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解读国务院发表反恐白皮书中的深意和风向标
范文

    编者按:国务院新闻办3月18日发表《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引发广泛关注。日前,来自公安反恐斗争一线的警官同时又是我国著名反恐领域专家的王定老师,就白皮书和相关反恐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研究心得,他认为——

    关于白皮书。从《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发布的内容看,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对“去极端化”问题的表述。原来的表述后缀都是用“工作”一词,而白皮书就用“斗争”一词,不要小看这个变化,鲜明的“斗争”理念的宣示,非常契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进行有新时代特点伟大斗争”的语境。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和人权保障,必须要提高“斗争”意识,不断增强“斗争”本领,用敢担当和会担当的斗争精神,承担起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历史责任。从这个角度讲,白皮书的风向标意义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如果从国家安全战略的层面看,反恐斗争更突出针对性,更讲究实效性,可以说是信心满满;二是把“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行为严重践踏人权”的问题说透,切中了问题的要害。白皮书从“疯狂残害普通民众、残忍杀害宗教人士、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公然袭击政府机構、蓄意制造暴乱骚乱”这五个方面,列举了大量的事实依据和数据,揭露了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行为给新疆各族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读来震耳欲聋。这是反恐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一个明显变化,可以说是清除了这一领域的很多疑惑、敏感和神秘的藩篱,为反恐斗争实践和理论研究开辟了新语境,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的全面实施和稳步推进,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是为国际社会如何遏制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白皮书用很大篇幅论述了中国在遏制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做法,例如,在“坚持把预防性反恐放在第一位”“探索出反恐、去极端化的有益经验”两个章节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依据和数据,把新疆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都摆出来,公道自在人心。尤其是用很大的篇幅,把积极开展帮扶教育的“教培中心”问题讲实讲透,回应了国际社会的疑虑和西方的质疑,使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透明的、充满自信的中国在治理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成果和经验,为全球反恐治理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反恐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无论是话语权还是落实联合国打击恐怖主义实际行动,中国必将占据更加积极而有利的位置。

    关于白皮书中的概念解析。白皮书通篇贯穿“通过对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治理来保障人权”的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对恐怖主义的概念界定比较权威也不存在争议,但对宗教极端的概念界定,在学界或实战部门还存在一些争议,在疆内比较普遍容易接受的观点是:“宗教极端是以极端的方式歪曲、宣传、实践宗教教义,或者借助宗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制造对立和对抗的主张和行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所列举的宗教极端行为都比较明确和具体,也在实践过程中体现了对这个概念界定的诠释。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也可统称为新疆模式或新疆经验,新疆模式的治理经验对内地的宗教管理和去极端化斗争,是具有标杆和示范意义的,《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发表后,使新疆模式更具有世界意义和全球价值。

    最近国内外都在热议新西兰、荷兰和美国发生的枪击案,使“民族极端”成为一个热词,白人至上和种族歧视本质上就是民族极端问题。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来自极端主义,极端主义分为“民族极端、宗教极端和生活极端”,生活极端是“民族极端和宗教极端”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恐怖主义行为往往是“民族极端和宗教极端”情绪的外溢释放,也是一种必然结果。讲“民族极端”概念还涉及双泛主义问题,双泛主义即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恰恰是民族极端问题,而泛伊斯兰主义本身就是宗教极端的重要表现形式。所以说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要以“去极端化”为切入,以源头治理为根本,这是“防患于未然”的基础性和根本性手段措施。欧美国家对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治理,在理念上与我们的做法明显不同,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巡逻控制(事中)和打击控制(事后),实践证明依靠现场处置来降低危害和减少损失是靠不住的。我们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就是紧扣专群结合和源头治理这两大主题,使人权保障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各族人民群众也共享了源头治理成果,这充分彰显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传统优势和文化优势。

    白皮书中还多次出现“民族、宗教”的概念,实际上民族和宗教是有很大区别的。有观点认为,民族多关乎历史,没有天然的排斥性,是相对固定的;而宗教多关乎个人信仰,纯属个人私事,具有排他性,个人还可以自由选择。从世界范围来看,因民族、宗教而起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有很多。宗教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也容易在不同群体之间引起冲突,不同的民族之间如果强化族际边界,很容易造成矛盾和冲突。由此可见,我们中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最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也是最成功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白皮书鲜明的舆论导向和风向标意义。我个人认为,《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的发表,最鲜明的舆论导向和风向标意义,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提高政治站位:白皮书的发表,激励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中央治疆方略和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和固本培基,狠抓长效机制建设,切实打好反恐维稳组合拳。对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尖锐性,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

    把握时代主题: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必须抓住两个根本性、支柱性问题,即民生建设的共性问题和宗教管理的个性问题。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主要体现宗教管理的边疆治理模式的个性特色,这是新疆独有的,在国际和国内均无可借鉴的经验和可效仿的榜样。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必须以宗教管理为切入,确保各族人民群众有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和权利,突出宗教的中国化发展方向,体现对新疆伊斯兰宗教文化引领这个终极目标。新疆伊斯兰教要世俗化和中国化,就必须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现代社会和谐共存。伊斯兰宗教的积极因素和价值追求,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要为社会主义服务,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新疆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就要加快推进中国化和本土化进程,这是边疆治理模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增强斗争本领: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必须明辨宗教与宗教极端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提高对宗教极端的甄别识别能力,这是增强斗争本领的关键。

    用正当的方式诠释宗教的正教价值观受法律尊重和保护,歪曲正教或利用宗教宣传、放大消极因素和极端因子,进行煽动和蛊惑就是宗教极端,就必然受到法律规制。

    正确区分正当宗教行为与合法宗教行为。个人宗教行为一概认定为正当宗教行为,不违法即正当。合法宗教行为是对宗教组织而言的,组织行为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法无规定则不准。

    树立正确的社会认同价值取向。人类演进的历史是先有宗教,后有民族,再有国家。进入法治国家后,它的认同顺位是国家、民族和宗教,这个反向过程在理论上叫逆向认同,即历史同向发展而国家逆向认同,法治国家对社会认同的价值取向必须按照这个顺位。

    在新疆,特别需要强调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顺位认同和价值取向。国家认同的基础是公民认同,只有当全体公民都承认自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时,国家才是存在的。只有当公民个体独立地自我认同进而认可共同的祖国,这个国家才是最强大的。因此,必须坚守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宗教认同的顺位和法治思维底线。

    树立必胜信心:我们对新疆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由于独特的历史文化、人文背景、宗教习俗和地缘特征,新疆正经历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现代化转型的历史性镇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转型之路要比内地更加曲折而艰辛。新疆不可能在现代化进程的大格局中被边缘化,借助“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新疆必将迎头赶上,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在新疆乃至中国没有历史根源和现实合法性,不能成为打断新疆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外在阻力,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作者单位系新疆伊犁州奎屯市公安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