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教材资源整合的小学数学建模核心素养培养探讨 |
范文 | 罗冬华 【摘 要】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将生活实践抽象形成数学知识问题,这一建模素养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需要着力培养学生具备的素养。文章从整合课程内容、利用教材活动栏目和挖掘教材习题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基于教材资源整合的小学数学建模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展开探究,旨在为抽象、空间想象、运算、数据分析、数感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教材资源;整合;课程内容;活动栏目;习题 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切实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深度挖掘和整合教材资源。作为小学数学核心重要内容的建模素养培养,教师应以教材为抓手,整合教材中数学知识,以潜移默化的教学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理解、内化模型思想的内涵,进而更为有效地理解掌握解答一类数学问题的策略,为学生数学抽象、空间想象、运算、数据分析、数感等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整合课程内容,融入建模教学 就小学数学课程来看,模型思想得以渗透于具体课程内容中,为顺利推进小学数学建模素养培养教学,要就课程内容开展深入研究,明确常规数学教学的课程知识,在系统整合分析的基础上,融入建模思想教学,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不断增强,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实质进行把握,就其所体现的模型思想进行精准识别,对数学教材课程知识呈现方式进行分析,确保建模素养教学能够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合,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为支持,将数学符号抽象出来,以优化学生认知方式,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也应当就模型思想与方法进行深度思考,以确保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得以高效推进,为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强化提供优良环境。 例如,小学教材初步涉及“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内容,等量模型思想存在于其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无论是数学应用问题还是生活实际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都可以从模型的角度出发,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总结和解释。这样便于学生把握并运用方程思想,更顺利的解决数学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为确保“等量”体现的直观化与形象化,教师可就教材中“天平称量”实验内容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将天平工具引入数学课堂,将一个空杯子置于天平左侧托盘中,将砝码置于天平右侧托盘中,保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之后让学生仔细观看:“向杯子中注满水,将100克和50克的砝码添加于右侧托盘中,此时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深刻理解了“方程”两侧相等与“天平”两面相等的模型思想,进而直观顺利解答出杯子中水的质量。通过整合教材实验知识与现实操作实践,能够将方程的本质直观展现出来,强化学生对于等量关系的理解,认识到在数学问题解决方面方程的重要作用,这就有助于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形成,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强化。 2.利用活动栏目,渗透建模思想 新课标大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得以融入教材中,其中所包含的模型思想都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资源,需要教师加以高度重视,并有效整合利用,促进学生建模意识的形成和建模能力的增强。比如在教材“数学广角”板块中,数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凸显主题,鸡兔同笼、烙饼问题、间隔植树等数学问题都能够将模型思想充分体现出来,优化学生数学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探究活动与教学内容存在密切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阅读资料、数学游戏等,这些都能够将模型思想充分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活动栏目加以合理利用,对建模思想进行渗透,强化学生建模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建模能力的不断增强。 比如在“间隔植树”数学模型中,组织学生对这一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在全长100米的道路一侧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在学生拿到题目后,第一反应是全长÷间隔长度=棵树,通过计算可知100÷5=20棵。此时,教师可整合教材知识融入图形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画出简单线段图,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将数学内容呈现出来,学生发现分为4段的线段有5个节点,也就是说4段间隔的路上需要栽5棵树,如下图所示。 学生深刻理解了间隔与树的棵数之间数量关系,并形成了一定的模型思想。此时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来探寻一般性规律,如下表所示。 此时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并总结规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两端栽的情况下则间隔数+1棵。基于此,可以计算出100÷5+1=21棵。 通过教学实践可知,间隔植树问题具有一定特殊性,要求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探究问题。通过整合教材内容,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直观认识,便于学生形成数学模型意识,在探寻一般性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建模核心素养也在无形中得到培养,这就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进而灵活地以“固定模型”去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也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3.挖掘教材习题,总结数学模型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选入的习题都具有典型代表性,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常用的数学模型得以融入其中,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确保小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顺利构建,需要教师开拓思维,对教材习题中的数学模型进行挖掘,通过深度整合,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习题中的模型思维,巩固学生数学基础,提高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促进学生模型思想的深化以及建模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例如,教材中“两积之和”的模型与“两商之差”的模型较为常见,两积之和通过ax+by来进行表示,其中包含4个不同的量,教师可引导学生就不同量的组合来形成具体数学问题。创设商场购物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两件不同的物品单价分别为a和b,数量分别为x和y,ax+by则可以表示哪一数量?再如“某项工作由小组协调完成,工作效率分别为a和b,工作时间分别为x和y,那么通过ax+by表示的是哪一个任务量?”学生对上述问题形成模型认识后,教师可对教材中的典型问题“鸡兔同笼难点”进行把握:“其代数关系可通过ax+by来进行表示,其中鸡和兔的總数通过x和y进行表示,则通过x+y可确定鸡兔总头数,通过2x+4y可确定鸡兔总脚数。” 总之,在小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把握新课标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将建模教学合理融入到数学课堂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无形中渗透建模思想,与教材习题中对数学模型进行总结,以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黄子阳,梁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为例[J].广西教育,2019(03) [2]张乃叁.核心素养下如何深度理解小学高年段数学教材[J].考试周刊,2018(08) [3]崔海江.认真研读教材 培育核心素养——结合冀教版《小学数学》谈教材挖掘和利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7(01) (课题项目:本文系三明学院面向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整合教材资源,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编号:SMJY1910)研究成果。)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小学,福建 三明 3653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