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活动型”教学方法探究 |
范文 | 杨玲 余维祥 摘 ?要: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运用创新的、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轻松又有实效,教学方法不适用,教师教得心累,学生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是基于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活动型”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对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工作有指导、借鉴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核心素养 ?课程活动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060-021 ? 学科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意义 1.1 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斷发展,国家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对人才产出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标准。为发挥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后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新课程标准提出“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1]四大要素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1.2 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2]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的素养,使学生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人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并能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铭记于心,并能自觉践行。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做一个爱国家、爱社会的人,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成长方向和理想目标,做一个有信仰的人。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使学生在学完思想政治课程后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能够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有利于提升人民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素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自觉履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使学生具备集体主义的精神,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增强社会理解能力、参与能力,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学科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无形之中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四大核心素养,之前的教学方式明显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这就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2 ? 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观念方面,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 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发生变革,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改革,要推动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 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基础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是当下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高考制度带来的应试教育模式极大地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让一线教师陷入两难的困境,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在高考的角逐中崭露头角,不要被高考大军压倒,不得不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代价。思想政治教学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将高考要考的重难点背诵下来,用大量的“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而且,有些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政治在高考中所占分数比例不大,更重视高考中占分数比例较大的学科,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上面。教学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现状,给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增加了难度。 2.2 教学方式方面,重理论灌输轻实践锻炼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上,教师以理论灌输为主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理论知识既抽象又枯燥,使得学生逐渐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思想政治教学忽视了学生本身的个性需求,过于注重理论灌输,忽视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面,都是有缺失的。 2.3 教学内容方面,重理论知识教育轻核心素养培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以必修课为主,教学以带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为主,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等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3 ? “课程活动型”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运用 3.1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确立“课程活动型”教学目标 教师在准备“课程活动型”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作为设计依据,重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整合“三维目标”,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确立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活动中,指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主动搜集资料、合作探究、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会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在对问题的比较和辨析中提高认识,学会理性面对不同的观点。分析和探究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备基本学科核心素养。 3.2 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 为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对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程活动之前,应做好课程活动的详细策划,充分思考如何組织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让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活动议题应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议题,进行探讨,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3 注重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实施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课程活动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理性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掌握理论知识,不能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有效学习知识的重要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活动型课程能否达到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关键。首先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好的议题,议题应该富有感染力、激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育环境,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围绕议题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可以理性地辩证地思考问题,教师合理的引导,是活动型课程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活动型课程,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4 把握学科本质,总结反思“课程活动型”教学效果 “活动型课程”可以以多种形式展开。比如以教学议题式来开展活动课程,例如,教师创设辨析性情境,要求学生以“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议题,可以针对某个时事政治新闻来指导学生具体分析问题,剖析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错误,最后让学生以“小组辩论赛”的形式呈现自己的观点。教师应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本质,注意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议题的认知情况、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活动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寻求改进办法。每一次的总结和反思,都能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做铺垫,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 ? “课程活动型”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4.1 构建活动课堂,转变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应当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4]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运用“课程活动型”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科内容与课程活动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活动型课堂的构建,转变教学方式,使“课程内容活动化”“课程活动内容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2 活动型课程创设的思辨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型课堂”的构建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进。教师通过议题的形式导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教学内容的精髓。教学在平等、开放、民主、互动的氛围下进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思辨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3 “课程活动型”教学方法,有利于思想政治课贯彻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运用“课程活动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思想政治课贯彻学科核心素养。“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课程”是教学新举措,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有意识地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可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5 ? 结语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学模式的变革成为必然趋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知。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的层面上,而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课程活动型”教学方法既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学有所成,具备基本核心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7:9. [2]习近平.【新时代有话说】十九大精神引领青年书写人生华章[EB/OL].中国江西网,2017-11-11.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伍德勤,贾艳红,袁强.中外教育简史[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357. 作者简介:杨玲,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学科教学思政。 通讯作者:余维祥,男,安徽六安人,黄冈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