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代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策略
范文

    曲磊 姜涛

    关键词:新时代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实践策略

    我国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并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了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相关标准与目的,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等,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们的相关教学观念。但就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开展以及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解决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成为了重中之重。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代内涵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生活性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是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其涵盖的内容较多,范围也较广,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前提就是以生活实际为基础与根本,引导学生多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的事情以及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学科知识来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将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紧密连接起来,进而增强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力,利用这一学科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创新、创造意识,在生活中 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等。实践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强调的重点,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使其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实践探究所带来的乐趣,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发展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有着一定的发展性。通过对小学到高中的不同年龄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相关发展需要,进而促使学生发展多样化[1]。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体会到学习以及活动的乐趣,进而利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强调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通过与同学之间的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进而建立友谊、体验成功。既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又实现了学生自我个性的释放。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有的状态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也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能够直面面对生活,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并养成积极良好的心态,进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是教人生活,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不能脱离生活,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连接起来。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用学科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生活性课程,而且其与学科之间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能够通过学科思维来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观察能力与探究能力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只具有生活性,它还提倡融合学科思维,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在学科中的全新意义。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引导学生履行社会责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除了以上的状态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履行社会责任。其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学会服务他人,具有社会服务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社会中的实际内容以及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其能够通过学科内容以及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服务,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三、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理解存在泛化或窄化现象

    在我国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不少教师都认为实践活动课程仅仅只是活动课,缺乏对于学生生活实践问题的引导,不能够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度的探究,也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泛化。还有些教师将综合实践课程理解为学科知识的相关实践课程,并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等,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窄化。

    (二)课程开展存在形式化和模式化倾向

    对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现状来看,不少学校存在着形式化和模式化的倾向,一些学校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相关检查,长时间的利用一个实践课题与案例。置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与不顾。另外,还有些教师没有真正明白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与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制定实践课题,之后再让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探讨与记录,没有认识到学生才是实践的主体。

    (三)课程管理的轻视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方面存在着轻视化现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重要,却没有受到和其他学科一样的“待遇”,学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机构的设置较为缺少、没有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课时较少等问题使其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另外,还有些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安排不合理,使学生不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或者出现活动混乱等现象,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四)课程评价存在形式化和功利化倾向

    经调查研究发现,不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弊病。一些学校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视察,对于课程的评价体系上进行了“改动”,置学生的主观感受与学习体验于不顾。另外,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评价内容的单一往往也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挥,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另外,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化策略

    (一)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深度融合

    综合实践互动课程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划部。不能使教学内容泛化或窄化,要真正做到实践活动与课程相融合,结合教育发展的背景,将学科课程的相关知识深度融合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合理的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深度探究

    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的模式化与形式化的不良现象,教师应负起全责,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设立学生感兴趣且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对问题进行关注,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有趣、有意义且持续时间长的主体,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及探究能力,进而避免出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式化的不良现象。

    (三)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应通过加强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其次,教师还要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多的时间,要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课程的合理安排,还要突破传统课堂对于时间的限制,避免出现由于课堂时间不够的原因,对学生的探究以及发散思维造成阻碍[2]。

    (四)将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素质评价深度整合

    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之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要被赋予其他学科课程的同等“待遇”,也要对其予以重视,并使用多种评价方式以及手段,例如,成长记录袋、个人档案袋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评价。尤其要重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以此来作为评价的依据,进而对学生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渐改变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于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就要及时的制定相关的解决优化策略。首先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深度融合,其次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深度探究,之后,将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素质评价深度整合,最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对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进行优化,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J].全球教育展望,2001,(08):10-18.

    [2]熊梅.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样态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1,(03):55-57.

    (作者单位:龙口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