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书业内外:天价稿酬改变了出版的成本和利润结构
范文

    天价稿酬改变了出版的

    成本和利润结构

    据《中国图书商报》报道:天价稿酬改变了出版的成本和利润结构,最后结果可能是出版社承担所有的经营风险,能预见的最好结果是获取相对作者而言十分有限的利润,即业内常常抱怨的出版社为作家打工。当然,出版社可能有自己的考虑,利润不是单纯的目的,可能还有打造品牌、拓展渠道等多种因素。另外,天价稿酬只能是少数“富人”的游戏,绝大部分出版社是没有实力和胆量参与竞争的,因此天价稿酬能走多远,最终取决于“富人”们的心情。

    书市“考验”读者

    爱书之人怎能“虐书”?

    据新华网报道:书市作为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图书展销形式,以其大众、开放、廉价的形象颇受读者欢迎。然而最近在书市上发现,这种贴近生活的图书展销却因一些人的“不拘小节”而“很受伤”,图书被乱扔、乱放、乱翻而凌乱、破损的现象尤为突出。书市期间,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书市买书,其中不少是上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有些家长们把孩子带到书摊旁似乎忘记教他们爱护图书了,任他们乱翻乱扔,一本崭新的图书经过几番“折腾”之后,往往不是书皮卷起,就是书页折损。据了解,这里有些书是在书店时就已经“受过伤”的,在书市上折扣最低达三折,由于读者很多,不便管理。然而不少爱书者的表现可以说是给这些书“伤口上洒盐”,不管是哪种图书,不管是新是旧,爱书人不该如此“虐书”。

    晕书症:

    中国病还是全球病?

    据《新京报》报道:在调查“国民读书习惯”中,那些对“去年你读过几本书”作了尴尬回答的人,过去给的理由,一般都是“忙不过来”,“没有时间”。但是近两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答复,大多是年龄不大的人给的,“我一看书就头晕。”为了健康而不读书,理由十足。

    “晕书综合症”听说是全球性的,却在中国蔓延扩展速度特别快,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扩散迅疾,不得不引起警惕。理论家曾强调,在这个后现代时代,文化已经混成一片,没有什么层次之分,雅俗之分。有数据表明,中国人有“读书习惯”的,从几年前的7%,降到2004年的5%,而英国有“读书习惯”的,却从1977年的54%,升到2002年的65%。理论家妙笔生花的宏论,实际上掩盖了一个可怕的文化等级分野,而且是越来越严重的等级分野。

    中学生阅读

    带有明显功利色彩

    据《文汇报》报道: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语文老师王纪铨曾就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开展调查,得到的结果是“忧大于喜”。王纪铨说,现在高中学生中重理轻文现象严重,阅读因此也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其实,广泛阅读、经典阅读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肯定有帮助,但没有老师敢于让学生少做试卷,多看“闲书”。最近他们学校汇编了一本《我的阅读我做主》,从学生送上来的读后感可以看到,他们也确实阅读了不少经典,如“《围城》中的幽默”、“金粉飘零,谁人之过——读《金粉世家》有感”、“《长恨歌》中的古色风情”等。但很明显,学生的阅读受影视文化影响很大,许多学生是因为看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或电影,才找来原著进行阅读。王纪铨认为这是“源”和“流”倒了过来,会影响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说,现在一些学生排斥经典,追逐流行,事实上他们对经典并不了解,没有认识到其精华所在。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名著、读经典,要有目的地举办读书报告活动,形成读书的氛围,使我们的学生底气更足、情感更丰富、品位更高。

    过度包装成图书流行病

    据《光明日报》报道:如今的一些新书过分注重装帧设计等外包装,内容却严重注水,引起读者的不满。图书封面发展到现在,亚光铜版纸、进口艺术纸、软面精装纸、布纹纸都只能算是寻常材料,甚至有用高级布料、羊皮等做封面的,显得挺括、华美、精致,颇适合时尚小资一族的“胃口”。 然而,图书包装的奢侈豪华并不一定能提升内在品质,有些越是“品相”出众的,其内容注水现象就越严重。图书注重包装本无可厚非,可以提高其档次,便于阅读、保存和收藏,但人为地将注水图书换一身豪华的“马甲”,借以抬高身价、刺激销售却不足取。过度包装既造成纸张等有限自然资源的浪费,与时下倡导的“节约型经济”格格不入,又损毁了自身的名誉和诚信度,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读者的经济负担,甚至严重影响了图书推广文化、传播知识以及愉悦精神的功能。

    家教类图书

    “造神”何时了?

    据《新闻午报》报道:炎炎暑期,家教类图书纷纷上市。在“繁荣”背后,也存在不小的隐忧。《哈佛女孩某某某》已热销150万册,《十岁大学生某某培养纪实》又趁势而上,并几度断货,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教育图书可关注的东西应该很多,但出版商大多在市场的压力下挤进了“成功个案”的小胡同。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出版方“急功近利”,家教图书于是陷入了微妙的怪圈。但如果仅是指责出版一方也是不现实的,关键还是要看家长们的态度,毕竟,出版这类图书,很大程度是为迎合时下一些家长们“望子成龙”的需求。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