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通渭小曲引入校园、进入课堂探究 |
范文 | 卢奉礼 摘 要:通渭小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以教学实践为依托,阐述通渭小曲引入校园的意义,论述了将音乐教育的课堂和课外相结合、将音乐教育的声乐教育和器乐教育相结合、将音乐教育的校园课本教育和校外民间音乐教育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通渭小曲;音乐教育;音乐传承;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5-0137-02 通渭小曲是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境内的特有民间民族音乐的小曲种类, 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渭小曲作为通渭当地民间音乐的一支奇葩,学习和传承尤为重要。为此,当地音乐教育工作者为了小曲传承和音乐教育发展,将传统的文化教育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对通渭小曲引入校园课堂进行了大胆尝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通渭小曲引入校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探究。 一、通渭小曲引入校园、进入课堂的意义 (1)音乐教学的需要。一是有利于加强音乐练习。音乐的学习离不开练习,这就是说,音乐课堂上所学的东西离不开课外时间的巩固练习,同时课外的练习需要课堂上统一的指导纠正。因此,将音乐课堂教育与音乐课外兴趣小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平时加强练习;二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通过唱和奏来相互影响,也就是唱谱或唱词和乐器演奏相结合,唱会的谱子再去演奏,奏会的乐谱会视唱,通过唱谱可以解决演奏者的识谱,更好把握节奏,通过演奏乐器又可以校正唱谱过程中的音准问题;三是让校园音乐更接地气。将校园音乐的课堂教育与校外民间音乐的学习结合起来,给学校的音乐教育注入浓郁的乡土气息。(2)通渭小曲传承的需要。通渭小曲作为民间曲艺,是通渭民间文化娱乐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有着辉煌的历史并独具特色,对于考察借鉴社会发展史、曲艺史和音乐史具有一定的价值,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将通渭小曲引入校园,对通渭小曲的传承有着重大意义。(3)当地文化建设的需要。甘肃省正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通渭小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已成为甘肃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渭小曲的繁荣与发展在新时期被赋予文化建设的使命。 二、通渭小曲引入校园、进入课堂的教学模式 (1)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主要对学生一些唱歌或乐器演奏的方法进行指导,讲解科学的呼吸、发声以及演奏方法等理论知识。但是,音乐学习更重要的是练习,音乐学习离不开长年累月持久的练习,仅仅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只能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并在课外活动时间的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课上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情况,给予逐个辅导,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二次重复指导和延伸拓展,发现的共性问题在下一节音乐课上统一解决,这就将课内外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2)声乐教育与器乐教育相结合。声乐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用人声来表现音乐,也就是“唱”,器乐可以理解为用乐器来演奏音乐,也就是“奏”。 不管是唱还是奏,它们的前提都是正确的识谱,掌握节奏和音准。一般来讲,唱容易把握好节奏,而正确的演奏乐器可以把握好音准,两者结合得好可以取长补短,既容易把握节奏,又容易把握音准。不管是唱还是奏,都要首先解决节奏问题,凡是要奏的乐曲,可以让学生先唱几遍,等到唱合适了再去奏,比先去奏要容易得多,当一首乐曲唱会了,那演奏起来就轻松多了。反之,一首要唱的歌曲或视唱谱子,用乐器演奏几遍,在音高的把握方面就容易多了。因此,唱和奏交替进行,会使音乐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3)校园教育与民间音乐相结合。为了丰富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渭小曲进行传承,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要安排学习和演奏通渭小曲。一是将一些通渭小曲的曲谱、唱词编纂成校本教材,供学生演奏学习使用;二是将通渭小曲演奏的民间艺人请进校园,在兴趣小组活动课上和学生一起练习并表演,让同学们把传统的东西原汁原味地表演出来。 三、通渭小曲引入校园、进入课堂的实际效果 (1)提高了教学效率。音乐课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是每周两课时,两节课间隔较长,上节课学过的内容等到下一节课已忘去了大半,给学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造成很大影响。使用课堂内外结合法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学生平时在家也可以用自己心爱的音乐不间断地练功。同时,在两节音乐课之间再加入一节兴趣小组活动课,在时间、教学内容上都有一个有效的衔接和补充,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2)解决了教学难题。“凡唱必奏,凡奏必唱”的结合有效解决了节奏和音准不能兼顾的矛盾,让学生轻松解决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难题,使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大增,积极性大为提高。(3)改变了学生的世界观。由于学习音乐的连贯性,学生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兴趣变得更加浓厚,参与音乐学习和表演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一些学生通过上台表演,性格变得更为开朗活泼,更加热爱音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他们对集体活动更加关心,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同时,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善恶,远离了一些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网瘾等等,他们的心理更健康了,可以說音乐改变了学生的世界观,真正起到了音乐教育重真善美的感召引领作用。(4)传承了民间音乐。将通渭小曲引入校园,学生掌握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增强了乐器学习“学以致用”功效性,学生家长感觉到了学习乐器可以和当地音乐接轨,使民间音乐得以传承,是对文化事业的一大贡献。尤其通过学生和民间艺人一道登台表演,让一些关注小曲传承事业的人士耳目一新,看到了通渭小曲的希望,使通渭小曲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了新的保障。 四、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将通渭小曲引入校园、进入课堂取得一些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乐器还很单一,只有竹笛、二胡以及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学生们还不能演奏三弦、扬琴、板胡;通渭小曲更需要唱、念、做、打的表演者,更缺少这些教乐器教唱曲的专业教师。 五、结语 总之,将通渭小曲引入校园、进入课堂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也为通渭小曲表演队伍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他们将用稚嫩的双手滑过管弦,代替那些手执农具、不识字谱、口传心授的长辈们去表演通渭小曲,使通渭小曲这支土生土长的艺术奇葩在通渭大地上落地开花,走向全国。 参考文献: [1]甘肃省通渭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通渭县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 [2]何英琴.通渭小曲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J].黄河之声,2019(20). [3]郭燕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以国家非遗通渭小曲的教育传承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