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清清楚楚明“要素” 扎扎实实教“语用”
范文

    李银英

    摘 要:作为语文教师,在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效找到语用训练点,继而在实践中遵照“语文要素”精心组织语用型教学,有效开展语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要了解学情,确定语用训练点;寻找规律,挖掘语用训练点;研读“泡泡”,捕捉语用训练点;关注课后题,落实语用训练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要素;语用训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6-0050-02

    翻阅国家级培训中专家的讲座、专家解读教材和指导教材使用的文章,发现都反复强调“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是指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或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怎样认识和把握这些元素,围绕“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精心组织语用型教学,有效开展语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呢?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了解学情,确定语用训练点

    只有了解学生的学前情况,才能明白学生需要学什么,教师需要教什么,才能根据“语文要素”,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语用训练。这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克服盲目性。

    例如,教学《雾在哪里》中的“梁”时,发现部分学生对“梁”的了解是浅层次的,不少学生会把“梁”和“粱”混淆,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案:采用字理识字法,引导学生探寻字源。笔者制作了精美的PPT,让学生先观察“梁”金文、小篆的样子,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楷书“梁”,指出“梁”既有水又有木,一般是指架在柱子上的长木,如词语“桥梁、房梁”,也指中间高起的部分,如词语“鼻梁、山梁”。最后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简单分类、历史变迁、文化内涵,让学生欣赏各种桥梁图片,感受祖国桥梁文化的魅力。这样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能让学生牢牢记住“梁”的内涵。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二、寻找规律,挖掘语用训练点

    经典的篇章,优美的语言,都具有独特的表现力,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单纯的一个字、词、句子,也许表现不了什么,但经过作者的妙笔,这些字、词、句,甚至是标点符号,都“活了”,仿佛有了灵魂。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认真阅读每篇课文,和作者对话感受其丰富的情感世界,与编者交流明白其编排意图,努力寻找字里行间的语言规律,挖掘其中的语用训练点。

    例如,教学《雾在哪里》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可让学生先默读,数一数这段有几句话,用序号标出来,并想一想每句话写了什么。待学生阅读思考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第三自然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明白该自然段结构上的特点——第一句写雾说的话,第二句写雾做的事,第三句写结果怎样。接着引导学生完成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第四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有哪些相同之处。最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句式练习说话。可让学生用文中的句式说一说淘气的雾去了哪里,把什么藏起来,结果怎么样,想象雾还会飞到哪里,还藏了什么,并请学生自由发言。因为有了之前的规律发现和句式范例,学生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连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了说的积极性。

    三、研讀“泡泡”,捕捉语用训练点

    统编教材中有许多像是文海里的小鱼吐出的珍珠——“泡泡”,这些“泡泡”里写有提示语,显然“别有用心”。教师应该去研究“泡泡”,善于捕捉“泡泡”的含义,利用它设计语用训练点。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泡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认真地去阅读、去思考、去发现,最大限度地发挥“泡泡”的作用。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单元的第三课《秋天的雨》一文中,第二自然段结束处有一个“泡泡”:“读到这里,我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这处“泡泡”与单元“语文要素”契合,提示了单元语文训练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教师可以在这里设计一处语用训练点。笔者是这样做的:第一步,让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圈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第二步,出示秋天的银杏、枫树、稻田、果园、花园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联系生活实际,逐句品读课文里带有颜色词的句子,体会秋天呈现的绚丽的色彩。第三步,引出“五彩缤纷”这个词语,请学生说说“五彩缤纷”的意思。经过一番回答和补充,学生们都明白了“颜色多而且很美”就叫“五彩缤纷”。第四步,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五彩缤纷”的美。最后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积累的其他形容“颜色多而美”的词语。可让学生先自由说,然后出示相关词语,如“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斑斓、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等,并引导学生用这些词语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场景。这样的教学方式,紧扣“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语文要素”,循序渐进,让学生从理解词语的美,走向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四、关注课后题,落实语用训练点

    课后练习题是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单元“语文要素”配套设计,提供了相应的有力抓手,能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语文要素”。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课后练习题,找到与“语文要素”的内在联系,有效达成语用训练目标。

    例如,《风娃娃》一文的课后第二道练习题是“根据下面的提示讲讲这个故事”,这道练习题为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提供了训练的抓手。教师可以这样教学: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这段写了风娃娃来到(哪里),看见(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教师可画出示意图表,帮助学生梳理文路。然后指导学生读第三、四自然段,了解这两段的写法与第二自然段相同,并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部分的关键词,完善示意图表。这样一来,提示信息具体了,就能把故事讲得更清楚。教师还可以就这个练习题继续拓展,设计学习课文的段式,续编故事:风娃娃还会来到哪里,帮助人们做什么好事呢?请用“风娃娃来到(哪里),看见(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句式说一说。这样从训练教材上的语用点,延伸到训练语文生活的实践点上,能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言。

    综上所述,教师要依据“语文要素”,从了解学生学情出发,善于挖掘教材,抓住课文经典词段,巧用“泡泡”提示语,重视课后练习题,寻找语用训练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发挥统编教材在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过程中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李娜.立足语言要素,提高学生语用实践能力[J].语文天地,2017(09).

    [2]廖珊璐.紧扣“语用”目标,落实语文要素[J].湖南教育,2019(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