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力为古体,崇尚自由 |
范文 | 【摘要】? 周文璞是南宋江湖诗派中的一位重要诗人。其古体诗多达93首,超过其现存诗歌的三分之一。周文璞的古体诗在诗歌的体裁、平仄、押韵、句式等方面具有仿古古风的体式特征,其诗歌内容继承了咏史、咏怀的诗歌传统,兼具宋诗的典型特点。 【关? 键? 词】周文璞;古体诗;体式;内容;特点 【作者单位】罗红娟,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南宋山东籍江湖诗人群体与文学研究”(J15WD48)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22.030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生活在南宋中后期,是早期江湖诗派中的一位重要诗人,他著有《方泉诗集》四卷,其中包括诗歌247首,赋6篇。周文璞长期隐居于杭州凤山,与当时许多影响力较大的江湖诗人有交往,如姜夔、韩淲、刘克庄等。 周文璞现存诗歌247首,体裁样式很丰富,既有近体诗,也有古体诗,其中,四古1首,五古49首,六古3首,七古32首,杂言8首,五律31首,七律32首,五排6首,五绝9首,七绝76首。由上述数据可见,周文璞不仅写近体诗,还创作了大量的古体诗,古体诗占其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这是早期其他江湖诗人难以做到的。 纵观整个江湖诗派,周文璞的古体诗创作数量非常可观。张宏生在《江湖诗派研究》中对《南宋六十家小集》所收录的诗歌进行了统计,其中,四古4首,五古498首,六古1首,七古358首,五律1194首,七律1063首,五排2首,七排1首,五绝176首,六绝30首,七绝1972首。《南宋六十家小集》收录的诗歌中,古体诗有861首,其中周文璞创作的古体诗就有93首。总体来说,周文璞的古体诗创作在整个江湖诗派中是不可多得的。刘克庄是后期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其在《瓜圃集序》中对前期江湖诗人只知学习姚贾的小巧诗风做了点评:“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余诗亦然,十年前始厌之,欲息唐律,专攻古体。”而在刘克庄认识到这一问题之前,周文璞已经开始大量写作古体诗了,可以说,他走在了许多江湖诗人的前面。 一 古体诗又称古风,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古体诗在诗歌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较为自由。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后,我国诗歌史上形成了律绝和古风两种对立的诗体,律绝即近体诗,它对诗歌的格律要求严格。然而,唐宋以后,由于深受近体诗的影响,诗人创作古风不免多少掺杂了一些近体诗的平仄、对仗或语法等。文学史上一般把近体诗特征较明显的诗称为新式古风,把模仿汉魏六朝古体诗特征的诗称为仿古古风。周文璞的古体诗表现出明显的慕古倾向,在诗歌的体裁、平仄、押韵、句式等方面都具有仿古古风的体式特征,形成一种古朴自然的风貌。 1.体裁样式 从体裁样式上看,周文璞的古体诗体裁丰富多样,既有五言古风、七言古风,也有四言古风、六言古风、杂言古风,其中,四古1首,五古49首,六古3首,七古32首,杂言8首。受仿古古风和近体诗的影响,五古和七古是周文璞古体诗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周文璞还尝试以历代文学史中出现的多种古体诗样式进行创作,根据感情抒发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诗歌形式。如其《敬思堂四言》一诗,采用古朴庄重的四言诗表达对已故父母的怀念之情,感人至深。在当时近体诗盛行,且江湖诗人大都推崇格律诗的时代环境下,周文璞的这种创作是具有独特性的。 2.平仄、用韵、句式 在平仄、用韵、句式方面,周文璞的古体诗具有显著的古风特征,其与近体诗有显著的区别。 第一,平仄。在周文璞的古体诗中,三平调、孤平、平仄相因等古体诗特征明显。如《写怀二首》其一: 往时陆荆门,自是天下雄。徒隶解散尽,何处寻樊翁。遂令一世士,默默逃虚空。至今大堤上,叶叶皆春风。 这首诗押平声韵,共四韵,其中三韵用“三平调”结尾,一韵用“平仄平”结尾,而且整首诗的“黏”和“对”也不完全符合律诗的要求。另外,诗中的“时”和“荆”、“是”和“下”、“隶”和“散”、“令”和“士”、“今”和“堤”都是平仄相因,第三句和第五句都是连用四个仄声。这些特征在周文璞的古体诗中比比皆是,说明其古体诗具有典型的仿古古风特点。 第二,押韵。周文璞的古体诗以押本韵为主,并结合运用平韵、仄韵,如《上冢》押尤韵,《小寒食》押先韵,《敬思堂四言》押阳韵,《法华小隐》押有韵,《江南曲四首》两首押庚、尤平声韵,两首押药、屋仄声韵等,还有兼具通韵和转韵的。如《云根》: 云从会稽生,旦旦见伯禹。听读山海经,成龙不成虎。 禹命云归欤,可向蕺山去。昂昂王内史,眉宇照今古。 常在此盘旋,深藏无处所。王孙江海人,云根自栖翥。 招邀玉叶来,以石为伴侣。既从衣上浮,只就茶里煮。 不入晋家池,肯作秦望雨。两儒一支郎,不学世间语。 吴伧哦五字,坎壈酸涩苦。并送山中人,约束云下取。 这首诗押仄声语韵和麌韵,其中麌韵以着重号标出,没有标出为语韵,这是典型的古体诗中的等立通韵。 第三,句式。周文璞的古体诗以散句为主,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如《古琴歌》: 山人袖携古琴来,形模拙丑腹破穿。上两金字亦残漫,自云得自十年前。十年前宿野店间,野店岑寂无炊烟。只将百钱乞翁媪,回买湿薪煨涧泉。老翁持出一木段,刀痕凿痕斧痕满。秀才望见三叹羡,学琴以后何曾见。此是成都雷氏為,揩摩雷字分明现。持归修治调曲成,曲成他人不肯闻。初弹羑里可释憾,再鼓广陵如雪冤。将归古操次第传,龙入我舟何可怜。 这首诗以散文的句式,叙述了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自然流畅,没有雕琢的痕迹,上下联之间有逻辑关系,增强了诗歌的叙事性,具有古朴的风格。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周文璞的古体诗属于仿古古风的范围。王力曾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这样谈论仿古古风和新式古风的区别:“仿古和新式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前者代表慕古的心情,后者代表格律化的潮流。”唐代李白和杜甫的古体诗属于前者,王维、王昌龄、刘长卿等的诗属于后者。与周文璞同时代的江湖诗人张端义在《贵耳集》中极力称赞其《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贺白”,正是看到了周文璞古体诗质朴、自由的特点。 二 周文璞的古体诗在内容上继承了诗歌咏史、咏怀的传统。咏史讽喻兴寄,以言志为主,咏怀则是吟哦性情。周文璞的古体诗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咏物诗。主要包括《山乐官》《鸟媒》《不欺斋》《丘庆余画兔》《古琴歌》《石林》《尧章金铜佛塔歌》《欧阳琴歌》《鹧鸪》《瞿塘神君歌》等十几首。在这些诗歌中,周文璞借吟咏事物而有所兴寄。如《不欺斋》一诗,周文璞朋友的书斋名是不欺斋,周文璞借吟咏不欺斋说明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无欺;《石林》一诗蕴含了周文璞的处世哲学;在《鹧鸪》一诗中,周文璞借“鹧鸪”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当时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并毫无作为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南渡后失去故土、失去亲人的痛苦之情。再如《尧章金铜佛塔歌》: 白石招我入书斋,使我速礼金涂塔。我疑此塔非世有,白石云是钱王禁中物。上作如来舍身相,饥鹰饿虎纷相向。拈起灵山受记时,龙天帝释应惆怅。形模远自流沙至,铸出今回更精致。钱王纳土归京师,流落多在西湖寺。钱王本是英雄人,白莲花现国主身。蛇乡虎落狗脚朕,何如红袍玉带称功臣。天封坼开即退听,两浙不闻笳鼓竞。归来佛子作护持,太师尚父尚书令。一枚传到白石生,生今但有能诗声。同袍秦外铦师兄,哦诗礼塔作佛事,同吃地炉山芋羹。 这首诗以铺叙的手法,描写了周文璞见到金铜佛塔之后的情景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周文璞使用了“灵山受记”“钱王纳土”“狗脚朕”等典故对钱王归顺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描写,并表达了自己对此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第二,咏史怀古诗。主要有《云根》《皋桥》《梅梁歌》《铜雀研》《濑上怀古》《吊青溪姑词》《回次秣陵》《题胡女骑》等,这些诗歌大都是通过咏史怀古表达诗人对现实和自身处境的不满,借古讽今。如《皋桥》咏叹了汉代梁鸿与皋伯通的相遇相知,借此表达了对当时南宋王朝选拔人才方式和昏暗现实的不满。在《铜雀研》一诗中,周文璞由铜雀研想到铜雀台,由铜雀台想到历史奸雄曹操,在对历史人物的描写中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慨。这首诗的意境苍凉沉郁,尾句以景结情,“年年漳河头,野棠如雪开”,通过对比和烘托让读者体会到人世轮回、物在人亡的苍凉与无奈。 第三,感伤诗。周文璞的一生是失意落寞的,因此其诗歌多吟哦自身的遭际和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与朋友的唱和、送别等场面,多有感伤之情,这类诗歌是其古体诗乃至其全部诗歌的主体部分。如《夜坐读书》: 此生无耽嗜,独具爱书癖。旁搜固未暇,乍见亦略识。尘土苦见污,更苦官事逼。纸灯既自剪,竹牖仍仆织。山邑少文献,有亦何自觅。随行五升郗,一岁无滴沥。向来长安市,阅之常竟夕。怅然梦里去,莽莽云雨侧。哦此谓寒螀,夜漏三十刻。 这首诗是周文璞官溧阳县丞被诬陷后,贬官偏远地区时所作。周文璞一生中最大的爱好便是读书,但一方面由于尘世、官事的纠缠,他无暇读书,另一方面,他被贬官后心情不畅,也没有了以往读书的心情。整首诗给人一种深深的孤寂之感,表现了周文璞被网于尘世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孤独。 在周文璞的古体诗中,存在大量送别唱和、吊亡写人的诗篇。如《正字南仲祭诗》《吊友人朱子大》《陈将军哀词》《苦锥歌寄涧泉》《送涧泉》《送蜀客》《赠苏召叟》《赠赵子野歌》《敬思堂四言》等。江湖诗人漂泊在外,远离家乡和亲人,孤独寂寞的情绪始终无法排遣,他们对于亲情、友情的渴望和珍惜比其他人更加迫切。如《赠赵子野歌》: 与君虽为外兄弟,语话寻常见肝肺。自从不见半年余,每望吴云辄流涕。苹溪松江同一波,半年不见当奈何。长安市上相就处,弟能起舞兄能歌。兄令赐第南薰殿,满戴宫花上林宴。弟归便着堕游冠,他时山中傥相见。吴王台畔杨柳黄,吴姬对坐调丝簧。阿兄自对吴云坐,呼弟不来应断肠。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当使蛮奴月下吹,此时此夜须相忆。 这首诗作于周文璞任内府守藏史时,表达了他对友人赵子野的深切思念。正如张宏生所说:“他们似乎对友人太依恋、太缠绵了,其表现程度,使人不免有几分惊讶。” 这首诗写得纤细深婉,其感情的深切与细腻,堪与爱情诗比拟。这是由于周文璞身处草野,远离政治,其诗歌更注重主观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第四,闲适诗。主要包括一些记游诗和表现闲适之情的诗歌。如《出溪》: 二月天景佳,波清见佳虾。望中何所好,溪女摘苹花。浅浅犹可涉,素手花似雪。隔港闻讴声,风来正相接。 周文璞描写了一幅初春的美景:二月,初春时节,天色极好,溪水清澈,游虾在水底嬉戏,恰恰在这美景之中,又有溪女来锦上添花,诗人隔岸远望,听到溪女美妙的歌声,不禁心醉神怡。这首诗,处处写景,但处处体现了周文璞的情感体验,写出了他的闲适生活。 再如周文璞的记游诗《金牛洞》: 凌兢下危梯,俯伛入深穴。回身避云雾,偃面视日月。药苗护谽谺,竹节截嶭嶭。安知幽蹊下,有此大奇绝。金牛铲光景,仙牒尚可阅。岗头春已半,枸杞如点血。便恐颠风兴,横吹石崖裂。 周文璞一生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山林间,游走于吴越之地,他所创作的这类记游诗还有很多,如《大涤洞》《中秋日游能仁北寺两刹》《再游九溪》《初至长干寺》《南华阳洞》《重经洞霄》《黄龙洞》等。可以说,山水自然是周文璞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家园,在这些诗歌中我们能感受他对生活的满足和向往。 三 周文璞的古体诗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其诗歌结尾处多有第一视角的呈现,或者以第一视角发表的一些看法。如《不欺斋》的结尾“陈兄再拜吾事毕”,《皋桥》的最后一联“出语贺两公,亦以昌吾诗”,以及《石林》的“存者宁非真,散者亦已假”。二是其诗歌多用典。如《回次秣陵》一诗的最后两句“旧为秣陵尉,今为钟山神”,“秣陵尉”“钟山神”都是指汉末的蒋子文。再如他的《铜雀研》一诗,铜雀研是铜雀台瓦入水多年后滋润发墨形成的,铜雀台初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后赵、东魏、北齐屡有扩建。诗中的“齐昏亦披猖,增三筑崔嵬”一句就是指北齐天保九年(558年),皇帝高洋征发工匠三十万,大修三台的历史典故。这两个特点恰恰体现了周文璞的诗歌具有明显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宋诗特点。 在大多江湖诗人致力于律诗创作时,周文璞创作了大量形式多样、格律自由的古体诗,这与他本身的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周文璞有两次为官的经历,但都为时不久。他长期隐居在凤山,过着清苦但自由自在的日子,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不喜束缚,向往自由。周文璞在诗歌中说,“而我自是不羁者”,正是他的这一性格特点,使他在创作诗歌时多选择约束较少的仿古古诗,以自由抒发情感。 文学史上一般认为江湖诗派只能写近体,不能写古体。如宋末元初诗人方回就认为:“今之诗人,专尚晚唐,甚者至不复能为古体。”又曰:“叶水心奖提永嘉四灵,而天下江湖诗客学许浑、姚合,仅能为五、七言律,而诗格卑矣。”但在周文璞的现存诗歌中,古体诗多达93首,超过其诗歌总量的三分之一。张宏生在《江湖诗派研究》中对《南宋六十家小集》所收录的诗歌进行统计,发现《南宋六十家小集》收录的古体诗有861首,这既表明方回的论断主观性太强,有失偏颇,也表现了周文璞的古体诗创作在江湖诗派中的重要性。因此,对周文璞的古体诗进行研究不仅是厘清周文璞诗歌创作特点的需要,也是探讨江湖诗派诗歌创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培翚,杨大堉. 续修四库全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永瑢,紀昀,等. 文渊阁四库全书[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张宏生. 江湖诗派研究[M]. 北京:中华书局,1995. [4]王力. 汉语诗律学[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5]林庚. 唐诗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