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我国出版社“走出去”的路径探究
范文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走出去”,出版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各出版集团、出版社都加强了对“走出去”工作的重视。中国出版业与国际的交流互鉴不断深入,产业发展进入国际化运作的新阶段。而随着出版社“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如何有效推动出版社走向国际市场并获得世界认可,让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版物走向国际市场,成为新时代摆在出版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 键? 词】“走出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权输出

    【作者单位】冯朔,赤峰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9.26【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8.016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文化强国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更好地树立国际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的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走出去”契合了出版的本质要求,满足了出版社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需求,因此,出版“走出去”势在必行。

    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下称“人大社”)以出版高端学术著作为特色,致力于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倾力打造国家出版名片,极大地推动了中外学术文化交流,为在全球范围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人大社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名列前茅,是我国出版“走出去”领域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走出去”的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大社不断探索“走出去”的模式,在夯实自身“走出去”根基的同时,以全球的思维、国际的视野、合作的思路和共享的理念,加强与国际出版企业合作,实现了由单一的版权输出向多元文化产品出口的转变。

    1.版权输出

    现阶段,我国出版社要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努力向出版强国输出版权是一条必然之路。人大社自成立初期,便始终坚持聚焦中国成就及经验,聚焦当代社会现状,聚焦学术前沿研究,大力拓展国际出版的深度和广度,并将版权输出作为开辟海外市场的首要选择。为了将优质出版物推向世界,人大社重视出版物的遴选工作,择优选取一些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趋势与经验的学术图书,将其图书版权向海外市场输出,形成了一条国际化主题图书产品线,在海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展至今,人大社向海外市场累计输出了近3000种图书版权,已经与海外百余家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总体而言,出版社通过与海内外相关机构联系,向出版强国进行版权输出,在全球范围内发行中国学者的精品力作,可以让世界读者了解中国学术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成果。

    2.建立海外分支机构

    近年来,在版权输出合作的基础上,人大社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开始探索在海外市场设立合作出版机构,通过与海外出版方之間的良性合作推动未来双方的共同发展,成为中国出版对外合作的创新方式之一。发展至今,人大社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在海外市场设立了多个分支机构。首先,人大社建立了海外分社。比如,人大社在以色列开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分社,成为中国出版机构在以色列设立分社的第一家出版社,在以色列本土策划出版适合以色列读者阅读的关于中国内容的图书,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当代发展经验介绍给以色列读者。其次,人大社与海外出版方共建图书出版中心。比如,人大社罗马尼亚文化院合作设立了中国—罗马尼亚学术出版合作中心。再次,人大社合建了文化交流平台。比如,人大社与意大利LUISS大学共建数字化中国馆,该馆集中国图书展示、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和出版合作等功能于一体。从长期来看,这些海外分支机构正是海内外出版界加强互动、增进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出版社“走出去”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能够为出版社“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数字化“走出去”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发展,互联网和数字化浪潮在极短时间内席卷了整个出版行业,数字化阅读成为新趋势。为迎合海外用户的数字阅读需求,人大社积极推动数字版权的“走出去”。一方面,该社与多家国外出版社展开合作,将其取得授权的学术图书通过网络等多元渠道推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该社与国际知名数字版权运营商开展合作,积极拓展数字版权输出的广度与深度。2012年,人大社与圣智盖尔电子图书馆展开合作,将出版社版权资源输出至圣智盖尔电子图书馆。通过圣智盖尔电子图书馆平台,哈佛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等万余家海外图书馆均可浏览或购买人大社的数字内容资源。此外,人大社还与中国知网海外业务部合作,将“中国人文大系”“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加工为精品数字图书包,并向海外市场销售。目前,人大社数字版权输出数量逐年递增,已经成为版权销售的新增长点。而这种数字化“走出去”模式有利于把中国学术资源以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式纳入国际学术文献,为海外用户提供了巨大便利。

    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走出去”的策略

    在出版产业国际化的背景下,人大社能够审时度势,全面围绕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出版社“走出去”方面制定了因地制宜、经典版本多重开发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经营战略,打造中国学术出版的国际化品牌。

    1.实施因地制宜出版策略

    为了让出版物更贴近海外读者的实际需求,并在国外土地上扎根,加快出版物融入国际市场,人大社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其一,人大社在一些符合条件的国家建立分支机构。比如,人大社依托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孔子学院,在以色列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其二,人大社积极关注版权输出地的文化环境与读者结构。例如,2019年7月,人大社访问迪西出版社保加利亚分社,专门针对欧洲读者普遍关注的气候问题、能源问题和绿色发展等类别的图书,与迪西出版社保加利亚分社制定了合作出版计划。人大社充分调研输出对象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性,采用本土语言,出版更多反映中国主题的图书,尤其注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主题图书的宣传与推广。总的来说,人大社始终坚持以本地特色为根基,开发有针对性的精品力作,选择当地用户认同的表达方式进行图书推广,真正做实、做优出版内容的海外传播。

    2.重视图书经典版本的多重开发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人大社重视精品力作的开发,在深入把握国际市场阅读需求的基础上,策划适合“走出去”的图书选题。与此同时,针对精品出版物,该社采用多种语言版本的多重开发策略。以2011年人大社出版的《大国的责任》一书为例,该书首次以英文版本进入海外市场,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此后,众多海外出版公司与人大社寻求合作。2012年,人大社与波兰阿达姆·马尔沙维克出版社签约,随后,波兰文版面世。2013年,人大社与吉尔吉斯斯坦新闻调查出版集团签约,出版了俄文版。2014年,人大社与韩国及日本出版机构签约,发布了韩文版与日文版。2016年,人大社与埃及智慧宫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签约,出版发行了阿拉伯文版。2017年,人大社与乌兹别克斯坦、黎巴嫩签约,出版发行了乌兹别克语版和法文版。自2011年首次出版至今,《大国的责任》已被翻译为十种语言并出版,堪称人大社单品种图书多语种化输出的代表和标杆。此外,人大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丛书、“中国美术”丛书等经典图书均进行了多语种版本的开发。综合来看,图书经典版本多重开发不仅使得内容输出与资源利用更加充分,而且有助于出版社筛选出一批优质出版物,为后续“走出去”工作铺路。

    3.健全内部保障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人大社从优化组织结构和完善出版流程两方面为出版社“走出去”保驾护航。在优化组织结构方面,人大社在2015年11月专门设立了国际出版中心,负责出版物版权的海外授权管理。针对“走出去”工作,人大社设立了精细化、全方位的组织结构,为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保障。随着“走出去”工作的不断深入,人大社国际出版中心作为专业组织,负责版权代理、国际出版市场调研等出版社“走出去”的具体业务。

    在完善出版流程方面,人大社不仅对所有“走出去”图书的组稿、编辑、印制和发行等出版流程制定优先政策,而且针对“走出去”工作制定了专门的业绩考核与激励措施,凡是完成版权输出工作的负责人及执行部门皆能获得相应奖励。人大社领导层高度重视“走出去”工作,把“走出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亲自策划“走出去”系列丛书。

    三、对我国出版社“走出去”的启示

    通过对人大社“走出去”战略的解析,我们可以得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出版社实行本土化运营是根基;深耕内容、依需而动是核心;建立长期有效的保障管理制度是关键之举;创新输出形式是发展方向。

    1.运营模式:本土化运作以契合海外读者阅读习惯和偏好

    出版社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同时,更要“走进去”。由于海外市场语言复杂、文化背景迥异,出版社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善于因地制宜,倡导本土化运营战略。出版社要在版权输出过程中,改善输出内容结构,做好市场调研,完善二度创作,做好本土化出版。毋庸置疑,本土化运作可以全面发挥海外市场的渠道运营优势,弥补我国出版社在海外渠道推广运营方面的不足,有效降低市场风险,是我国出版社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

    出版社的本土化运营要从以下两个层面着手。一方面,出版社应对海外出版市场进行调研,了解“走出去”目标国家的基本情况,关注当地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偏好,精准定位海外受众群体。根据对本土市场的判断,出版社应开发当地读者易于接受的出版物,并开展针对性的图书推广活动。另一方面,出版社在国际化过程中应善于挖掘本土人才,拓宽本土渠道,吸引本土资金,融合本土技术。唯有如此,出版社方可融入当地文化,抓住广泛的目标读者,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提升中国文化“走进去”的质量和效率,真正从“走出去”变成“走进去”。

    2.出版內容:深耕细作以助力内容广泛传播

    出版社“走出去”的根基在于优质的内容。从出版企业海外发展的现状及国外优秀出版企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优质图书拥有更大的国际市场潜力。特色鲜明的精品力作既是出版社进入海外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其在海外市场获得认可的关键因素。打造高质量的图书不仅有助于出版社树立良好的出版品牌,而且能为出版社聚集更多作者和渠道资源,促进出版物内容在国际市场的广泛传播。因此,精品战略仍是出版社“走出去”的重要发展战略。

    基于此,出版社要秉承精雕细琢的理念,在出版品牌领域深耕,打造能够历经市场考验的传世精品。同时,出版社以拳头产品为抓手,建立品牌立体传播矩阵,极大地推动出版物在海外市场的广泛传播。出版社依托独具辨识度的出版品牌获取海外读者的认可,借此打破文化壁垒,不断开拓国际化发展的新空间,有效将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国学术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

    3.组织结构:持续优化以有效保障国际化出版

    出版社要在“走出去”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则必须建立健全的机制。出版社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可以带动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从而提高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并为出版社“走出去”赋能。首先,出版社须梳理内部组织结构,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确保部门的紧密协作,做好“走出去”项目的开发和落地。其次,出版社要优化经营管理机制,特别要加强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建设,以获得新的发展突破口。比如,出版社可以针对“走出去”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形成一整套长期有效的保障管理制度,驱动出版社稳健地“走出去”,并在海外市场取得很好的成绩。

    4.输出形式:注重创新以增强出版产品的感染力

    目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嬗变,推动出版社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出版社要瞄准新媒体技术为传统出版带来的升级发展机遇,借助新技术、新媒体的力量,以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版权输出的形式。出版社要依据自身实力,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适应和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新发展、新机遇,主动借力新技术,以满足海外读者的合理阅读诉求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而言,出版社可以针对海外读者的兴趣开发更具有针对性的数字出版物,实现题材中国化和市场国际化的运营模式;致力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国际空间延伸,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积极构建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双轮驱动的文化输出发展格局;丰富“走出去”的产品形态,不断创新形式,探索不同形式、不同载体和不同风格的中国故事讲述方式,用更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方式将中国故事推向世界。

    四、结语

    出版社“走出去”是关系到中国出版业参与全球出版对话、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重要之举。当前,我国出版社“走出去”不断升温,成绩斐然。然而,我国出版社“走出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还需要出版从业者瞄准更长远的未来,做出更大的努力。出版社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锐意进取,为实现我国出版业的新发展、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蔚.中国书店落地海外 文化“走出去”新路径——以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走出去”为例[J].出版广角,2018(1):53-55.

    [2]丁丽丽. 出版企业开展国际版权合作新路径——“走出去”变为“走进去”[J]. 传媒论坛,2019(13):91.

    [3]周国清,陈暖. AI+中国出版“走出去”:方法、价值与启示[J]. 出版发行研究,2018(10):82-85.

    [4]李永强. 坚守出版阵地 奉献文化精品[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11-19.

    [5]朱妮. 连续八年领军单体社“走出去”,人大社是怎么做到的[EB/OL]. (2017-08-29)[2019-08-16]. https://www.sohu.com/a/168211539_21139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