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出版发行企业供给侧改革路径初探 |
范文 | 林林 摘要:供给侧改革在出版发行企业如何更好地落实,如何取得更大成效,是出版发行企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围绕供给侧改革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项重点任务,对笔者日常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有益尝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此探讨出版发行企业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重点任务 路径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成为社会经济领域关注的热点。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明确地将经济领域的调控重点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关于供给侧改革,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项重点任务,实际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这些问题,传统行业几乎都有,涉及部分新兴行业,在出版发行行业也广泛存在。本文将围绕五项重点任务,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初步探讨出版发行企业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路径。 一、去产能:坚持控量提质,走精品战略 据《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5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7.6万种,其中新书26万种,总印数25亿册,平均印数不足万册,较2014年有下滑趋势。大量图书内容粗陋、同质化严重,很少有精品问世。各大图书排行榜,各书城的畅销榜,上榜的很多都是传统经典,或者十年二十年前的老书、旧书,或者引进版图书,新书中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很少。出版发行企业低水平重复生产,造成了行业产能相对过剩。一方面大量图书积压滞销,甚至于大幅打折都无人问津,最后只能化浆处理;一方面广大读者很难买到心仪的图书,值得一读的少,精品更少,图书品质难以有质的提升。 针对图书出版的此种现状,出版单位应坚持控量提质,实施精品战略。控量提质,即在图书生产中抓选题,调结构,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施精品战略,即把内容做优,瞄准市场,加强策划,推出一批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特色突出、市场反响好的“双效”图书。2016年大众类图书码洋规模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三分之一,编发人员将更多精力集中在通过选题论证的优秀选题之上, “双效书”不断涌现,图书策划包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去产能化初见成效。 二、去库存:加强营销能力建设,依靠市场化解压力 库存压力在各出版发行企业不同程度的存在。按照目前主流的销售模式,图书备货、铺货后不可避免地存在销售周期完成后的退货。尽管各出版发行企业具体情况不同,但码洋动辄以亿计的图书库存仍带来物流仓储费用、财务成本的巨大消耗,去库存成为出版发行企业的一项长期工程。对于去库存,重庆出版集团注重于营销能力建设,依靠市场化解压力。 营销能力建设,首先从图书生产的源头抓起,提高市场把握能力,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量化指标加强选题的论证,尽量保证图书产品都能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能够满足一定读者的阅读需要,避免由于市场预测失准造成的大规模的退货。其次是整合营销力量,提升营销能力。重庆出版集团成立专门的部门,配备专业的人员,专职从事整个单位的营销工作。将原分散在发行部、外宣部、门户网站等的营销职能整合在一起,协调联动、发挥合力,集中力量提升宣传推广效果。指导各出版单位建设微博微信账户并建立考核机制,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对自身以及产品的宣传介绍,与读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形成高忠诚度的读者群体,带动图书销售。同时对新媒体平台上的读者观点加以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反作用于图书选题策划。再者是加强渠道维护,做好主渠道、二渠道、电商的维护工作,不断扩大天猫旗舰店、微店的在线直销。此外,就按需印刷展开了深入调研,着力研究先进生产方式同现有营销体系的结合发展,力图找到图书首印、重印中按需印刷的切入点,根据每本图书的具体情况确定印刷方式和数量,将库存压力化解在出版发行链条前端。 三、去杠杆:降低企业负债率,控制财务风险 出版发行企业在前一阶段的发展中,多数实施了多元化发展战略,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涉及纸业贸易、印刷、教育等相关产业。多元发展对做大做强出版发行企业起到了巨大作用,也使其能够调动更多资源投入到文化生产,达成了共赢的局面。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为支撑企业多元发展,特别是满足房地产等资金密集型行业的需求,部分出版发行企业利用银行贷款、企业债等各种融资工具大肆举债,财务杠杆率高,负债率达到或超过50%的合理水平,财务成本高企。此种状况,在经济态势较好的时候问题尚不明显,一旦外部环境趋紧,投资项目无法正常回笼资金,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在目前经济L型走势预期的前提下,存在此种情况的出版发行企业必须通过去库存将资产变现,退出高风险行业,加强资金统一调配等措施,筹集资金还贷还债,及早降低企业负债率,减少财务成本,控制财务风险,防止资金链条断裂及其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四、降成本:整合资源,挖潜增效 降成本,一是外部经营环境,国家出台相关税费政策为企业减负。一是企业从内部发力,降低经营成本。根据成本结构分析,企业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几部分构成。降成本,就是要针对本企业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对不合理费用加以控制,达到经营费用有效降低的目的。重庆出版集团除了加强图书生产环节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充分争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减少企业负债降低财务成本外,还狠抓两方面工作推动企业降成本取得实效。 一方面,在对所属公司清理摸底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清算注销,合并重组等措施为抓手,全面开展消除空壳公司,缩短管理链,内部资源整合工作。经过一个阶段实施,所属全资、控股子公司减少20余家,公司层级基本控制在三级以内,运营成本每年节约2000多万元。一方面,要求各公司各部门以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广泛开展挖潜增效工作。 五、补短板:围绕发展定位,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补短板,应该在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基础上,围绕发展目标,找准制约因素,有目的地加大企业资源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以改善现状,补齐短板,使企业能力与发展规划匹配,克服短板问题的不利影响,确保目标任务按计划组织实施。 以出版版块为例,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积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促进出版业务整体表现持续向好。一是谋划上市。为弥补融资手段单一、融资成本较高,长期无法从资本市场借力的劣势,将对所属出版单位进行整合并股改成立股份公司,同时按上市要求进行规范。二是建设ERP业务系统。为弥补原编、印、发及财务各业务系统互相独立,且部分工作仍采用手工处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影响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劣势,启动了ERP业务系统建设。目前系统已上线运行,基本实现编辑出版全流程一体化和规范化,上下游数据共享互通、准确一致、来源可溯,全面提升信息化对各出版流程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对所属印务企业进行资产业务重组。为弥补印刷能力不强,出版产业链条不完整,印刷业务向社会印刷企业流失严重的劣势,对所属印务企业进行了资产业务重组,成立一家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业务承接能力较强的印务公司,逐步接收出版版块所有印制业务,收回印制环节流失利润,完成出版环节全产业链建设。 总之,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明确供给侧改革的五项重点任务,宏观上为出版发行企业提供了改革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推进供给侧改革,以五项重点任务的要求指导具体工作,能有效带动整个出版发行行业清除痼疾、创新发展,推动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达到新水平。出版发行企业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落实五项重点任务时,必须坚持求真务实、行必有果的工作作风,将中央部署同自身實际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具备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的工作计划,并取得实际成效。供给侧改革将在出版发行行业得到充分落实,推动行业内企业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取得更大突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