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手拉小手 共促幼小衔接 |
范文 | 王津津 摘? 要:有效做好幼小衔接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不适当的幼小衔接方式易使幼儿升入小学后产生了很多不适应现象,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怎样最大限度促进幼儿发展也是现在很多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关注和研讨的话题。幼儿园可以从立足幼儿发展,加强家园共育,合理规划幼儿课程,做好幼小互动交流等方面采取合理的幼小衔接对策,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 幼小? 衔接?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 ? ? ?文献标识码:C? ? ? ? ? ?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29-01 什么是幼小衔接?它是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狭义上的幼小衔接是指对大班幼儿进行适应小学一年级学习和生活的、有关的针对性的工作;广义的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几年的全部教育过程都有为入学做准备的意义和作用。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出发,做好幼小衔接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当下的幼小衔接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幼儿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1)社会适应困难,例如:A对完成学习任务的要求不适应; B对严格而又繁多的纪律约束不适应; C对缺乏关怀和照顾不适应; D对新的人际关系不适应。(2)学习适应困难,例如:A缺乏必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B读写能力不足; C数学能力不足。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的角色。那么,幼儿园应从哪些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呢?1? ?立足幼儿发展 无论是家庭,幼儿园还是学校教育,都要以儿童为本。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用最适合的方法去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园应从三方面关注幼儿的发展,即幼儿独立能力的养成,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三方面。 进入小学,幼儿的学习活动的强度增大,课时增长,作业负担加重,对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的要求提高等,使很多幼兒产生了不适应感。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加强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养成。可以通过启发性故事、游戏或谈话的形式,让幼儿有独立的意识,让他们知道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很多事情要自己去做,不能再依赖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了,并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外还要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适当延长游戏时间,为其更好的适应小学系统规律的学习做准备。 身体素质方面,积极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魄,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疾病,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健健康康的入小学;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心理素质方面,夸美纽斯在其幼儿集体教育的观点中曾提出,孩子入学前,教师应以快乐的心情尽力鼓舞儿童,好像节日和收获葡萄季节快到那样;要告诉儿童入学获得学问是件美好的事情,应当用各种方法努力激发儿童对于未来教师的信心和爱戴,使其消除上学的恐惧感,增强其对小学的好奇心和迫切感。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因多与孩子亲切的交流,可以向幼儿讲述小学生活的有趣,让幼儿消除对上小学的恐惧感。使他们产生迫切想进入小学的良好心理状态。2? ?加强家园共育 幼小衔接离不开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须加强幼儿园和家长间的沟通,让这种家园共育的理念为幼小衔接搭建桥梁。 从幼儿园角度讲,幼儿园可以在早上家长送小孩入园和晚上接送小孩时,幼儿教师和家长面对面交流孩子的一些问题,也适时的引导家长去做些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比如,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有的事情孩子能做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等。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或者邀请小学低年级老师来园和家长进行关于“幼小衔接准备工作”的交流座谈,让家长和幼儿老师明白幼儿进入小学后会存在的隐患问题,将幼小衔接准备的计划表发给家长,让家长进一步明确该做哪些工作来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的过度工作。然后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做一些准备工作。各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3? ?合理规划幼儿课程 幼儿园上课课长较短,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一节课,且以游戏为主。但是小学课程和幼儿园课程有明显的差别,不仅课时长,一般为40分钟左右,而且教学模式也转为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系统的,有纪律的学习活动。面对这样的变化,很多孩子会出现不适应感,表现为上课讲话,坐不住,上课尿尿频繁等。因此,为了减少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发生,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让小朋友在心理上和时间概念上都有所准备。 大班设置主题活动要有意识提高幼儿自理能力。例如,可以以“整理我们的小书包”为主题开展主题活动,让孩子跟着学习怎样整理书包,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并有意识的告诉他们以后上了小学后每天都会背着我们的书包去上学,所以学会整理书包是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应该做到的,使其产生我一定要整理好我的书包的欲望。另外,可以安排幼儿进行大扫除活动,使其体验到劳动和集体劳作的快乐。4? ?幼小互动与交流 幼小衔接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双向是过程,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做出努力,因此要解决此问题离不开两个教育机构的相互协作。 幼儿园与周边小学可以开展“手拉手”幼小衔接系列活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幼儿教师可以带他们去参观小学,在参观中向他们介绍小学,消除他们对小学的陌生感。带他们参观小学生在上课认真听讲的场景,小学生参加升旗仪式的场景,参加广播操训练的场景,并且告诉他们幼儿园毕业后我们也将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也将坐在这里听老师认真的讲课,使其对小学产生向往,萌发上小学的欲望。 大班下学期,还可和小学联系,邀请优秀小学生来幼儿园讲述他们在小学里的学习生活,心得体会,以及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该做哪些准备,并鼓励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努力向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靠拢。 总之,升入小学对幼儿来说不仅是环境上发生了变化,更是社会角色的转变。种种的不适应现象对幼儿自身,幼儿家长,幼儿园,小学都是很大的挑战。作为幼儿母校的幼儿园应从幼儿的利益出发,采取符合其心理生理发展的措施,这才真正担负起里幼儿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