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PBL的中学化学教学应用初探(二)
范文 胡杨玲+王后雄
(接上期)3.PBL活动的评价
学生在进行PBL活动中,要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跳跃,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教师可以依据绩效目标和学生评价项目表(见表1),利用“知识—反省练习”,布置“综合性短文”,采用日常学习量和反馈单等方式来判断学生所处的思维发展层级,进而在PBL化学活动评价表的相关项目上给予合理的评分。在PBL的最后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知识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应用到另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去,结论并不等于课堂探究过程的终止, 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运用结论
表1学生评价项目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理解问题是否发现问题,是否独立提出问题,是否具有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能否有效利用已有信息提出化学问题,能否补充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即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是否新颖提出假设能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将已有的化学知识与问题相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获取信息
加工信息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否宽泛,内容是否丰富且有效,整理和加工的信息是否简约、有条理探究技能能否运用文献法、实验探究法、数据处理法、科学抽象法、假说法等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能否分析信息,得出结论能否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自主学习
团队合作能否具有独立思考与反思的习惯,是否具有质疑意识能否与他人团结合作解决化学问题表达交流
探究成果能否条理清晰、完整地表达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否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得出基本合理的解释能否用语言、图表、文字等多种表达形式评价学习成果评价反思能否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能否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与不足 能否提出改进后续学习的具体建议去联系实际,从而把问题探究教学推向高潮或更高的台阶。基于问题解决、归纳总结基础上的应用创新是学生的认知呈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的最高创造。
4.PBL模式的反思
PBL在国内发展较晚,课程实施中难免会有些不足之处。
(1)课程实施的节奏需要更好地控制。学生学习任务时间紧,查找资料和小组讨论都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整个活动下来节奏不好控制,时间没得到合理的分配,造成了最后完成任务时间紧张。
(2)学生分组需要更加合理化。在教学活动中,有的小组流于形式,成员分工不明确,学习任务只是其中的一两个人在做,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好小组成员的组成,从认知水平和学生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做考量。
(3)学生的观念难以改变。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己经适应了教师是讲授者,自己是倾听者的思维惯性,自己只需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就可以了,学生在课堂中习惯了“沉默地接受”,平时在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交流几乎很少甚至没有,缺乏团队合作的经验,而PBL却恰恰需要如此。
(4)教师经验不足。绝大多数教师没有PBL教学活动经验,对学生没能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难以监督小组成员活动的进度。
(5)研究范围和深度不够。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虽然在教学设计中做了学习者分析,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评估过于乐观,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很多相关的深入问题不能理解。在活动中设置的问题超出了部分学习者的能力范畴,使一些学生掉队。
综上所述,PBL在化学教学中有其广泛的应用,对学生原有化学知识的深化与整合大有裨益,在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的同时,强化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收稿日期:2014-02-10)
(接上期)3.PBL活动的评价
学生在进行PBL活动中,要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跳跃,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教师可以依据绩效目标和学生评价项目表(见表1),利用“知识—反省练习”,布置“综合性短文”,采用日常学习量和反馈单等方式来判断学生所处的思维发展层级,进而在PBL化学活动评价表的相关项目上给予合理的评分。在PBL的最后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知识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应用到另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去,结论并不等于课堂探究过程的终止, 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运用结论
表1学生评价项目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理解问题是否发现问题,是否独立提出问题,是否具有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能否有效利用已有信息提出化学问题,能否补充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即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是否新颖提出假设能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将已有的化学知识与问题相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获取信息
加工信息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否宽泛,内容是否丰富且有效,整理和加工的信息是否简约、有条理探究技能能否运用文献法、实验探究法、数据处理法、科学抽象法、假说法等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能否分析信息,得出结论能否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自主学习
团队合作能否具有独立思考与反思的习惯,是否具有质疑意识能否与他人团结合作解决化学问题表达交流
探究成果能否条理清晰、完整地表达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否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得出基本合理的解释能否用语言、图表、文字等多种表达形式评价学习成果评价反思能否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能否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与不足 能否提出改进后续学习的具体建议去联系实际,从而把问题探究教学推向高潮或更高的台阶。基于问题解决、归纳总结基础上的应用创新是学生的认知呈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的最高创造。
4.PBL模式的反思
PBL在国内发展较晚,课程实施中难免会有些不足之处。
(1)课程实施的节奏需要更好地控制。学生学习任务时间紧,查找资料和小组讨论都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整个活动下来节奏不好控制,时间没得到合理的分配,造成了最后完成任务时间紧张。
(2)学生分组需要更加合理化。在教学活动中,有的小组流于形式,成员分工不明确,学习任务只是其中的一两个人在做,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好小组成员的组成,从认知水平和学生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做考量。
(3)学生的观念难以改变。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己经适应了教师是讲授者,自己是倾听者的思维惯性,自己只需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就可以了,学生在课堂中习惯了“沉默地接受”,平时在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交流几乎很少甚至没有,缺乏团队合作的经验,而PBL却恰恰需要如此。
(4)教师经验不足。绝大多数教师没有PBL教学活动经验,对学生没能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难以监督小组成员活动的进度。
(5)研究范围和深度不够。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虽然在教学设计中做了学习者分析,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评估过于乐观,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很多相关的深入问题不能理解。在活动中设置的问题超出了部分学习者的能力范畴,使一些学生掉队。
综上所述,PBL在化学教学中有其广泛的应用,对学生原有化学知识的深化与整合大有裨益,在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的同时,强化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收稿日期:2014-02-10)
(接上期)3.PBL活动的评价
学生在进行PBL活动中,要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跳跃,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教师可以依据绩效目标和学生评价项目表(见表1),利用“知识—反省练习”,布置“综合性短文”,采用日常学习量和反馈单等方式来判断学生所处的思维发展层级,进而在PBL化学活动评价表的相关项目上给予合理的评分。在PBL的最后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知识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应用到另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去,结论并不等于课堂探究过程的终止, 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运用结论
表1学生评价项目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理解问题是否发现问题,是否独立提出问题,是否具有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能否有效利用已有信息提出化学问题,能否补充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即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是否新颖提出假设能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将已有的化学知识与问题相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获取信息
加工信息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否宽泛,内容是否丰富且有效,整理和加工的信息是否简约、有条理探究技能能否运用文献法、实验探究法、数据处理法、科学抽象法、假说法等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能否分析信息,得出结论能否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自主学习
团队合作能否具有独立思考与反思的习惯,是否具有质疑意识能否与他人团结合作解决化学问题表达交流
探究成果能否条理清晰、完整地表达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否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得出基本合理的解释能否用语言、图表、文字等多种表达形式评价学习成果评价反思能否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能否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与不足 能否提出改进后续学习的具体建议去联系实际,从而把问题探究教学推向高潮或更高的台阶。基于问题解决、归纳总结基础上的应用创新是学生的认知呈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的最高创造。
4.PBL模式的反思
PBL在国内发展较晚,课程实施中难免会有些不足之处。
(1)课程实施的节奏需要更好地控制。学生学习任务时间紧,查找资料和小组讨论都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整个活动下来节奏不好控制,时间没得到合理的分配,造成了最后完成任务时间紧张。
(2)学生分组需要更加合理化。在教学活动中,有的小组流于形式,成员分工不明确,学习任务只是其中的一两个人在做,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好小组成员的组成,从认知水平和学生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做考量。
(3)学生的观念难以改变。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己经适应了教师是讲授者,自己是倾听者的思维惯性,自己只需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就可以了,学生在课堂中习惯了“沉默地接受”,平时在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交流几乎很少甚至没有,缺乏团队合作的经验,而PBL却恰恰需要如此。
(4)教师经验不足。绝大多数教师没有PBL教学活动经验,对学生没能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难以监督小组成员活动的进度。
(5)研究范围和深度不够。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虽然在教学设计中做了学习者分析,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评估过于乐观,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很多相关的深入问题不能理解。在活动中设置的问题超出了部分学习者的能力范畴,使一些学生掉队。
综上所述,PBL在化学教学中有其广泛的应用,对学生原有化学知识的深化与整合大有裨益,在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的同时,强化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收稿日期:2014-02-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