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小组合作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浅析 |
范文 |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小组合作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和推崇,将其运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活动一直被教师主宰,教师指到哪儿,学生学到哪儿,毫无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化学教学一直处于低效中。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合作学习的提出和实施,有效地改变这一境况,将学生从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中解救出来,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初中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了解事物组成规律和性质的一门学科,内容琐碎复杂,很多知识单靠学生一人的力量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优化解决方案,使得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展。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呢?结合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转变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内容、步骤都是教师按照教材大纲和教学经验设计好的,学生只需要被教师牵着鼻子按照固有的模式生搬硬套就可以,这样的模式束缚了学生的身心和思维,使他们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创新更是无从谈起。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变为指导与参与的关系。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的角色参与教学。 (一)组织者 小组合作从分工到实施,都需要教师的参与和组织,否则小组合作会成为一盘散沙,学生想怎么合作就怎么合作,想合作什么就合作什么,合作学习会陷入僵局被动中。因此,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如组织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协作。根据组员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合理分配合作任务。让每个组员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和提高,充分享受合作乐趣,激发合作意识,优化合作效果。 (二)指导者 虽然小组合作的主体是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做“甩手掌柜”,初中生虽然身心发展较之小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意识增强,但毕竟知识、生活经验欠缺,在合作学习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介入其中亲自指导,推动小组合作的顺利进展。这样小组合作才不至于成为课堂摆设。如当学生讨论的话题偏离主题时,教师就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为学生指明方向,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评价者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数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合作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情感等做出科學有效的评价,对于那些能够积极讨论、团结合作、主动学习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除了对个人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外,教师还要对小组整体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激起学生更强大的学习动力,产生合作学习的意愿。通过评价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代表小组的成功,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二、 构建合作小组 构建合理的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由此可见,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至关重要。教师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构建学习小组。“组内异质”可以确保小组成员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组间同质”可以为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保障。人数以4到6人为宜,太多无法精准的照顾到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需要,太少缺少合作的氛围,也达不到集思广益的效果。教师还要按照“轮流上岗”的方式选出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各项学习任务。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组长。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体会小组长的不易,更好地配合组长完成各项任务。 当然这只是构建学习小组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选择,如解决一道难度适中的计算题,就没必要4到6人一组,同桌或前后桌商讨就可以;实验课上,要根据实验内容和器材合适选择小组人数。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是教学中经常应该使用的方式,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集体意识的有效手段。 三、 激发合作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驱动者。只有以兴趣为手段开展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组合作也不例外,学生只有对合作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合作探究,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化学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趣味化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为开展合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一课前,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利用初中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演示了一个趣味小实验:将鸡蛋洗净、擦干,用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待醋酸蒸发后将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鸡蛋冷却后剥去蛋壳,可以惊奇地发现蛋白上留下蓝色或紫色清晰的字迹,但外壳什么也没有。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就是用这种方法来传递情报的。学生对这一趣味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亟不可待的想了解实验原理,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材料,由此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醋酸上,教师就可以顺利导入新课:“醋酸有哪些性质呢?怎么会让鸡蛋有如此神奇的变化?”这也正是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醋酸的性质,教师时不时穿插其中给予指导,最终学生经过合作学习得到醋酸能够溶解蛋白质,从而解释实验原理,增强合作效果。 四、 选择合作内容 只有精心选择合作内容,才能彰显合作价值。我们知道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生命线,是组成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很多化学性质、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化学实验干涉因素较多,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是教师先演示,学生再按照教师的步骤仿照着做。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阻碍学生的长远发展。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实验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拟定实验方案,教师只对实验方案给予指导、修改,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改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九年级化学实验《水的电解》一课时,教师利用实验装置电解水,让学生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发生的现象,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与电源相连的两极都产生气体,是什么气体呢?学生对此有各种猜测,有认为正极是氢气,负极是氧气;有认为两极都是氧气,有人认为两极都是氢气,还有的认为正极氧气、负极是氢气。对于学生的各种猜测,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验证。验证氢气的小组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将收集到的氢气靠近酒精灯,发现气体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由此判断这一气体为氢气,验证氧气的则利用氧气的助燃性操作得到。就这样,经过小组合作,学生最终归纳总结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试想,若没有小组合作,面对种种可能性教师若要一一验证该需要多长时间?而通过小组合作就可以优化这一过程,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展。 五、 布置合作任务 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打破个体的思维局限,让不同的思维在碰撞交流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若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本质缺乏清晰的认识,将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用于小组合作中,不仅会打消学生合作的积极性,还会让学生对小组合作产生消极的认识,不利于合作学习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布置合作任务时,教师要选择具有一定探究价值的课题,从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意义,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如在学习《氧气》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比较熟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各种用处,像助燃、植物的光和作用等。因此在学习中重难点不再是氧气的性质和它本身,而是它各种用途的理论基础。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合作任务:“物质的燃烧和氧氣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怎样解释物质在空气中与氧气中燃烧的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探究方案,指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互相交流、得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氧气的理解,提高综合能力。 六、 制订合作规则 小组合作是一项集体活动,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否则就会乱成一团。因此,为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制订合作规则,让学生有条理、有步骤的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如讨论是合作的主要形式,通过讨论可以让不同的思维撞击,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思路,但若谁想说就说,一个学生还没说完,另一个就插嘴阻断,讨论就会陷入混乱中。为此,教师规定,先让学困生发言,接着是中等生,最后是优秀生,这样既不乱,还能及时发现中下等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便于优秀生纠正、补充、完善。除此之外,还有倾听规则、展示规则等。如在倾听别人发言时,要求学生认真听,善于捕捉有用信息。一些重难点知识点应该及时记录下来,有疑惑的知识不要当场提出,打断发言者的思路,而要在发言完毕后提出。这样可以确保发言者顺利发言、倾听者有效吸收,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总之,小组合作改革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方法,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现代教育的主题思想。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小组合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将合作学习巧妙地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明华.基于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影响分析[A].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9. [2]白晓文.浅谈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策略[A].2015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 [3]韩江涛,陈盛婷,徐书琴,王文瑜.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以习题课小组合作学习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6(1). [4]吕会娥.主题式探究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应用[A].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8. 作者简介: 连莉,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初级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