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的正误判断及错因分析 |
范文 | 胡小峰+秦素梅 1.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特例:氕(11H)中无中子。 2.同位素的不同核素所构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物理性质不同,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3.在天然存在的各种元素中,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4.H2利D2互为同素异形体(×) 错因:同素异形体指结构不同的单质,而H2和D2结构相同。 5.H2、D2和T2互为同位素(×) 错因:同位素针对原子,而H2、D2和T2为单质。 6.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7.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错因:同素异形体针对单质,13C不是单质。 8.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错因:可能为分子,例HF、H2O、NH3和CH4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 9.16O与18O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错因:同位素之间的转化原子中的质子和电子均保持不变。 10.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含有相同数目的氧原子(√) 11.D2 16O中,质量数之和为质子数之和的二倍(√) 12.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12C18O和14N2,质子数相等,质量不等(√) 13.若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相同,则它们可能是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错因:对于原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对于离子,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 14.凡是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特例:H+。 15.两种原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6.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完全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17.在化学变化中,质子不会发生变化(√) 18.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 错因:石墨与金刚石的结构不同,变化过程中化学键发生了断裂与形成。 19.最外层为1个或2个电子的原子对应元素肯定在ⅠA族或ⅡA族(×) 错因:过度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个或2个。 20.最外层为1个或2个电子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 特例:H和He。 21.所有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都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 特例:F和O无最高正价。 22.最外层为5个电子的原子对应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特例:锑(Sb)和铋(Bi)为金属元素。 23.对于主族元素其主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4.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特例:Pb的金属性比Sn强,但单质的还原性Sn比Pb强。 25.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特例:N元素非金属性很强,但N2的氧化性不强。 26.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特例:稀有气体元素不是主族元素。 27.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特例:H不是碱金属。 28.碱金属元素从上至下,单质的熔沸点依次降低(√) 29.碱金属元素从上至下,单质的密度依次降低(×) 特例:K比Na的密度小。 30.卤族元素从上至下,单质的颜色依次加深(√) 31.卤族元素从上至下,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 32.卤族元素从上至下,单质的熔沸点依次降低(×) 错因: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33.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依次增强(×) 错因:元素原子半径越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34.卤化氢水溶液的酸性越强,其卤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 错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35.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主族序数(√) 36.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特例:Si和Ge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37.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特例:H+、Li+的最外层电子数不是8电子。 38.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错因:碱金属元素从上至下,其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 39.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错因: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难失去电子。 40.元素失电子数越多,金属性越强;得电子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 错因: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指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41.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42.元素金属性越强,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43.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44.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强(×) 错因:同周期中,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强。 45.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非金属元素最多有23种(√) 46.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47.原子及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错因:阳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48.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都能形成单原子离 子(×) 特例:ⅣA族的C和Si最外层电子数为4个,不能形成单原子离子。 49.同一短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至右依次增大(×) 错因:同一短周期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或阴离子半径从左至右是依次减小。 50.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6(√) 51.同一周期中,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11、25(√) 52.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小于4(√) 53.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54.所含元素超过18种的周期是第六周期和第七周期(√) 55.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 错因: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既存在静电吸引力,也存在静电排斥力。 56.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错因:原子晶体的熔点比离子晶体的熔点高,如SiO2的熔点比NaCl的熔点高。 57.同一主族不同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其结构一定相同(×) 特例:CO2和SiO2的结构不相同。 58.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错因: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59.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60.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特例:铵盐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它是离子化合物。 61.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特例:AlCl3是共价化合物。 62.以共价键形成的单质中只存在非极性键(×) 特例:O3分子中含有极性键。 63.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极性键(×) 特例:H2O2和CH3CH3中既存在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64.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65.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定是共价化合物(×) 错因:离子化台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例NaOH。 66.分子中只含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特例:CO2和CH4是非极性分子。 67.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特例:H2O2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但它为极性分子。 68.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特例:CO2和CH4是非极性分子,但它们的分子中只含极性键。 69.结构和组成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一定越高(×) 特例:邻位羟基苯乙酸熔沸点低于对位羟基苯甲酸。 70.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没有离子键(√) 71.所有分子中都含共价键(×) 特例:稀有气体不含共价键。 72.单质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特例:稀有气体不含化学键。 73.两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共价键(×) 错因:同位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74.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无化学键,只有分子间的作用力(√) 75.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特例:H2O2和CH3CH3中存在非极性键,但他们是化合物。 (收稿日期:2014-07-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