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理解课程标准 联系生活实际 实施有效教学
范文

    赵世红

    摘要: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基础,化学教学中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导出和应用均建立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教学也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进行的。文章从四个方面谈了如何进行新课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关键词:课程标准;元素化合物;实验教学;有效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30-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新教材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编排在《化学1》中进行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材编排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物质,充分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打破了按周期系选择和编排的传统,而是以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线索;不再分为“律前元素”和“律后元素”。关于“族”的知识都集中在化学2的“元素周期律”内容中,不再采用过去的“以典型元素带族”的处理方式;与原来高中化学相比,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覆盖面与现行课程差别不大,但是内容的组织线索、深广度等都有较大的变化,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做法。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基础,化学教学中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导出和应用均建立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教学也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进行的,因此, 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对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理清脉络,构建网络,把握边界

    课程标准以能够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宗旨,不过于强调知识系统和结构,只提出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课程标准“元素化合物”规定从周期系中11 种典型金属、非金属元素(C、H、O、Cl、N、S、Si、 Na、Al、 Fe、Cu )的单质和化合物中选择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与环境、健康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与化学概念、原理学习联系紧密的物质性质变化和应用的知识。理解并把握好课程标准,教学过程中就能准确控制好“度”,就能把握住知识的边界,元素种类不能拓展到族的范围、不能将大量的毫无由来的杂乱无章的化学方程式教给学生记忆。高考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已有大幅度的变化,高考考查知识载体或背景多是非常陌生的过渡元素,中学教学无法涉及,从而考查教师教学中是授人于“鱼”还是“渔”。所以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要把握好课程标准、进行“及而不过”教学,否则舍本逐末、事倍功半又身心疲惫。

    必修化学要兼顾知识体系、社会发展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方式,难以完整体现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要在适当时机做知识梳理,构建相对简单的网络化知识体系。每个单元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网络进行梳理,把握知识的脉络。对概念进行整合,并且把握好深广度。利用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关系形成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主线, 构成知识网进行提升,通过“点、线、面、网”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尽快学到具有简约性的、整体性的、互相联系的、结构化的知识系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联系实际,激发兴趣,适度拓展

    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时,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它们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我们生存、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扩大学生的视野,学以致用,使学生形成辩证、全面的化学价值观。教学中教师介绍化学的作用须把握好“度”,其利与弊、功与过像“双刃剑”都同时存在。其中能源、材料、饮食、药物等都离不开化学,当然环境污染也跟化学有关,但是环境污染的治理还是离不开化学。

    教学中如钠元素可联系高压钠灯、侯氏制碱、治胃酸过多、发酵粉、焰色与光谱等;铝元素可联系导线、涂料、铝箔、铝合金、定向炸弹、治胃酸、净水剂;铁元素可联系高炉炼铁、铁与血红蛋白、油漆颜料、磁性氧化铁等;铜元素可联系游泳池剂、波尔多液等。硅元素可联系光导纤维、太阳能电池、石墨与钻石、陶瓷与玻璃、足球烯、温室效应等;氯元素可联系自来水杀菌消毒、化学毒气、漂白粉、纸浆漂白、食盐调味等;硫元素可联系到硫酸生产、酸雨治理、胆矾用途、钡餐绿矾药用等;氮元素可联系合成氨、火箭上天、光化学烟雾及雾霾、赤潮等。高中化学知识不应是支离破碎的东西,应该是丰富的、有感情的、活生生的知识体系,合理利用化学史、化学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知识、与课本知识有关联的最新化学科学进展和科技成果,培养和生成学生的情趣智慧、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结合身边的现象、物质或事实,让学生感到熟悉,感到亲切,最终达成“化学即生活,生活即化学”的目标。

    三、渗透观念,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新教材对元素化合物知识都编排在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其用意非常清楚,让学生利用分类观如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的通性,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通过微粒观分析物质组成及微观结构,推导出其具有的性质,充分体现自然科学的逻辑性,克服了“死记硬背”的方法,并为《化学2》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记忆是高一学生最怕的事,好多学生认为记不住那么多方程式。记忆化学方程式应重点训练守恒观,利用守恒观去书写及配平方程式。比较难的方程式大多为氧化还原反应,充分利用价态(电子)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及电荷守恒进行配平,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方法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识难点就突破了,并为“化学反应原理”中“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储备了思维和方法。当然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教学应根据知识的层次、学生认知的水平及学生整体的情况,尊重差异、顺其势、就其形,可采取集中教学或分散教学等多种方法。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化学用语及工具,熟练掌握都需要循序渐进并不断渗透到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加以巩固及提高。离子反应同氧化还原反应一样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和工具,也要不断运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反应的本质,为学好“化学反应原理”中“电解质溶液”积累感性素材。当然如转化观、科学观、价值观、绿色观等观念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不断整合零乱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新课程教材特别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多种能力。中学化学认知方式的特点是从宏观现象入手,在微观层面做分析研究,借助化学符号系统做描述。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现象观察和实验探究,是形成知识表象的重要途径,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个入口。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锻炼、质疑品质得以启发、创新能力得以提升、好奇心求知欲得以加强,所以无论怎么强调元素化合物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实验教学是教师深刻影响学生的平台,实验操作的规范、治学的严谨、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演示实验时,教师一定要“言行一致”,因为学生在观察着、感受着、模仿着老师的每一步操作。由于条件所限,有些不能开出的实验也要尽可能从网上寻找资源,如下载一些视频材料让学生观看,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准确切入,自主探究,有效教学

    找准切入点是突破知识点的突破口,如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四节内容可以分别从材料、资源、环境、化工原料进行切入,了解硅、氯、硫、氮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感受过程的变化,寻找变化的原因,感悟启迪,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会探究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有的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些环境知识,更重要的是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培养了他们的科研能力、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能力、问题意识、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与人交流勾通能力等,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而这些正是未来教师所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栏目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引导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在实践中教师要努力改变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实验、化学课外活动、专题研讨等形式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要求我们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通过不断的积累、总结、反思,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益和效率。有效课堂作为新课程的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必将引起作为教者更多的思考与投入,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的完善与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人生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曾国琼. 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化学基本概念[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1~2):5~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