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归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范文

    贺欣 闫守轩

    摘要:在中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阶段的特殊时期,要在维持高校入学率的同时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引导大学生采用深层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大学生自己也应通过深层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但从深层学习的视角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他们倾向于个体学习、被动学习,停留在表层学习,而不愿进行深层学习。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学生观念因素、教师教学因素以及高校课程因素进行了细致分析,最后基于对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归因分析,从学生、教师、高校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深层学习;归因;对策

    201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全面振兴本科教

    育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情况介绍》指出: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中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阶段。高校入学人数增加的同时也要保证大学生质量的提高,而提高大学生的质量还需要靠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高校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采用深层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大学生也应通过深层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然而从深层学习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我国高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深层学习的视角)

    (一)倾向于个体学习,合作学习积极性不高

    通过许多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仍主要以个体學习为主,较少采用合作学习。有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会选择与同学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但这只是一种随机的交流,合作学习过程中也缺乏组织和计划性;有些学生选择在网络上与他人进行交流,如通过一些学习群,或者百度等;还有一种最传统的合作学习方式是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但大部分学生把这种学习方式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并未认真投入。学生没有深入的思考,也就不会有更多的问题产生,最后导致师生之间也缺乏交流,使得大学的教师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倾向于被动学习,以通过考试为学习目的

    由于大多数大学生已习惯中小学教师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导致其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并未进行深入思考。在考试这一问题上,他们只追求“60分万岁”,有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仅是通过考试。他们平时不认真听讲,也不认真完成作业,仅依赖考前突击,试图通过死记硬背等方法通过考试。这样虽然通过了考试,却很少能够静下来深入思考,将知识内化。

    (三)停留在表层学习,缺乏内部学习动机

    表层学习是依靠记忆并以记忆所学内容为最终目的的信息复制型学习。大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时,关注的是所学内容的表面,并不对学习目的、学习策略做深入思考。这种学习方式下大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外在的, 其意图是通过死记硬背等方法再现学习内容。而当今大学生中就大量存在着这些现象:他们缺乏内部学习动机,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回应教师的课堂提问,也不愿意和教师进行课堂上的交流;课后对待作业更是草草应付,不愿自己深入思考,这些现象就是表层学习的具体表现。

    二、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归因分析

    (一)学生观念因素

    这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的。大学生对某种知识的兴趣会影响其学习方式。大学生不愿进行深层学习的原因归根结底仍是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或者认为所学的知识难以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这种消极的深层学习观会让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也不会有深入学习的意图。大学生是大学里的学习主体,其在大学接触到的知识又多又广,这极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是大学生要明白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类知识,否则时间一长,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自己的耐心就会下降,学习兴趣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回到表层学习,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效率。

    另外,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会影响其学习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相比于学习获得知识这种内在动机,一些大学生对成绩所带来的荣誉、物质奖励、群体认可等外在动机更感兴趣,部分学生对物质的追求远高于对知识的渴望,这就容易造成大学生的观念倾斜,不渴望知识,更何谈深层学习。

    (二)教师教学因素

    1.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按照传统授课方式,学生的学都是围绕着教师的教来进行的。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接受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大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但很难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但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从而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在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时才有可能发生,而深层学习也只能通过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亲自实践来实现,不能仅靠课堂中被动的听讲来实现。

    2.不能够“授之以渔”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在高校的课程教学中, 一些教师似乎更倾向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教授学生一些实用高效的学习策略方面普遍有所欠缺。这种“授之以鱼”而不能“授之以渔”的方式无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深层学习方法。

    (三)高校课程因素

    这是从高校的课程设置角度来分析的。除学生观念因素和教师教学因素外,高校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深层学习的因素。

    第一,我国大学课程设置的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选修课也多为限选课,学生选择余地很少。这直接从源头上缩小了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选择范围,所以学生选的很有可能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选课的目的只是为完成学分要求,而最终走向“60分万岁”之路。

    第二,我国大学在考试和评价方面尚待完善,这也会影响学生的深层学习。比如有些课程仅安排期末考试这一次考试,这样就会因考试次数太少,考试范围过窄而影响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再比如说,考试的手段主要以纸笔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种外在考核评价的方式难以鼓励学生进行深层学习,而一些能够促进学生深层学习的考核方式,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三、促进学生深层学习的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深层学习观,激发自身

    内在动机

    第一,大学生要改变之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观,树立正确的深层学习观。大学生学习知识要注重理解,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所学的知识内化,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踐中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层学习。因此,尽早树立深层学习观,掌握正确、深层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大学生学习成效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大学生要主动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大学生作为一个最有活力的群体,要学会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究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己兴趣的过程。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内在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对知识的深层学习。

    (二)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深层学习

    作为高校教师,要明白一点;只有当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且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时,他们的学习才有可能从表层学习转变为深层学习。所以教师在以讲授为主的同时,可以加入课堂讨论、个案研究和角色扮演等学生必须亲自参与、教师须深度介入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为深层学习做铺垫。此外教师还要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帮助学生深层学习的方法,如列框架,做提纲,利用记忆的遗忘曲线规律进行学习时间的安排等,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三)高校应从两方面入手,激励学生进行深层学习

    在高校课程方面,高校应设立多样化的大学课程,在保证课程的数量和种类多样化的同时,增设选修课,扩大学生的选课自由,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如果学生能够选择到适合他们特点、兴趣和需要的课程,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采用深层学习方式。

    在考试和评价方面,要改变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可在平时适当增加一些小测验,既能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又能给教师的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以便教师改进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

    参考文献:

    [1]吕林海,龚放.大学学习方法研究:缘起、观点及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12,(2):58-66.

    [2]郭建鹏,杨凌燕,史秋衡.大学生课堂体验对学习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3,(2):111-118.

    [3]赵化瑞.“以生为本”环境下的“拼切式合作学习”[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0):15-16.

    [4]林银铃,叶信治.论表层学习与深层学习一基于大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改革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51-156.

    编辑∕宋博瑶作者简介:贺欣(1995-),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导师评语:

    文章从深层学习视角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的学习现状,认为个体学习、被动学习和表层学习是其三个层面的典型特征,进而从学生观念因素、教师教学因素以及高校课程因素三个维度对大学生深层学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归因分析。最后,基于对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归因分析,从学生、教师、高校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推荐发表。

    [作者导师:闫守轩,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