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实现职高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
范文 | 储易霖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现状,然后针对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高职语文的意义展开了有效陈述,最后结合大量案例重点探究了实现高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职语文 ? 教学 ? 生活化 语文是职高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由于课本内容大多直接来源于生活实践或是实践活动的精神升华,所以职高的语文教材又具有较强的人文性质。职业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实用阅读、实用写作、实用口语。教材每个部分都强调了实用性,因此职高教师应注重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增强职高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一、高职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和基本的职业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可以谋取一份职业。但是,随着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企业公司对专业且实用型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职高人才的市场竞争优势日渐减弱。因此职高教学应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学科实用性的培养,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以此增加高职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首先应明白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特点,进而可以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高職生由于成长因素和教学环境的影响,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并且有时会因为外界的刺激缺乏自控能力。导致学生在职高语文学习中遇到较难的问题,常常会产生反感心里,对语文学习变得烦躁,缺乏耐心。目前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虽然已经采取了一些必要的策略进行疏导,但是由于学生性格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暂时性的策略和方法对学生心理的改进作用不大,预期效果不是很明显[1]。 此外,高职学生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个人意识和为人处世的个人标准,致使高职教师开展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难度加大,此外,部分高职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缺乏沟通能力,进而导致这部分学生的生活圈子较为狭窄,在语文学习中缺乏与人交流的生活化场景。因此,高职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在高职学生的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将学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生活相联系。二、高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教师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在学生的生活中加入语文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日积月累中形成学生的独特性格。此外,由于高职语文生活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学科时,可以适当地运用合作交流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通过对生活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转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导师,在课堂中适时引导学生专注于课本教学内容,自主探究知识结构和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在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下,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语文专业素质的养成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高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往的高职语文学习课堂,由于教师不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脱节,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把重点放在语文学科的表面,对语文学科的内涵和本质规律了解甚少,从而影响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高职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三、实现高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讲课前设置生活化的课文内容导入 课文导入是教师开始正式讲课前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导入内容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讲课效率。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为;首先总结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介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种方式较为机械,长期发展下去,学生会丧失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的课文导入环节应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设计生活化的导入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自主性,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形成具有生活化气息的高尚语文素养。 教师在生活化导入的设计环节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以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特点为依据,设置合适的教材导入内容。例如《高职应用语文》中有一篇文章叫“看戏”作者菡子,教师在讲述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充分结合课文内容设置生活化的导入情境,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导入问题:“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看过戏吗?在你们印象中戏曲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回忆一下当时看戏的体验以及长大后对当时戏曲的感悟”教师通过这样提问式课文导入内容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渐进式的问题也帮助学生回忆起当时看戏时的生活情境。然后,教师可以对课文中描写的戏曲进行详细介绍,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文章作者的心境“戏如人生,冷暖自知”。教师在讲授“看戏”的课文时,应时刻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感悟文中的人生哲理,体验作者和作者故乡人几十年的看戏经历和他们对人生的感悟。总之,教师通过生活化导入内容的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高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内容促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职业语文的教学特点是让高职学生拥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就业机率。目前部分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还不清晰,有些教师还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复习”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忽视了高职语文的本质特点。教师要提升高职语文的讲课效率,改善语文授课模式,就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活实践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文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实用性。 教师在高职生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可以不局限于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开展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此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实用性了解。例如,在选读课《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读书调查问卷的实践活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先制作一份问卷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通常您都读什么类型的书籍?读书给您带来最大的收益是什么?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访当地图书馆以及书店阅览室,对人们的读书情况进行问卷采访。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问卷材料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课文知识形象化的了解,明白读书人内心的切实感受,进而使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效统一。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切身生活體会文学作品中精神层面的深意。例如,在讲述高职应用语文教材《永恒的母亲》作者三毛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母亲的日常小事以及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通过学生的情感回忆,让学生对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带着感情去阅读整篇文章,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提出合适的问题,例如,文章中“我”上大学时对母亲的评价是怎样的?后来“我”对母亲的评价产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等提问,引发学生对母亲关爱子女生活细节的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应注重学生对自己母亲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回忆与思考,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课本内容的深层内涵[3]。 (三)课堂教学后,作业设计的生活化 教师在传统的职业高中课堂作业布置中,通常以文字书写的形式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文本格式的规范性,对职业高中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这种形式的作业较为枯燥和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上文提到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较为活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布置上,多采用生活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增加高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实用口语》“交际口才”的作业布置上,教师在讲完“交际口才”这门课程后,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选定一个有关生活的话题,然后引导学生课后对选定的话题进行交流与讨论。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通过这样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可实现讲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应用能力,在生活实践中体会语文、感悟语文、升华语文,使语文学科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学科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大大增加了高职语文的实用价值。教师通过对语文讲课中生活化题材的导入,发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而提高了高职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效率,是教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伟大尝试。 参考文献: [1]宋磊.中职语文教育生活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文学教育(上),2019,(02):98. [2]杨志平.探析生活化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08):103. [3]马磊.基于学生心理特点的高职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12):113-114. (作者单位:通海县职业高级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