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精准扶贫政策与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目标的实现
范文

    刘婷

    摘 ? ?要: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学生资助政策是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而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目标及现状,结合精准扶贫背景,探究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目标的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 ?学生资助 ? ?实现路径

    高校贫困生是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的群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都在研究高等教育资助的问题。国外对高校学生资助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主要集中在对资助理念、资助模式、资助体系、助学贷款的研究,研究成果较为成熟,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始终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高校扩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和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贫困生的数量日趋增多。专家学者们通过对资助理念、贫困生界定、资助制度演变、资助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力图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政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员脱贫。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学生資助是教育扶贫的具体措施,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阻绝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法。目前国内外对高校学生资助的研究成果丰富,但是更多地集中在对资助政策的理论研究及内容研究的探讨,较少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目标及实现路径的探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目标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学生资助政策的目标是“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同时,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顺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精准扶贫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总体目标为:加大宣传,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精准资助,提高资助育人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帮助贫困生提高专业技能。

    二、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一)管理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涵盖的内容丰富,项目繁多,政策更新速度快,学生资助管理人员一旦对政策把握不透彻、不深入,容易在给学生宣传、解读政策时缺乏正确的指导,甚至传递错误信息,导致执行过程偏离资助工作目标。

    各地要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有专人管理、负责,但是高职院校相对本科院校来说普遍规模较小,编制数有限,学生管理人员数量紧缺、流动性较强。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解决学生管理人员紧缺的问题,规定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头两年要兼顾辅导员的工作,对于这部分身兼双职的教师来说,教学、科研之余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学习、理解学生资助政策,往往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开展资助工作,好不容易对政策有了较为清晰的把握,兼职期就到了,又换新的教师负责,管理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国家建立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及制度,并要求高校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细则,但是一些高职院校没有按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资助制度,或者没有根据上级最新文件精神对制度进行修订,一直沿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规章制度。

    (三)认定程序不科学

    精准扶贫要求精准甄别扶贫对象,精准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力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困难认定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实行“学校——院(系)——班级(或专业)”的认定程序,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班级(或专业)的认定形同虚设,多数情况都是由学生干部直接评选,甚至辅导员自己决定初审名单。困难认定是接到投诉、举报最多的一个环节,高职院校应该按照“告知——学生申请——学校认定——公示——建档”的流程开展认定工作,但是很多学生都反映学校在告知、公示这两个环节做不到公开透明,一是学校没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学生(家长)告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事项,特别是在外实习的高年级学生,常常因为接受信息不及时而错失得到资助的机会;二是不少高职院校的公示没有真正做到在全体学生中公开,受访学生表示学校的公示通常只会张贴在某个特定的宣传栏,院(系)不会转发到各个班级。

    (四)资助育人效果不明显

    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形式主要为无偿资助,学校根据学生的贫困程度发放各类助学金、困难补助,注重对贫困生的经济帮助,较少开展诚信教育、技能提升培训等资助育人活动。高职院校会通过给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或者鼓励优秀贫困生留校参与顶岗实习进行有偿资助,工作内容多为打扫卫生、打印复印、发放通知等,缺乏含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育人效果并不理想。调研显示多数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成绩低于非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则略高于非贫困生,表明在国家、各地、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多数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却忽略了心理、学业方面遇到的困难,没有实现帮助贫困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技术人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

    三、高职院校实现学生资助目标的路径

    (一)完善认定标准

    一是推动困难认定标准科学化。高职院校在进行困难认定时,不能简单粗暴地只看盖章的贫困证明,依据应该从原来的单一指标转变为多维度的指标体系,除了要求学生提供必要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外,更要结合学生日常消费水平、家庭与生源地情况、高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情况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在各种认定指标中必须抓住重点,比如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情况是最重要的认定指标之一,因为家庭收入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消费水平的高低,贫困证明有可能作假,但是长期表现出来的消费能力很难作假;是否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对评选助学金是很好的参考依据[1]。结合几个方面考量家庭经济情况便能精准地对困难学生进行甄别,为后续开展资助工作夯实基础。

    二是保证困难认定程序公平。目前贫困生提供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均是由生源地提供的,生源地相关部门办事流程参差不齐、管理不规范导致贫困证明标准不统一,甚至出现失真的现象,为公平、公正地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保证认定程序公平,首先要从贫困证明的源头抓起,规范生源地贫困认定标准和开具证明的流程。其次,规范校内认定程序,辅导员、班级认定小组是校内贫困生认定及各项奖助学金评定的第一关,作用举足轻重,因此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鼓励其积极发挥正确的指导作用。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辅导员、班级认定小组积极开展工作,保障他们的决策权;建立监督机制,辅导员、班级认定小组在开展工作时必须接受全体学生的监督,校内资助管理部门不定期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及监督,保证其认定工作顺利、合规开展;建立问责机制,对于不按规定履行职责或者过失不履职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通报和追责,保证基层认定和评选工作的公信力;建立反馈机制,认真听取各种反馈意见,积极改进学生资助工作。

    (二)健全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学生资助管理队伍建设。从精准甄别到精准资助,再到精準管理,都需要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资助管理队伍来保障。学生资助工作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国家资助政策,而是要探索学生资助精细化、科学化,学校资助管理中心需要配备专人管理,负责学校的制度建设、业务指导与监督;院(系)辅导员是跟学生接触最多的中坚力量,他们最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消费水平、心理状况,高职院校必须按照师生比足额配备辅导员,把辅导员培养成资助政策的宣传者和反馈者,发挥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心理教师参与其中,密切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配合学生管理人员做好排查、疏导、心理咨询的工作。

    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动态的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积极探索与国家助学贷款系统、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对接的贫困生数据库,实现贫困生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动态数据;建立勤工助学系统,提供勤工助学申请、培训、记录查询、服务评价等功能;建立贫困生资助监测系统,经常性监测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结合其在校表现进行资助方案设计。三个系统相辅相成,根据贫困生的实际经济情况和需要制订个性化的资助方案,不仅提供经济上的资助,还包含对贫困生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就业指导方面的帮助;开展对贫困生的后续监管,对发放的资金去向进行严格的跟踪监督,引导贫困生合理、有效使用资助经费,一旦发现贫困生弄虚作假骗取奖助学金,将启动严厉的惩罚措施,有效保障动态的学生资助管理体制良好运转。

    (三)加强全方位监督

    一是完善校内监督机制,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成立学生资助督查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项目的评审过程、资金发放流程进行监督;出台、完善学生资助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学生资助管理人员的职责,对在学生资助执行过程中违规违纪的人员进行处罚。二是加强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到高职院校检查、指导、监督学生资助工作,每年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对反映出的问题积极敦促其改进。三是重视社会监督,高职院校应拓宽监督途径,开设信箱、电话、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的投诉、建议渠道。新闻媒体应积极发挥作用,多关注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监督政府、社会、高校共同改进。

    (四)落实资助育人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学生资助多为无偿资助,比如各类助学金、困难补助,受助学生只需要提供贫困证明,无需付出自身劳动,这种模式容易使受助学生缺乏感恩心和责任心,形成不劳而获的“等、靠、要”的依赖心理[2]。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当转变资助理念,增加有偿资助的比重,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在有偿资助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高职院校应提高对勤工助学的重视程度,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同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与各种社会力量进行合作,积极挖掘校外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提供校内外形式多样的勤工助学岗位;其次,高职院校还要根据贫困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勤工助学岗位的知识、技术含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科研等技能型岗位当中,让贫困生在获得物质资助的同时切切实实提高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强,高职院校应当遵循学生特长和人才培养目标,增加学生资助工作中就业指导的比例[3],举办提高贫困生专业技能、就业能力的培训,打造创业孵化园,鼓励贫困生积极创业,跟上时代潮流。高职院校应该寻求更多的社会联系,特别是和与学校专业相吻合的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让企业定向帮助专业能力较强的贫困生,不仅能帮助更多的贫困生解决经济问题,提高实践能力,顺利完成学业,还能让企业及早发现所需的青年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结语

    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目标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政府、学校、社会应形成合力,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关注贫困学生的物质困境和精神困境,树立助困、助学、成才三合一的资助理念,帮助贫困生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淮,吴文佳.教育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实现精准资助的探析[J].经贸实践,2018(23).

    [2]曹国永.把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J].中国高等教育,2016(9).

    [3]陶恩锦,陈方辉.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偏差研究”(45020193-6)阶段性成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