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VR+图书”到底怎么走 |
范文 | 吴文阁 摘要:VR/AR技术作为一种新事物,已经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作为出版人更应立于时代潮头,直面新事物挑战,实现融合、创新发展。在开发运用中,笔者从多年经验、经历方面,提出几点供业内参考的观点,其意在于用比较优势去选择、去发挥。 VR全称是Virtual Reahty,即虚拟现实。是通过计算机仿真系统结合人的视听触觉等产生如临其境的三维虚拟影像世界。VR并非新事物,早在1968年美国人就研发出第一套VR设备,被称为“达摩克利斯之剑”,预示一种危险境界。刚刚过去的2016年,被称之为“VR元年”。从“VR看两会”到全息复原圆明园,易视、暴风魔镜等VR技术机构如雨后舂笋般引爆VR产业,并催生VR相关创意产业升级。 “VR+图书”作为一种新技术与传统媒体的初期融合,融合领域广,机遇机会多。但从目前的技术方面看,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还是一个胚胎状态,和其他人工智能、物联网、3D打印一样处于发展阶段。 吉林出版集团在“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就业态创新专门在一个发展板块中描述“VR+图书”的启动以及VR体验馆的投入和建设方案,并责成具有网络出版资质的数字化转型试点单位吉林音像出版社牵头落实,重点策划研发AR、VR与图书融合产品,探索以内容为根本,以技术为支撑的融合发展之路。“VR+”图书到底怎么走?笔者从自身经验谈几点实际的看法。 一、基于3D模型数据库的建立,为AR/VR制作研发提供可能 创新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吉林音像出版社自90年代初即开启3D建模技术,在国内超前研发3D系列图书。一度畅销的《昆虫帝国》带动3D动漫类图书的规模发展,并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存储,目前已拥有以3DSMAX高级别建模技术完成的质感、着色模型近两万个。包括机械、恐龙、太空、人体、战车五个系列。其中在太空、恐龙两个领域,建立太空环境、星系星云、航天飞机、火箭、各种卫星、中生代植被、自然环境、火山等,为太空、恐龙系列配套的全景式3D模型,并构建了功能强大的资源包。按照“一次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种形态”进行再创新、再延伸、再转化。实现无限排列组合的理念,出版的“立体派”融媒体系列图书已分批次上市。 数据库的建立,使得原创内容成为现实。在几次国际图博会上,太空、恐龙、人体、战车系列被韩国、新加坡、黎巴嫩等国家相继购买版权,更重要的是有了强大的3D资源库。正如马云所说,谁掌握信息资源库,谁就掌握了未来。对将来出版规模体系体量的发展,对外合作转化升级,特别是在VR的维度景深要求上、与出版深度融合上,使“VR+图书”出版成为可能。 二、成熟的技术团队及外包技术服务平台为“VR+图书”的发展保驾护航 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接口设备,形成可交互的三维影像技术,故VR技术支撑尤为关键。在VR技术支撑层面,目前出版界不具备人才与平台技术等资源优势。有条件的出版机构可以从资本角度,特别是上市公司可以用募投资金收购VR技术成熟的公司,整合资源融合一体,使开发硬件忠于出版,按需开发。再者可以采取外包定制形式,委托VR技术公司根据出版要求设计VR场景,配以声音讲解等。此种方式可解决研发人员人力不足,并降低运营成本。吉林音像出版社在AR、VR系列图书开发中,在技术软件环节与新曦雨(凯帝)科技文化公司深度合作,并簽约成立了项目合作平台。由出版社开发的3D系列,加入AR、VR技术时,由项目负责人委托公司制作AR、VR软件,项目负责人按照图书章节、环节、知识点、声像效果、场景效果与公司制作人员描述,要求项目人在原有编辑基础上,提高技术、艺术以及编导的能力,使做出的AR、VR,特别是VR场景、形象、音效、互动等与图书完美融合,静动一体。不至于你做你书,我做我术,使图书为VR而VR,书内容与形式两层皮,倒还不如不做。除资本运作、项目合作外,出版机构从长远考量亦应引进VR人才加以培养,使编辑、编程融为一体,使开发产品更“形神兼备”。 三、适与合:热度急升更要保持理性 事理学讲适与合,我们出版总体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产业内容为主。中央关于媒体融合发展讲到,以内容为根本、以技术为支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时下VR方兴未艾,热度急升,在出版领域笔者认为冷静、慎重引入VR极其重要。首先就是VR技术还处于发展待成熟阶段,因开发一个相对成形的硬件,投入的成本较大,大幅度提高了图书的出版成本。图书定价太高,势必影响销量,定价过低,目前制作的VR成本还远做不到为图书做增值服务。因为VR毕竟不同于一般的APP软件或是网上音频、视频或配套电子产品等可赠送资源。另外,“互联网+”也好,“VR+”也好,出版界“跟风”早已是常态,当年出书就跟风,如今“互联网+”也是你加我也加,在技术相对不成熟,数字出版规范模糊的状态下,究竟哪类出版适合VR,笔者认为以下几类应着重进入。 其一是少儿图书的科普系列最适合融入VR技术。一是科学知识普及类的学科与科技强势相加,对解决少儿科普图书的呆板性、互重性、直观性、趣味性及增强想象和创造力都能起到新技术的现实功能,实现内容与形式技术的完美结合。二是通过VR技术可以虚拟未知世界,增强少年儿童对科学的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特别是消失世界的复原和未知世界的模拟。 近几年来,吉林音像出版社致力于这两个领域的新媒体发展,用新技术复原了已经消失几亿年的恐龙时代中的各纪恐龙、地形地貌、海洋植物及火山喷发等,综合呈现了恐龙时代神奇而又震撼的场景。在太空系列领域,我们把未知的太空、星球、星系、星云、黑洞等用3D技术建模并结合现代航天科技、火箭、卫星、登月器、空问站等做成空天一体的宇宙环境,模拟进入太空飞越,纵览神奇宇宙,倾听天籁之声,增添少年儿童无限的遐想空间,就连成年人也为之着迷。由此非物理性的技术与内容叠加,使VR技术更好地为适合图书服务,使图书的表达方式、呈现形式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加法变乘法。目前,《太空第一课》《恐龙时代》附VR眼镜系列已全面投向市场。 其二是向教育类图书转化,面向基础教育层面的新媒体形式已广为青少年所喜爱。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成果使教学更直观形象,寓教于乐。VR的成熟技术既为教学提供新的手段,同时VR的特殊场景实效也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适龄学习、适合定位。另外,学校教育教学普及的多媒体教室及配套设备,特别是有条件的学校,音频、视频、网络、移动互联全面覆盖,为VR进入课堂提供可能。《中国VR/AR教育产业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显示,VR/AR教室将是未来教育的主战场。“用明天的技术教育今天的孩子”,VR/AR服务教育教学前景广阔。 2016年10月,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向四平地区几所学校的小学生捐赠少儿读物。吉林音像出版社将自主开发的《太空第一课》系列VR图书连同VR眼镜一起赠与学生,学生们第一次体验到太空知识变为眼前现实的真实感受。“啊,银河系”“地球,我们的家”“神舟七号”……学生们仿佛进入到真实的太空世界,既学到知识又有沉浸其中的切身感受,同时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其三是向公益文化领域拓展。VR/AR进入公共文化领域是吉林音像出版社向社会广度研发设计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实践,我们计划两到三年,在如下两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争取国家级或省级数字与新兴媒体项目扶持,将扶持资金全部用于公益赠阅和网络、VR、硬件、软件的维护与服务,内容以爱国主义题材、科学技术题材为主。二是与有业务往来的省内各图书馆、阅览室先期合作,开发阅读体验区,同时配套为体验区定制图书及技术服务,即将出版融人读者终端,同时开辟新的阅读形式和盈利模式,实现“出版+业态+终端”的新尝试。 总之,VR/AR技术作为一种新事物已经引领这个时代并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作为出版人更应立于时代潮头,直面新事物挑战,实现融合、创新发展。但在开发运用中,笔者从多年经验、经历方面,提出以上几点供业内参考的观点,其意在于用比较优势去选择、去发挥,谨慎加入VR/AR技术,莫要人人都VR,个个拥抱互联网。国家在这方面更要重点扶持专业性强、潜力大的出版企业,不要撤芝麻,大家各自为战、分争资源、套用资金,最后谁也发展不起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