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部委出版社联合重组的三种模式解读 |
范文 | 文 心 “加快培育导向正确、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能代表国家水准的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依托强社加快组建中国教育、科技、卫生医药、财经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使之成为中国出版业的航空母舰和战略投资者”是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的主要任务。中办发16号文件明确提出了部委出版社参与兼并重组的三种模式:一是一个部门或单位有多家出版社的,应该整合资源组建出版集团公司。二是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出版社,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组合的原则,跨部门(单位)组建出版集团公司。三是可以通过重组或并购进入到中央或地方国有文化企业。部委出版社联合重组的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但如何具体实施值得探讨研究,笔者通过面谈与电话联系等方式听取了多家部委出版社及相关单位领导的意见,现综合归纳如下。 同一部委内组建出版集团公司 同一部委内的出版单位组建集团公司相对容易一些,有关部委已经成立了转企改制的领导小组,只要部委决定成立集团,那就很容易成立,正像地方省委宣传部要成立出版集团,地方出版集团就能很快成立一样。 事实上,此前有一些部委已经整合资源组建了不少出版集团,比如团中央所属的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比如中国作家协会下属的作家出版集团,又比如同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中国国际出版集团。 有些部级企事业单位下属的出版单位已经组建集团而且成功转企,如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公司及国家电网下属的英大传媒集团。有些部级事业单位早有把下属的出版单位组建成集团的打算,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有意把下属的多家企业包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整合起来成立集团,授权集团经营国有资产,并行使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出资人权利。 随着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的深入,有些部委机关所属的出版单位也传出组建集团的消息,比如外界盛传教育部下属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将组建大型教育出版集团,财政部下属的财政经济出版社等单位欲组建财经出版集团,卫生部下属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将组建医药出版集团。还有人建议国資委下属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等八家出版社组建出版集团。 在同一部委内成立集团主要靠行政推动,这是目前不得不采取的手段,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采用了行政手段,而在于行政的手段要努力去适合市场的规律。同一部委内的出版单位成立集团时要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尽可能地把能够共享资源、能够提高某一专业领域市场占有率的出版单位整合在一起,成立出版集团。 对于同一部委内组建出版集团,目前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坚决支持,积极倡导。某出版社的负责人是积极倡导把国资委系统内的出版单位组建成集团的,他认为国资委系统内的出版单位做得都不错,日子过得也很红火,但力量分散,同国内的出版集团相比也缺乏话语权,更不用说与国际出版集团相比了。如果能把国资委下属的所有出版社的资源整合起来,将会在科技类图书、高校教材职业教材、经管类图书、大众生活类图书等方面名列全国前茅,组建集团对于建设大的数字出版平台及吸引国资委内大的企业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都会产生促进作用。他建议国资委所属的出版单位第一步是先转企,第二步是组建集团,第三步是整合资源。 第二种意见是支持同一部委内组建集团,但不一定部委内的每一个出版社都加入。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所广一认为中国需要一些大的专业出版集团,也需要专、精、特、新的中小出版社,应该允许出版社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教育科学出版社如果加入大的教育出版集团的话,有可能获得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但也有可能受到各种制约影响发展,所以他不希望加入大的出版集团,而是能在集团外独立发展,他对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未来充满信心。事实上,同一部委的有些出版社之间存在出书内容同构的问题,把这些出版社整合在一起容易引起内部竞争,产生内部撞车现象,一些地方出版集团内就存在这种现象,出版集团成立后,必须在集团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否则的话成立集团的意义就不大,如果资源整合得好,那就有可能获得新的发展,如果整合不当,就有可能影响某一方的利益。所以说,一个部委内的出版社不一定都要整合在一起,而是要把那些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的出版单位整合在一起,不管它是否在一个部委内。 第三种意见是服从部委的决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胡国臣说,卫生部所属的医药类出版社有四五家,是否把这些出版社整合成为专业的医药出版集团取决于卫生部。目前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在按卫生部的要求积极准备第一批转制,组建集团公司要在转为企业后再定。冶金工业出版社曹胜利社长说,冶金工业出版社正在按照国资委与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制定转制方案,如果国资委系统成立出版集团就加入,如果不成立就走其他几条道。 跨部委组建出版集团公司 跨部委组建出版集团公司应该说还是一个空白。跨部委组建集团的首要问题是哪些部委出版社有跨部委组建出版集团的可能,目前这个问题的答案还不确定,但可以预见的是跨部委组建出版集团必须依托一个强社或者一个大的出版集团,几个部委所属的中小出版社联合在一起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操作的难度比较大,几家小社联合在一起意义也不大。比如,中科院主管的科学出版集团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和经济实力,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一些科技类的部委出版社可以和其重组,形成更大的科学出版集团。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公司董事长汪继祥表示,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愿意和其他部委出版社强强联合,做大做强。汪继祥说,科学出版集团一年出3000种新书,相当于国际出版集团爱思唯尔一年的出书总量,科学出版集团的学术期刊目前只有200多种与爱思唯尔无法相比,但集团拥有的期刊数量在国际上排第十,如果能有一些新的期刊被整合进来的话,还可能往前走,比如走到第四位或第五位。只要能把资源聚集起来,就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跨部委组建集团的第二个问题是各个出版单位该如何组成集团。分属各个部委的出版单位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其出资监管人都是财政部,跨部委组建出版集团是否可以采用资产划拨的方式值得探讨。当然,跨部委组建集团也可以采用兼并重组的方式进行。 第三点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中办发16号文件,跨部委组建出版集团公司的,要按照资本结构和业务重点,重新确定主管主办单位。 通过重组或并购进入到中央或地方国有文化企业 通过重组或并购进入到中央或地方国有文化企业中,这种模式已有先例可循,2008年年初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江西出版总社共同合作将中国和平出版社重组并改制为中国和平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与吉林出版集团共同合作设立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是否成功还有待实践验证。 部委出版社转为企业后更有利于与中央或地方国有文化企业兼并重组,但由于转企后部委出版社可以不与部委脱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委出版社与其他文化企业重组的积极性。有的集团老总说,他们曾与几家部委出版社谈过重组的事,但当这些部委出版社得知可以不和部委脱钩的消息后,就不愿再谈下去了。部委出版社可以不和部委脱钩是阶段性、策略性的,从长远看部委机关办企业的现象不会持续很久。从另一方面看即使不要求脱钩,也有一些部委出版社会选择走与其他文化企业集团兼并重组的道路。文联出版业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赵克忠表示,文联下属各出版社的转制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文联不会在系统内组建集团,各个出版社可据自身情况选择兼并别人,或者被兼并。事实上,有许多中小型部委出版社普遍感到发展资金不足,希望能够借这次转企改制的机遇引入战略投资者,有的甚至希望能够引入目前还不允许引入的民营资本。这对于中央或地方国有文化企业集团来说无疑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中央或地方国有文化企业并购部委出版社的难点在于谁来控股。有些部委出版社既想引入战略投资者,又不愿放弃领导权,这样的要求对战略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王建辉认为如果不能掌握话语权的话,就没有必要去并购。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罗小卫说,几年前他曾与某部委出版社谈过兼并重组事宜,但由于那家出版社当时的领导不愿放弃法人地位无果而终。赵克忠认为部委出版社既然想引入战略投资者,就不要太在意谁控股的问题。吉林出版集团董事长周殿富认为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出版社是战略合作而不是并购。从最终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公司领导层的组成结构看,中华工商联出版社原社长任董事长,而吉林出版集团派出一位副总任总经理并担任法人,这其实是一种权利平衡。 中央或地方国有文化企业并购部委出版社还有一个难题是部委出版社要价过高。有的集团老总认为个别部委出版社要价过高,也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他们希望能对部委出版社的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事实上资产评估毕竟是评估,无形资产、品牌价值之类的东西是很难准确评估的。现任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的祁智曾代表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同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商谈过兼并重组的具体事宜,他认为投资多少资金才能达到占51%股份实现控股需要双方应抱着务实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协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将来书号不再是资源,那些缺乏作者、编辑、品牌资源的部委出版社将会一文不值,被人遗忘。 部委出版社的兼并重组除了以上三种模式外还有其他的道路值得探索。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和龑认为,部委出版社与行业外大型企业的组合可能更利于出版业的做精、做强、做大,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中信出版社在获得中信集团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使中信集团良好的品牌形象深入民心。和龑说,中央编译出版社的造血功能非常完备,不需要同在京的出版集团联合重组,如果让他选择的话,他首先会选择行业外的IT企业集团,其次是地方出版集团,否则,他宁愿走自我发展之路。 中央部委出版社联合重组出版集团只是中国出版业改革的一个局部,中国出版业需要在全国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整合资源,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出版传媒集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