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范文

    王军林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重要基础学科,是一门依靠学生不断积累学习的课程,小学阶段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培养皆离不开语文能力的构建。对语文知识的背诵、记忆则是积累的基础,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单凭“记、背”等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学习难免过于循规蹈矩,不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突显,因此,为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同时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汲取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灵活问题、联系生活诸多方式运用于教学对学生语文思维的挖掘、培养及语文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语文素养;策略

    语文素养即是学生在接触语文并学习、运用的过程中,对其情感、思想、思维以及听读、写作、交流等能力方面的修养。通常,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特点主要以“记、背、默”为主,通过此种方式确能够使学生们对语文知识、诗词等保持深刻印象,丰富自身的言语理解表达与习作能力,同时获得较高的成绩。然而,不可小觑的是,“语文”不单单是借助嘴唇语,也不能够拘泥于酣畅淋漓之文;只用将“听、说、读、写”等基础模式与其中情感的共鸣、思维的发散相结合,相互依托,才能够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同时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通过带入感情的朗读和理解,从课文内容中获得表达含义与是非分辨,充盈内容的情感天地;通过回答针对性问题,学生能够自主独立思考,于自己内心深处发问,激发多方位思维想象力;通过学以致用,将语文知识运用于讲解、习作中,学生能够抒发自身的情感与真切理解,于生活中感受无处不在的语文,提升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将这些方法加以相互渗透,有利于真正意义上深入学习语文,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互动性,让学生从中感受、从中思考,进而运用,具体策略从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一、 身临其境,领悟文字魅力

    高年级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中拥有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课文,记叙类、议论类、甚至文言文,针对新课程要求背诵的诗篇或段落,为满足学习要求及加深文本记忆,大多课堂将记叙描写类课文以流利的念读方式呈现,又或是让学生日复一日地大声朗读,此种方式确能够加以深刻记忆,但是历经数日的文字念读,对文字的理解略显苍白,难以凸显出文中传递的深处意义。唯有在讲述、朗读的过程中,在原文基础上加以声色渲染;抓住重点句、重点段落的解读,让学生们如临其境般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铭刻心骨的感悟;以独特见解加以点缀,并及时做好批注,才能够对其理解更加全面、丰富,让学生联系产生画面感,从课文的讲授中仿佛置身于其中,从活灵活现的情景中激发想象之趣并引发感悟。

    例如学习《海上日出》这一课,“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的可爱”,对于太阳升起之时的生动描述,可以让学生轻轻用手遮住双眼,跟随教师的朗读进行联想。而此段内容不应是如飞流瀑布般一气呵成式念读,更需要将情感渗入其中,由缓至急,由轻声逐渐渐进,用有力的声音表达出太阳欲出海平面时一步步努力不停歇的坚持,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此刻正坐在人潮拥挤的海边静心体会;将“声”的力量传输于内容中,飘至孩子们的脑海中,浮现一幅幅形象、富有色彩的画面。之后,让学生缓慢地拿开双手,向老师详述所见、所感、所想。有学生讲道:太阳一纵一纵地向上升时,感受到太阳在拼搏,越来越努力的接近、去达成目标——突破海平面,升起!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还有学生说:起初,感到眼前尽是灰蒙蒙,喧闹中掺杂些许凄冷;之后全被红色占据,便不由微笑,在往后,越来越红,眼前甚至开始露出光亮了,到最后这光亮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感受到全身被照亮了,愈加温暖。便是如此,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让学生有身历其境的感觉,让其用内心去感受、去欣赏这伟大奇观,对海上日出浓烈的感受激发了想象力及对这一奇观的感受与思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作用,从加以声音“滤镜”的文字中领略风采、受以启发,产生师生与文字间“心与心”的共鸣。

    二、 提出发散性问题,提升思维主动性

    近年来,随堂听课跟踪调查显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存在的较多问题便是缺少朝气。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大多由多方面造成:包含教师备课、对教案的设计,学生课前预习、对课文内容的具体领悟等。教师千篇一律地进行教学框架构思设计,学生则按部就班的听读进行笔记,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增益效果甚微。因此,若双方在讲授或学习时,方式技巧稍做转变,如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依托教材提出别出心裁、具有意義的小问题,问题不能够像普通教辅书籍中一般遍地开花,要通过深思熟虑紧扣课程内容具有中心思想的针对性,同时能够激活隐藏在学生们内心深处的信息并对其深度挖掘,让学生们能够发散式回答。回答时,允许出现别具一格的声音,只要不过于偏颇,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回答、去思考,有利于培养对语言文字魅力的欣赏感悟能力,同时有助于灵活思维的培育。

    例如,在讲授《两小儿辩日》一课时,针对两小儿相互辩论内容而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此时,可以提出问题:“两个小孩的辩论,哪一个孩子说得对?”于是学生们畅所欲言,有学生认为:文中太阳“远小近大”依据日出时如圆车篷大而正午则如盘盂,或是因为日出清凉而正午炙热而得出结论“近大远小”,二者解释均合理。突然,有学生发出不一致的声音,冬季来临,大雪纷飞,清晨、中午与傍晚都会十分寒冷,而课文中提及太阳距离人远所以会清清凉凉,那么能否说明冬天的太阳都距离人们很远呢,笑声传来,课堂也似乎幽默起来。此时,不针对回答内容对与错,而是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和鼓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中的两小儿争辩也无须言以对错的。即使对待相同事物,每个人认知角度不同,对其理解、感悟不同,界定的标准自然多样,由此得到不一致的结果;可正因如此,才更加体现出两小儿的探索精神,学生们亦如此。人的认知也是有限的,需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而知识的海洋则无涯。“孔子不能决”正是说明孔子能够正确地对待两小儿的回答,彰显出优秀的学者风范。因此,通过针对性提问,使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课文内容,从中深刻挖掘到学生的思考模式与想法,教师也应接纳学生不同的想法,即使是与文中不一致的结论,这样才会让学生敢于联想、敢于表达,更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