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生校外托管班现状及新模式探索 |
范文 | 钱秀文 李晴 杨萌 李艺佳 乔忻如 摘 ? ?要: 社会分工在经济发展的时代不断细化,人们与工作的结合度日益提高。一些家长对指导孩子学习有心无力;家长下班时间和孩子放学时间之间形成了一个“空白期”;加之国家鼓励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等,共同催生了托管班,引发了一系列思考。本文通过对小学生校外托管班的简介、小学生校外托管班发展现状及分析和新模式探讨三大方面进行阐释,为解决小学生托管问题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小学生 ? ?校外托管班 ? ?现状 ? ?新模式 1.国内小学生校外托管班的缘起 “小学生校外托管是指小学生在课后被委托给其他机构或组织的行为,这些机构或组织给学生提供身体看护服务和教育服务”。我国托管班的兴起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需求增加。教育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成绩依旧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加之家长下班和孩子放学时间形成的空白期,课后托管成了许多家长与学生的优选。第二,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要求学生多方面发展,托管班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三,托管班的兴起离不开自身的优势,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保障其安全和餐饮,还为一部分人提供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生发展。 2.国内小学生校外托管班发展现状及分析 2.1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汉森(2013)研究发现挪威和瑞典托管差异主要在于民营化程度和后续服务上;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托管模式下,适度参加非学业活动的一年级学生的学业表现更好;Spielberger(2002)研究总结出高效的托管环境是合作互助的、结合社会的和独具特色的。 国内研究现状:于洁(2008)针对校外托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谭惠容(2012)研究了上海市晚托班的历史与现状,划分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托管班及隐患;郭毅萍(2014)指出了美国课后托管对我国教育的启示;阎亚军(2016)研究政府应如何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托管班的发展。 总体来看,国外对托管班的理论和实际运行研究更成熟,偏重于研究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内研究集中于分析现状。因此,国内托管新模式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2信息收集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生校外托管班的发展现状,本文通过访谈、问卷获取了第一手资料。 问卷共分成三大群体:学生、家长和托管机构。本次问卷共发放476份,回收434份,回收率91.2%;并成功访谈6位机构负责人。 表1 ? ?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主要信息及总结 表2 ? ?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主要信息及总结 表3 ? ?针对机构负责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信息及总结 2.3小学生校外托管班问题及分析 结合表格内容,我们发现: 2.3.1托管机构定位不明。 当前我国的托管机构鱼龙混杂,很多机构都是无证经营,教育环境不规范、不科学。托管机构的性质没有明确的界定,不同人士对于托管业责任主体持有不同意见,导致权责混乱,市场无序。 2.3.2家庭、学校和学生三大主体缺乏联动,教学形式单一。 90%的家长期望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期望辅导的内容集中在语数英主科目,有约20%的学生想借此拓展课外知识与能力;机构主要负责的是辅导作业,很少有兴趣课程的拓展。而像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其托管机构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注重实践和特长培养。说明中国学生、家长和机构之间还没有形成调和,家长与机构还没有完全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校外托管机构成了单纯延续校内课堂的场所。 2.3.3教学质量不高。 调查发现,一半的家长认为托管服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显著效果,仅25%认为很有帮助;作为参与的主体,63%的学生认为自身成绩提高不明显,仅18%的学生认为有明显提高。并且对于托管老师的教学方式,超过一半的学生觉得一般,将近10%甚至做出了不满意的评价。这也是导致近10%的学生不想继续上托管班的原因之一,同时一半的学生对继续接受托管缺乏热情。说明托管班的教育质量令人担忧,噱头化经营引人思考。 2.3.4教师入职要求低。 对于教师的选择,约三分之一的家长偏爱学校在职教师,剩余的偏爱有教师资格证的大学毕业生,而有一部分机构的师资来源是靠朋友介绍或者任意大学毕业生、大专生。其中有的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知识,对学生心理、教学方法等缺乏正确的认知,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不利的。说明整个托管业教师准入门槛低,缺乏专业化和规范化,无法保证提供合格的师资来源。 2.3.5监管不到位,且缺乏政策支持。 部分家长反映托管机构环境不适宜及价格偏高问题,说明现在的托管行业虽然要求有照有证化,但还是存在乱收费、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实际监管有待进一步落实。此外,各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对于托管业的发展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办学积极性和热情度受到影响。 3.小学生校外托管班新模式探讨 3.1理论层次(模型阐释) 图1 3.2创新点分析 3.2.1本文设想的托管机构为半公益性质的教育组织,由各地高校和当地小学联合建立。其中,由政府提供大部分资金支持,并实施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权责混乱的问题。将托管机构纳入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定位清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总体教育质量(尤其是校外教育质量)提高。 3.2.2该模式的课程主要分为学业课程和兴趣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想要加入的课程,家长可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不仅能促进因材施教,还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形成家庭、學校和学生之间的联动。兴趣课程主要由高校教师组织,可以是一堂课(比如化学实验课、艺术鉴赏课等),也可以是走读实践类(比如参观博物馆、趣味运动会等)。工作日主要安排学业课程,双休日主要安排兴趣课程。通过该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托管班教学形式多样化。 3.2.3该模式下的托管机构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政府也会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措施控制价格,解决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市场混乱的问题。同时,在该模式下,政府、高校和小学通过考核各选出6名人员形成考核小组进行考察。学生学习考核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上课情况、成绩变化及家长评价。上述人员会不定期抽查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打分;成绩主要参考机构组织的考试和学校考试;家长反馈一般通过电话连线。在该模式下,各方形成的合力对提高学习成绩非常有益。 3.2.4该模式下的师资主要来源于高校的师范生和老师。考虑到大学老师忙于科研,无法抽出大量时间来授课;小学老师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不免有疲惫情况。综合来看,经过专业培训的师范生比较适合承担学业课程的教授。该模式会参考大型志愿者招募的形式,通过网上平台招募教师候选人,经过面试、考核确定人员。培训(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完成后,通过排班确定教学人员。人员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定期考核,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师资质量问题。 3.2.5政府作为该模式下重要的主体,需要完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监督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场地安全。严格规定行业准入标准,坚持有照有证化,将托管引到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自媒体时代,托管班会开通微信公众号,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建议。此外,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参与各校和人员的权益,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对于大学生还可以将其纳入某些荣誉评定、志愿者时长的考核中。 3.3实践层次 为使上文理论模式更为具体和形象,现模拟两个教学情境。 3.3.1学业课程:主要帮助学生解决校内作业问题,采用举一反三法,拓展学生思路;在此之余,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集体的拓展课程。下面是模拟的具体场景: 场景设置:某大学教室内 人物:某年级班学生、教师 全体学生及教师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开始上课,课堂纪律与校内一致。 教师监督学生自主做作业,学生遇到问题时举手示意教师,教师为学生开拓解题思路并检查学生的解题方法及答案是否正确。 学生:“老师,accuse后面跟的是什么介词呀?” 教师:“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本里的句子,She accused him ? lying.能不能回忆起来呀?我们反复读过的。” 学生:“Of !” 教师:“对啦!那你还记不记得charge后面跟什么介词?” 学生:“With!” 教师:“很好!以后像这些易混淆的要做好归纳总结,一起记忆哦。” 教师在学生做完作业后检查错误并指导改正。同时,教师及时对学生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试题举例,最后一节课给学生复习这些知识点并让学生完成试题,以便学生更好地巩固掌握知识点。 3.3.2兴趣课程:本团队在新模式探索中不仅改善了传统托管班的学业辅导模式,还增加了兴趣课堂。兴趣课堂的开展集中于周末,包括化学实验、音乐鉴赏、运动舞蹈、人文观赏等。接下来我们就参观湖州博物馆这一人文观赏实践活动进行具体阐述: 活动前期 (1)湖州师范学院兴趣课堂专项志愿者作为活动的策划人,综合各种因素后,确定湖州博物馆作为兴趣课堂开展地点。 (2)确定好地点后,志愿者先与湖州博物馆联系,询问博物馆能否给予人员协助并确定具体时间(13:00)和人数(20)。再与学生家长联系,秉着自愿参加的原则报名,人满即止。 (3)在人时地都确定的情况下,志愿者联系大巴车公司,并告知资金专项负责人做好活动的支出工作,上报领导组。 活动当天 12:30志愿者在湖州师范学院西校区大门口集合带队,一个志愿者负责5位学生的签到工作,并准时乘坐大巴前往湖州博物馆,车程15分钟。 13:00到达博物馆后,下车在门口集合分组,志愿者协助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入博物馆前告知学生注意事项,严肃纪律。 2:00進入参观,工作人员从“历史概览”这一单元开始讲解湖州的发展轨迹,接着在瓷器馆中学生们还看到了南宋的龙泉窑鱼耳炉等珍贵藏品。 3:45志愿者带领学生在博物馆门口集合并进行合影留念。 4:00乘坐大巴返校,由家长接回。通知准备感想交流活动。 活动后期 周日在教室开展交流活动,共同分享参观感言;志愿者们及时总结活动策划中的优点和不足。 4.总结 这种新模式重在凸显各方合力,政府、高校和小学协同合作,密切联系家长、学生和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针对托管班目前存在的问题,发挥各方优势,共同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因此,我们既要发现托管业的优势,又要能够挖掘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经验,因地制宜完善之,希望本模式在经过专家多项考核后最终可以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周红霞.发达国家小学课后托管政策的比较与借鉴[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06):36-42. [2]郭毅萍.美国课后托管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06):96-99. [3]谭慧容.上海市小学生晚托班现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赵亚男.我国小学生课后托管的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5]尉迟学军.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 [6]阎亚军.政府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托管班发展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6(17):7-11. [7]于洁.试探校外学生托管班的研究方向[J].成人教育,2018(262):82-84. [8]Elisabeth Backe-Hansen. Out of Home Care in Norway and Sweden-Similar and Different[J].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2013(22):193-202. [9]Julie Spielberger,Robert Halpern. The Role of After-School Programs in Childrens Literacy Development[M]. Chapin Hall Center for Children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2002. 本文为2019—2020年度“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学生科研项目的结题论文。 通讯作者:钱秀文 指导老师:乔忻如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