,广西田阳人,梧州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在职研究生班学历(学士学位)。 (责编 刘 影)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