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高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模式的探索 |
范文 | 冯佳文 陈东 陈大勇 裴光术 罗敏 厉宣浩 摘? ? 要: 高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国内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缺乏全面有效整合、教师队伍建设难以适应新时代实际需要的问题,并对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立德树人? ? 新时代? ? 高校三全育人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育人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崇高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①。“三全育人”模式符合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规律,并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全面、系统的育人指导思想和原则,为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和新要求,是当今时代需要践行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一、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充分贯彻和践行了党中央的教育方针政策,更是全面、系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和原则。国内各高校在有益的探索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力量缺乏全面有效整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强调以育人为核心,调动一切资源的积极性,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能动作用,拓宽一切渠道,增强育人合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在于各种教育力量相互割裂,无法形成系统合力。 一,教育工作合力机制尚不够健全。高校立德树人的实施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思政工作不只是辅导员及思政理论课老师的责任,需要集中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合力。并且在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同样缺乏通力合作的系统支持,导致一些高校仍然存在德育与智育脱节、育人和教书脱节的现象。 二,三个课堂协同育人模式缺乏有机对接。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政治法律进行教育,部分高校第一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明显。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各自为战,三个课堂在没有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下,有时还出现相互脱节的现象。 三,育人载体和育人阶段还没有系统规划。高校往往只利用例如诚信教育、学风建设等某一特定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少将德育目标和理念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和载体。另外,缺乏从入学到毕业各关键时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持续性不足,导致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关键节点存在教育缺位的现象。 (二)师资队伍建设难以适应新时代需要。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模式能否顺利贯彻落实,人才的保障尤为重要。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立德树人实施方面缺乏充足的师资队伍,导致新时代三全育人的实施难以落实。 一是师资队伍欠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发展缺乏制度保障,例如在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等环节均缺乏健全明确的制度办法。另外,由于工作强度大、晋升空间小、待遇津贴低、转岗换岗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国家要求高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但目前较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配备状况远未达到文件精神要求。思政工作者职责界限不清,平时在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直接导致思政工作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本职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工作效果不理想。 三是知识结构有待完善、理论素养有待提高。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系统化、正规化的政治学习制度和培训制度,导致思政工作队伍缺乏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培训学习规划松散、随意性大、针对性弱;培训课程内容单一且形式感过于强烈,致使其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受到限制。 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工作模式实践探索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在“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和创新,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及实践成果。 (一)全员育人,强化教师引导重合力。 “全员育人”指学校、家庭、社会成员都具有育人意识,都是育人的参与者,承担起育人职责。成员之间交叉合作、相互配合,形成全面、完整、和諧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和格局。 高校领导干部率先深入学生践行育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思政工作中强化“三联”,即校领导、机关处级干部联系学院、班级和学生,专业课老师联系相应课程学生,思政工作合力大大提升。山东农业大学也坚持学校领导、学院处级干部、机关各部门兼任班主任制度,联系班级覆盖全校50%的新生班级。 全校教职工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导师。清华大学自2017年起推出“开放交流时间”制度,即专门设置每周一小时,老师面向全校学生开放,鼓励学生与老师交流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问题,老师给予学生全面的帮助与指导。 努力拓展社会资源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济南大学组织开展家访活动,实现了由学校主导转变为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动,家访活动逐步成为人才培养的“助航工程”。山东大学通过选聘优秀校友担任学生校外辅导员,举办校友论坛、校友返校日活动、校友企业招聘等,将优秀的校友资源融入育人各环节。 (二)全过程育人,关注成长梯度助发展。 “全程育人”指根据从入学到毕业各阶段学生不同的发展特点,明确工作重点,并精心设计工作方法,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不有。 引导学生上好新生第一课。清华大学校领导带头给大一新生开设“新生引导课”,面对面解答学生的问题,对新生学习、生活给予指导。中国人民大学“精彩第一年——新生引航计划”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构建校、院、公寓三级学生成长与发展辅导服务平台,以研讨课等形式开展理想信念、专业导航、生活指导等主题教育,并实施新生导师制度。 多维课堂教学充实思政课“资源库”。中国人民大学构建“一体两翼”思政课教学模式,将系统讲授、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与研究型、互动型教学模式“两翼”充分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课堂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通过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思政理论课堂到专业课堂的“两拓”,将其纳入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达到课上课下协同、同向同行融合的全程育人效果。 抓牢关鍵节点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四川师范大学全程育人分为三阶段,低年级学生主题为“适应——养成、转变、目标”,开展入学、适应,以及公民素养教育;高年级学生主题为“成长--价值观塑造、学业发展、能力成长”,开展学业规划、价值观,以及能力提高教育;毕业生主题为“发展--面向未来,促进人生可持续发展”,开展理想信念、职业素质及幸福观教育。 (三)全方位育人,革新育人方式重协同。 “全方位育人”,指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力求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线上+线下协同育人,让学生“动起来”。北京高校努力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创微信公众号“别笑我是思修课”及“人大智慧课堂”等新做法,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载体和话语,加强思想引导、注重人文关怀。 课上+课下相融育人,让学生“学起来”。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名家领读经典”活动,定期举办马克思主义经典研习会及主题阅读活动,邀请名师大家与学生共上一门思政课。山东高校定期组织评选思政理论课“精彩课件”“精彩教案”及“精品课程”,打造学生参与、教师指导、社会支持的实践教学模式。 校内+校外衔接育人,让学生“牛起来”。山东大学推行“学生拓展培养认证单”,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相关经历和成果将被客观真实地记录和认证,将育人全面融入课堂内容、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国人民大学构建了以“千人百村”“街巷中国”“健康扶贫”与“循环农业”等调研为品牌的社会实践体系,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成才。 三、新时代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长效机制思考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和获得感的有益尝试,也是增强教育合力,整合家校资源,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新形势下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第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育人理念上统筹规划、总体协调,在育人方式上多措并举、全员参与,在育人目标上形成合力、协同育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平台,形成协调发展育人模式。运用多种渠道和途径,通过课堂教学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社会实践育人等,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二,建立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即构建学生工作队伍、专业课程教学工作队伍、机关服务管理工作队伍“三位一体”的稳定的、专业的、职业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建设,制订完善的思政教师遴选标准和教育教学培训方案,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分类评价体系,健全优秀专业教师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第三,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系统深入研究学生群体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成长实际,构建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地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适应各阶段学生的多元化需要。努力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 注释: ①新华社北京2019年10月14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参考文献: [1]谢羚,郭智芳,等.新时代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8(12). [2]赵婀娜,等.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综述[N].人民日报,2016-12-7(1). [3]胡树祥.党的十九大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2). [4]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7(1):4-9. [5]张文风.对高校“三全育人”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2). 2018年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研究》资助。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