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谈小学英语课程教学 |
范文 | 王莉莉 摘? ?要: 21世紀核心素养5C模型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即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英语课程作为基础性语言类教育科目,英语教学应创设意义丰富的情境,引导多元可能的反思,鼓励协助合作学习,兼顾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努力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构建5C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 5C模型? ? 素养内涵? ? 英语教学 一直以来,课程理念和教育目标的变革,都是课程改革的起点和方向,不论是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还是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都是以教育理念和目标先行的。当前,“核心素养”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深入。对核心素养的理念如何领会?核心素养的内涵如何把握?核心素养的目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评价如何实施?这些问题成为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于2018年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报告结合中国国情和教育实际,创造性地提出“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素养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个人有无比的重要性,但是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很多素养是通过教育培养的,课程和教学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活动。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5C素养的培养中扮演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角色,应为学生适应和创造未来美好生活做出重要贡献。 一、“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的提出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e 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因为单词均以C开头,简称5C素养。每个素养都有若干个二级维度,用来丰富该项素养,进而全面支撑整个素养框架体系[1](20-28)。这一素养体系既符合中国实际,彰显本土特色,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际视野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道路和方向。 二、“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的内涵解读 1.文化理解与传承 文化,《辞海》释义为“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的范畴应是广义的,不仅立足当前,更指向未来发展,还是从个人延伸到集体、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文化的生成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交融人类的解读和内化,通过教育等活动传承和发扬。因此,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自然具有地域性或种族性,从价值观等方面影响一个民族的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深远地影响国家的强盛兴衰,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对于个体而言,要在民族和世界之林立足发展,首先要学习、认识和理解自身所处的文化,对本地区、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有贡献于人类的各种文化,应充分加以尊重。此外,更要以包容的心态和胸怀,吸纳外来文化中有益的、积极的因素。这样形成的文化,才是尊重历史和未来、有益于价值传播交流的文化,因此,核心素养5C模型中,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承担着价值枢纽功能[2](29-44)。 2.审辩思维素养 审辩思维是反思性思维的一种,注重通过审思、论证和推理等过程,促使自身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以形成决策。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个人时刻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形势,同时需要对自身状况进行反思,以便获得个人的成长和问题解决的实现。审辨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具备相当的审辨思维能力,才有可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造素养的人。因此,审辨思维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辨思维和批判分析能力,通过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专门训练,学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有创见的思想和理念,促进个人心智和能力的提升。单纯从学习意义上讲,运用审辨思维的学习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3.创新素养 创新这一概念,自1912年被美国哈佛大学熊彼特首次提出以来,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创新是指人类利用现有的知识存储与物质基础,遵循自身的好奇心或者为满足某种特定需求,改进和创造新知识和新物质的行为。当今世界,创新被越来越多地打上了知识的烙印,我们所见所闻的创新行为都是基于知识产生的,并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一定的有益效果。创新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了我们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对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从教育的角度看,创新是提高个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创新精神是人类最鲜明的禀赋,也是现代人最基本的素养,更是年轻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格。创新素养较高的人,能够利用相关信息、资源,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观点、方案、产品等成果。美国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说:“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爱因斯坦说:“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创新素养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不遗余力地培育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素养,从而为社会与人类进步提供持续发展的保障。 4.沟通素养 沟通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一定形式的交流,人们实现了信息、情感、意愿和思想的传达和接受。沟通的内容包含很多有个人特质的东西,比如语言、情绪、态度和肢体动作等,包含和特定环境相关的富有信息内涵的物质环境。总之,沟通不论以什么载体呈现,都是为了信息的有效互动。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通常具备信息传递和接受的主体,两类主体因为个性、动机、素养、态度等方面的因素,加上所受社会、文化、环境等的影响,在表达和传播信息、理解和接受信息等方面会达到不同的效果,进而影响整体沟通效果。在现实生活中,人类交流使用最常见的载体是语言,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信息沟通的有效性,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交流效果。良好的沟通素养可以有效与他人交流信息,并且充分体现同理心,影响对象对信息乃至对自己的接纳。因此,要重视语言的学习,提高语言素养,努力让语言成为我们沟通的最有利手段。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