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扩增DNA铜纳米簇荧光传感检测L组氨酸 |
范文 | 肖慧+何婧琳+肖昊+杨婵+冯泽猛+印遇龙+曹忠 摘 要 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扩增形成聚胸腺嘧啶(T)DNA模板,制备了聚T铜纳米簇(TSCuNCs),构建了一种用于L组氨酸(LHis)检测的荧光传感分析新方法。TdT酶在dTTP存在下合成聚T单链DNA核苷酸序列。由于胸腺嘧啶和Cu2+之间的亲合力,聚T单链DNA作为合成铜纳米簇(CuNCs)的模板,加入还原剂后形成CuNCs,荧光强度增强。在LHis存在下,L组氨酸的咪唑基与Cu2+螯合形成LHisCu2+配合物,因而进入聚胸腺嘧啶序列中的Cu2+量减少,使得合成的CuNCs数量减少,导致荧光信号减弱。实验结果表明,体系荧光响应信号与LHis浓度的对数值在5.0×10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3.4×10 mol/L。本方法用于实际尿液样品中L组氨酸检测的回收率为97.4%~104.6%,在生物医学及临床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1 引 言 L组氨酸(LHis)作为神经调节剂或神经递质控制金属元素的运输,其持续性缺乏常伴随着弗里德里希共济失调、癫痫、帕金森病和红细胞生成发育不正常[1]。LHis过量也会导致AIDS、慢性肾脏疾病[6]、阿尔茨海默病和癌症等[2]。因此,构建灵敏、高效检测LHis的方法对临床医学有重要意义。 目前,检测LHis的方法主要有比色法[3]、分光光度法[4]、液相色谱法[5]、毛细管电泳法[6]、质谱法[7]、拉曼光谱法[8]等,这些方法大多存在干扰因素多、操作复杂、分析成本高等不足。近年来,LHis荧光传感器由于高效、灵敏等优点引起广泛关注[3],主要的测定原理: 一是核酶切割法,如Kong等[9]采用酶催化循环切割扩增单分子DNA实现对LHis的检测,样品用量少; He等[10]构建酶级联指数扩增传感平台检测LHis,选择性好; 二是量子点恢复法,Hou等[11]基于碳量子点Hg(II)体系荧光恢复策略,LHis检出限为0.15 μmol/L; 三是金属纳米簇法,Gong等[12]提出银纳米簇(AgNCs)免标记催化和分子信标扩增传感策略,LHis检出限为17 μmol/L,但所合成AgNCs成本较高,操作条件较苛刻。 2.2 L组氨酸与Cu2+的作用 用0.01 mol/L MOPS缓冲液(含0.05 mol/L NaCl,pH=7.8)配制5.0×10 mol/L LHis储备液,逐级稀释至5.0×10 2.3 TdT酶扩增聚T单链DNA (TS)模板的制备 用0.01 mol/L MOPS配制1.0×10mol/L引物链P1储备液,于4℃保存。在10 μL 1×TdT酶缓冲液中,依次加入5 μL 2 μmol/L P1,0.2 μL 100 mmol/L dTTP和4 U TdT酶, 37℃孵育2 h,然后加热至75℃保持10 min,冷卻至室温,形成混合溶液B。 2.4 TSCuNCs的制备与荧光检测 取上述溶液B,加入3.0×10mol/L抗坏血酸钠,充分反应5 min后,置于F7000光谱仪中检测荧光。激发波长为340 nm,发射波长为600 nm,激发和发射狭缝均为10.0 nm。 2.5 L组氨酸的检测 将上述CuSO4与一系列不同浓度LHis结合的溶液A与溶液B混合,加入2.0×103 mol/L抗坏血酸钠,充分反应5 min后检测荧光强度。 3 结果与讨论 3.1 检测原理 如图1所示,LHis的咪唑基与Cu2+反应,形成2∶1稳定螯合物。TdT酶在dTTP存在下扩增引物链P1形成聚T单链DNA核苷酸序列(TS),加入Cu2+时,由于T碱基和Cu2+之间存在亲合力,以聚T序列作为合成CuNCs的模板,加入抗坏血酸钠还原Cu2+,形成大量CuNCs,产生强荧光信号。加入LHis形成LHisCu2+配合物时,进入聚T单链DNA结构中的Cu2+量少,合成的CuNCs含量少,荧光信号弱。 3.2 TdT酶扩增DNA模板CuNCs各组分荧光光谱 为考察上述竞争反应,测定了体系P1、Cu2+/LHis混合物、P1/Cu2+/LHis混合物、TS、TS/Cu2+混合物、TSCuNCs存在和不存在LHis的荧光光谱图。如图2所示,前5种体系均无荧光报告基团,不产生荧光信号(曲线a, b, c, d, e); 曲线f有强荧光信号,因为在空白实验中,Cu2+无消耗,形成大量CuNCs,得到强荧光信号。当有LHis存在时,荧光信号显著降低(曲线g),这是因为Cu2+先与LHis螯合,剩余的Cu2+再与聚T序列作用,还原成CuNCs的量少,所以荧光信号弱。因此, 基于竞争反应原理检测LHis是可行的。 3.3 条件优化 3.3.1 酶反应引物序列的选择 由于引物链(P1、P2、P3)序列不同,其二级结构会影响后续荧光信号输出,为得到最佳引物序列,将P1、P2、P3作为TdT酶底物链合成CuNCs,并考察LHis对其荧光的影响程度,如图3A所示。不存在LHis时,其荧光强度因DNA序列的不同而不同,P1最高, P3最低。其中,P1的3′GGACATA是多种碱基序列,加入TdT酶之后,在P1 3′端聚合形成聚T长链,由于T碱基与Cu2+的亲和作用合成CuNCs而发射较强荧光; 而P2的3′AAAAAAA是单一A碱基序列,能够与TdT酶聚合产物中的聚T结构互补配对,形成部分双链结构,导致CuNCs合成减少,荧光强度下降; P3为P1+P2序列长链,其5′TTTTTTT和3′AAAAAAA可以互相杂交而形成分子内部分双链结构,二级结构较复杂,在溶液中很难以单链状态存在,导致TdT酶聚合效率不高,CuNCs合成很少,荧光信号很弱。加入LHis之后,荧光信号均显著降低,这是因为LHis与Cu2+发生配位反应,难以合成CuNCs。因此,选择信背比最佳的P1作为后续实验的引物链。 同时,选择化学合成的T5(5′(T)53′)、T10(5′(T)103′)、T20(5′(T)203′)、T30(5′(T)303′)和T40(5′(T)403′),考察T5、T10、T20、T30和T40直接合成CuNCs(图3B虚线)和以它们作为引物经过TdT酶扩增后合成CuNCs(图3B实线)得到的荧光发射光谱图。结果表明, 采用TdT酶扩增DNA引物产生含有polyT的DNA比直接使用化学合成polyT引物DNA合成铜簇的荧光更强,效果更好。 3.3.2 酶孵育时间优化 由于TdT酶催化DNA扩增是一个逐步增加T碱基的过程,延伸产物链长依赖于扩增反应时间。考察了酶孵育时间对延伸长度的影响。引物链P1加入TdT酶孵育0.5、1.0、1.5、2.0、2.5和3.0 h,在2.0 h前,P1在TdT酶作用下迅速聚合,荧光强度逐步增加; 2.0 h后,荧光信号趋于稳定,TdT酶效率显著下降。因此,选择最佳酶孵育时间为2.0 h。 3.3.3 Cu2+浓度优化 为了高效检测LHis,找到最佳信号输出时的Cu2+浓度,考察了Cu2+浓度对传感体系荧光信号的影响。无LHis存在时,Cu2+浓度在1.5×10mol/L范围内, 体系荧光强度呈上升趋势,之后趋于稳定。加入LHis (5.0×10 3.3.4 抗坏血酸钠浓度优化 考察了系列抗坏血酸钠浓度对传感体系荧光响应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LHis是否存在,抗坏血酸钠浓度在5.0×10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均随抗坏血酸钠浓度的增加而迅速上升,这是因为随着抗坏血酸钠浓度增加,被还原的Cu0增加,合成的CuNCs增加,导致荧光增强; 抗坏血酸钠浓度达到1.0×10 mol/L后,反应达到平衡,荧光信号趋于稳定。因此,抗坏血酸钠的最佳浓度为1.0×10 3.4 分析性能测试 考察了TdT酶扩增TSCuNCs传感体系在系列LHis浓度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如图4A所示,传感体系的荧光强度随LHis浓度的上升而依次递减,在5.0×10mol/L; (B) Calibration curve of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proposed sensors vs. the logarithm value of LHis concentration 3.5 方法的选择性 为了考察此传感体系对LHis的特异性识别性能,对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多种氨基酸进行测试,如: L丝氨酸、L酪氨酸、L脯氨酸、L天门冬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L赖氨酸。LHis的浓度为4.0×100.07之间。可见,当其它氨基酸的浓度为LHis浓度的5倍时,不会影响该传感体系性能。这表明其它氨基酸存在时,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干扰很小,即传感体系对LHis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3.6 回收率 为了验证TdT酶扩增TSCuNCs传感体系检测LHis的实用性,对未经处理的成人晨尿样进行分析研究。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用0.01 mol/L MOPS缓冲液(含0.05 mol/L NaCl,pH=7.8)将尿样稀释200倍,采用加标回收法测定样品,回收率为97.4%~104.6%(见表2)。另取2个尿样进行检测,发现呈阳性,测得LHis浓度分别为1.13 和2.29 μmol/L, 表明此传感方法对实际样品中L组氨酸的检测具有实用性。 与贵金属纳米簇相比,以双链DNA为模板合成铜纳米簇(CuNCs)的荧光方法已用于LHis的检测[13],聚T单链DNA也可作为合成CuNCs的模板[14],用于检测碱性磷酸酶[15]、三聚氰胺[16]和Cu2+等[17]。然而,以上DNA模板均由化学合成而来。Peng等[18]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生物合成聚T单链DNA,以此为模板合成CuNCs,用于检测相关酶活性,与化学合成CuNCs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荧光响应信号。文献[19,20]构建了一系列基于TdT酶扩增的荧光方法检测不同目标物,但以聚T单链DNA为模板合成CuNCs用于LHis的检测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基于DNA中胸腺嘧啶和LHis对Cu2+的竞争反应,构建一种基于TdT酶扩增聚T单链DNA铜纳米簇荧光方法,实现了对LHis无标记高灵敏检测。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F7000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 PHSJ3F電位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BXM30R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 恒温金属浴(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 KQ3200B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公司)。 DNA和dTTP(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1 5′端聚T,P2 3′端聚A,P3含有P1和P2序列(见表1); TdT酶 (20 U/μL)、5×TdT酶缓冲液(美国Fermentas公司); 3(N吗啉基)丙磺酸(MOPS)、L组氨酸、抗坏血酸钠 (美国SigmaAldrich公司); CuSO4、NaOH、NaCl(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L丝氨酸、L酪氨酸、L脯氨酸、L天门冬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L赖氨酸(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均为超纯水(电阻率≥18.25 MΩ·cm)。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