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东西方思想渊源及当代价值 |
范文 | 孙萌 摘 ? ?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有效继承,而且是以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相关理论和党几代领导人的重要治国思想为理论根基。本文从共同体的中西方思想渊源出发,以东西方各时期主要历史人物或思想为主线,探究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共同体思想包含的具体内涵,通过对共同体思想演进的梳理,探讨该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 ?思想渊源 ? ?当代价值 1.西方共同体思想的渊源与演进 1.1世界城邦思想 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制度解体之后,斯多葛派最先从世界角度对个人和人类之间的命运关联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世界主义观念的相关理论。斯多葛派认为,人类应该建立一个世界城邦实现自身的生存,在他們所设想的世界城邦观念当中,希望能够构建一个使所有人类都得到包容的共同体。这个世界城邦思想的探索对于今天仍有一定的时代价值。由此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斯多葛派的世界城邦理念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 1.2永久和平思想 当近代启蒙思想运动开始的时候,世界城邦的相关理论开始受到思想家们的重视和进一步探索。康德是这个时期的著名代表。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断。各国之间绵延不断的战争使人们急需和平,思想家们开始用世界的眼光关注人类的共同生存问题。康德从全球的角度思索世界永久和平的最终实现。在他的理论中,和平与战争是辩证联系的。没有国家之间的残酷战争,就不可能促进人类永久和平的实现。康德的思想为未来共同体的构建理论提供了指导,构成了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西方思想指引。 2.东方共同体思想的渊源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发现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对于共同体这一理念有着深刻的解释和悠久的传承。古人的共同体是一个以血缘、婚姻等家庭为单位的小命运共同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很早就有了世界大同的思想。基于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望,古人们的天下观得以逐步形成,当代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基于这些古老文明而不断发展和继承过来,并站在新时代的视角展望人类的生存与命运。 2.1“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天下为公”的观念形成于先秦时期。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天下为公”世界的向往,是对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同时,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积淀,代表着中华民族对世界“大同”“小康”理想的无限向往。在有效的继承和发展天下大同这一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价值观。在十九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重要思想理念进行了再次强调。 2.2“和而不同”的共生思想 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当中,始终贯穿着和而不同的思想主旨。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和合”思想有着独特的理解,他强调:文明的差异不应当成为世界冲突的导火索,而应当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有效推动。就当前世界存在的任何一种文明来说,它所拥有的魅力和内涵都是独特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于不同的文明来说,只有通过互取长短才能使各种文明获得有效进步,为世界和平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习近平总书记所描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蓝图当中,和而不同思想是最重要的论述。它深刻反映了合作共赢的精神,将时代的内涵注入了传统的“和而不同”的理念中。 3.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分析 3.1世界历史理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作品当中,集中体现出了马克思所持有的世界历史理论思想。随着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商品经济已成为各国交往的基础。从此,资本主义开始崛起,殖民掠夺和资本扩张时有发生。在此基础上,旧有民族工业逐渐被大资本主义工业所取代,整个世界成为大资本主义市场,为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条件。由此看来,在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过程当中,交往的形成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最突出的两个决定因素。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在交往过程当中会使彼此之间形成更广阔的影响范围,每个国家的原始完全关闭状态就会消除。由于越来越完美的生产方式,交流和分工不同的民族由于沟通自然形成了,从而变成了整个世界的历史。世界历史理论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正确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处理国际问题的关键。 3.2共同体思想 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当中,核心要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共产主义实践最终奋斗目标的基础。马克思在所著述的《共产党宣言》当中提出:只有出现这样一个联合体,才能够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的旧社会得到推翻并取代,人们能够在这个联合体当中获得一切自由发展的条件。从本质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似于自由人的联合体。两者之间的终极价值追求是相同的,即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为了构建一个全世界协同发展的美好而提出了人类共同体这一思想,它是对自由人联合体的继承和创新,是实现最终目标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代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全新成果,并有效地对马克思主义当中的社会共同体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价值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今世界背景下的新的成果。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力量与中国贡献。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上,为了更好地践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促进世界获得有效的协同发展,并推动全人类实现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4.1理论价值 4.1.1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时代内涵 在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刻解读和继承的基础上,中国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同时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在对我国历代领导人执政思想的有效总结以后,为了使中国更好地契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此诞生。进入全新时代之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自身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在新时代新的思考。 4.1.2为全人类的解放及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思想指导 当今时代,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日益成为联系密切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人类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难以解决这些困难的。只有把矛盾、障碍和冲突置于一侧,共同解决人类发展的困境,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人类协同发展的伟大事业当中中国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历代国人的不断努力和开创,世界各国进入了平等开放互助的新局面当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行动指南,同时是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理论指导。 4.2实践价值 4.2.1为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举措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力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全球发展,致力于实现国际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构建互信共赢的命运共同体。为此,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了新型伙伴关系的构建,推动合作迈上新台阶,通过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外交伙伴关系,强化各国共同体意识。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表述的那样,中国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唱独角戏,而是要邀请各方参与。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对势力范围进行扩张,而是尽自己的努力促使各个国家获得协同性发展。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建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百花园,让各国共享。 4.2.2为构建国际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只有在各个国家获得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使国际秩序处于稳定和和平当中。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全球性问题是每一个国家都需要面临的重要责任。本质上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当前的世界环境中充满着希望和挑战。我们不能因为复杂的现实放弃梦想,也不能因为理想遥远而不愿追求。在人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没有能力独自面对,任何国家都不愿意成为一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为了更好地使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并促使各个国家能够平等协商获得共进性发展,中国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发展思想,希望能够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实现全人类繁荣的伟大梦想。 5.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来的。西方的世界城邦和永久和平思想是其重要的思想渊源,同时,在推进这一思想的践行过程中,充分表现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鲜明地体现了“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和“和而不同”的共生思想,从而有效继承和发扬了沉淀千年的传统文化。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当前时代已经成为我们非常接近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明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支持,因此,在发展过程当中,应当积极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在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决议当中首次纳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更是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当代价值,彰显了中国对世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对自身的价值观念进行重新判断和抉择,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需要重建。在中国重建国际秩序的过程当中,中国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方案,它充分契合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引导国际经济和政治走向新秩序的重要价值参考,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积极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恒.希腊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曹亚斌.斯多葛世界主义思想中的“人”——兼论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3):77-82. [3]易宸.浅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渊源及其界定[J].法制与社会,2019(23):242-243. [4]李猛.全球治理变革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法渊源及其法治化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9(04):72-86. [5]吴猛,和新风.走向永久和平:罗尔斯与康德[J].学海,2002(05):80-84. [6]代金平,沈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底蕴、文化范式与历史逻辑[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05):1-8. [7]张俊华.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思想理论渊源[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9,5(02):55-63.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9]韩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10]中共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中共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3]邵发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7(04):1-8.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5]习近平.习近平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N].人民日报,2015-9-2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