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素养探研 |
范文 | 罗玉华 摘 要: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才能成为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教师要创设案例情境,调动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利用角色扮演,引发学生法治思维意识的碰撞;开展专题教育,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法治知识体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法治素养;案例情境;角色扮演;专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8-0014-02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法治素养的培养,是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其倡导关注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确保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本文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例,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一、创设案例情境,调动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法律知识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果教师单纯依靠灌输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案例情境,使学生处于对应的法律案例中,感受到法律知识的价值,理解法律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实际的法治知识学习中。例如,教学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追求民主价值”一课时,在讲述民主价值的过程中,教师专门设定了探究分享环节,选择的是某影视作品中村民民主说事的过程。在视频中大家主要围绕着村落中的各种事情进行探讨和交流,在达成一致意见之后,以举手表决的方式来进行决策,最终让农村朝着更加富裕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在学生看完实际视频资料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村民的决策机制有什么优势,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探讨对应的案例,理解我国的基层民主治理机制,进而认识到决策机制不仅仅有利于实现基层民主,还成为我国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案例分析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提问:我国民主制度还有哪些?请说出各个民主制度的优势。有的学生反馈说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的学生反馈说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的学生反馈说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的学生反馈说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最后教师选派学生代表来总结和归纳民主的价值,实现了课程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上述教学中,教师将实际的案例渗透到课堂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我国诸多的法律文件中都牵涉到民主思维,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纳入到宪法中,这更折射出民主的价值。在这样的案例驱动下,学生能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进去,使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利用角色扮演,引发学生法治思维意识的碰撞 为了使学生对法治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依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都能朝着更加密切的方向发展,继而驱动学生的法治思维意识,使他们的法治思维得到培养,法治素养得到锻炼。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一课为例,教师创设了“模拟法庭”的版块,具体以初中生欺凌同学为案情背景,让学生熟悉实际案例情况之后,依照当前我国法庭审理的程序,利用角色扮演来进行演绎。在角色扮演中,有的学生扮演“公诉人”,有的学生扮演“辩护人”,有的学生扮演“被害人”,有的学生扮演“审判长”,有的学生扮演“陪审员”,有的学生扮演“被告人”。首先“审判人员”确定“被告人”的信息,进行基本信息确定的对话。接着“审判人员”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当事人基本权利进行宣读,确定其知晓之后,对审判的几个阶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公诉人”宣读起诉书。然后是“公诉人员”与“被告人”的交互过程,确定上述信息之后“辩护人”发问,“公诉人”举证。最后进入到法庭辩论环节,合议庭合议,宣布评议结果。上述案例整个审判过程比较复杂,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需要对实际审议的流程有全面的理解,并能够融入实际的角色中去。在对“违法分子”进行鉴定的过程中,学生也渐渐明白在生活中是不能冒着违法的风险去做一些事情的,要确保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触犯法律。 教师通过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意识到随意欺凌或者殴打他人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这样,学生就会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實际的学习活动中。 三、开展专题教育,构建完善的法治知识体系 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后,不同板块的知识呈现出单元化的特点,但是法治知识与道德知识之间还是存在分离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要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法治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民事诉讼”一课时,教师可以专题教育的方式,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民事诉讼,然后对其概念进行概述之后,过渡到民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中去,再对民事诉讼的性质进行归结,让学生学习民事诉讼法,并将对应的案例情境渗透进去,鼓励学生使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解释。在案例分析和归纳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相互探讨。在课程的结束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工具来构建民事诉讼相关知识体系。此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上教材,凭借自己对民事诉讼知识的理解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绘制结束之后将自己的绘制结果给同桌看,并讲述自己绘制过程中的想法。教师可选择其中一位学生的思维导图作为参考,鼓励这位学生讲述自己对民事诉讼的理解并对其性质进行概述。在这个期间,教师与其他同学一边聆听一边寻找该学生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进行集体指正,不断完善该学生的思维导图。此环节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查看自己的思维导图,看看是否存在对应的知识漏洞,找到对应知识漏洞后进行思维导图的再次绘制,使自己学习的民事诉讼知识更加系统化。 这样,教师围绕实际的法治知识进行专题教育,能使学生的交互性得到极大的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在知识复习的环节,如果学生能够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就能让教师找到学生法治知识理解的误区,在此基础上查缺补漏,促进学生实际的法治知识体系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需要巧妙地将案例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和专题教育教学法运用到实际的课堂中去。这样,能使法治知识学习的交互、法治知识的应用环境得以优化,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对于法治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法治素养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2). [2]花继典.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2018(08). [3]朱文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