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汽车专业中高职合作办学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范文

    

    

    

    【摘 要】本文分析汽车专业中高职合作办学存在的课程设置脱节、课程内容重复等现象,以及中高职合作办学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实行分层教学、高职实施分类培养、按层级和梯度原则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中高职合作办学课程体系衔接改革方案。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汽车专业 课程体系衔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B-0046-02

    2011 年起,广西各高职院校开始招收中职对口升高职的学生,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选择通过各种模式升入高职院校学习。

    一、汽车专业中高职合作办学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

    为了解汽车专业中高职合作办学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我们选取区内 10 所院校进行调研,其中,包括南职院、柳职院在内的高职院校和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柳州市一职校在内的中职学校。调研对象有学校教务主任(中层管理)、汽车专业的专业带头人、一线骨干教师、对口升学的高职学生。

    从调研结果来看,有合作办学关系的中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近,没有体现中高职两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衔接关系。大部分中高职合作办学院校是中职学校与高职学院各自独立设置课程,各自实施。因此,产生以下問题:

    (一)课程设置衔接不到位。比较中高职合作办学院校汽车专业课程设置就会发现,专业课程设置重复,存在脱节现象。笔者对照两所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院校汽车专业主干课程发现,高职院校课程与中职学校课程重合度接近 65%(如表 1 所示)。这样设置重复的专业课程,势必会造成教学资源和学习时间的浪费,是一种中高职教学的严重消耗,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程内容重复。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院校对口专业课程不是不能重合,而是有重合的课程(即衔接课程)必须界定哪些内容(知识点、技能点和实践环节)在中职阶段完成,哪些内容在高职阶段完成。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区内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院校之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大部分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表示遇到不少高职课程内容与中职课程内容相同和相似的情况。就相同的教学内容来说,中职学校偏重技能学习和操作训练,高职院校则是理论和实践都作较高要求。这势必造成中职学校的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在遇到学过的内容时,难免陷入技能学习感觉是在炒旧饭、而理论分析又感觉很吃力的尴尬局面。

    二、汽车专业中高职合作办学课程体系衔接问题分析

    (一)没有课程体系衔接。调研发现,一些中高职合作办学院校的联合办学协议,直接是简单的学生输送协议:五年制中高职合作办学的学生,由中职学校负责招生;前两年在中职学校就读,由中职学校组织教学与管理;后三年转入高职院校就读,毕业后发高职院校的毕业证书,并由高职院校推荐就业。通篇没有提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的衔接问题。

    (二)课程体系职衔接过于形式。调查显示,开展“2+3”中高职合作办学的院校,都签订有联合办学协议,以期加强院校间的深层次合作。虽然在合作协议中通常有“双方联合制定并实施合作专业的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五年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条款,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这些条款只停留在纸面上。在落实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和教材开发等方面工作的时候,不是各干各的,就是双方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还是停留在中职为高职输送学生的层面上。

    (三)课程体系衔接未能实现。“2+3”中高职合作办学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职业教育,已经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他们在高职的课程设置不能和高中生源的课程一样。为此,需要中高职合作办学双方联合行业企业专家系统设计、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然而,由于各个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合作办学的双方会制定出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体现各自为政的特点,使得课程体系衔接不上,不能落地生根。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域、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合作院校双方无法按照课程体系开发的标准流程组织调研、研讨和论证等环节,难以构建一个系统的五年制课程体系。

    三、汽车专业中高职合作办学课程体系衔接改革方案

    (一)中高职分别实行分层分类教学。针对本校汽车专业中职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部分学生表示中职毕业发展潜力不大,希望继续升入高职学习再工作;有部分学生表示中职毕业就业途径好,愿意中职毕业后就出去工作;只有小部分学生是迷茫的,不知道中职毕业后选择就业还是升学。因此,应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意愿需求来进行分层教学。将有意愿升入高职继续学习的学生组建成升学班,并按照相应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来组织教学;将愿意中职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学生组建成就业班,并按照基于就业导向和企业用人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组织教学。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特殊性,其生源除了部分中职毕业生,大部分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普遍存在基础能力较差而技能技术较强的特点,普通高中毕业生则存在基础能力较好而并未学习过技术技能的情况。若把中职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进行合班教学,就会出现中职毕业生基础较差跟不上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学习状态,甚至出现学习吃力而厌学的状态;高中毕业生在高中时并未学习技术技能,在高职直接跟着中职毕业生学习技术技能也会显得吃力。为此,高职院校不应把中职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进行合班教学,而应对生源不同的学生进行单独编班实施分类培养。把中职毕业生统一编成中高职衔接班,并按照相应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把普通高中毕业生统一编成普高班,并按照普高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按层级和梯度原则构建。作为两个不同的学历层级,中高职所学的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级差上是有区别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层级和梯度逻辑关系,认真分检、细化、定位各自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将中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有效衔接起来,并要求中高职汽车专业课程都处于同一个课程体系内,避免中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例如,汽车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中都应开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职课程应侧重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发动机拆装技能方面,而高职课程应侧重汽车发动机的检测维修和故障诊断等方面。中职学校应侧重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掌握汽车的构造与拆装基础知识,并取得相应的初、中级工技能证。高职院校应侧重整体素质的提高,掌握汽车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知识,高职生应取得相应的中、高级工技能证。

    表 2 为汽车专业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内容,表 3 为汽车专业中高职职业技能等级实操考核衔接内容。

    另外,中高职院校应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建设共享的中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构建适用于中高职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体系,避免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重复浪费。

    中高职课程的全面有效衔接,需要合作办学双方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设计制定,逐步构建具有层级和梯度逻辑关系的课程体系,开发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形成新的中高职衔接教育课程观,以减少中高职衔接中的教学消耗,努力提高教学效益,保证培养目标的落实,促进中高职衔接教育健康、高效、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远欣.“中高职衔接”汽车检修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南方农机,2018(18)

    [2]黄仕利.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探索与研究[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1)

    [3]李健龙,李 斌,卞晓艳.广西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现状分析[J].广西教育,2017(11)

    【基金项目】柳州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7 年度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柳州市中高职衔接办学研究与实践》(2017 ZJ-B04)。

    【作者简介】黄秀珍(1992— ),女,广西贺州人,助理讲师,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教师,研究方向:汽车维修教育。

    (责编 卢建龙)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