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大数据战略实施路径 |
范文 | 许媛+石佳靓 本文针对新闻出版企业大数据应用面临的问题,从行业层面、行业一企业协同层面以及企业层面等多个角度,探索新闻出版产业大数据战略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提供参考。 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时间窗口,正确理解、合理应用大数据,有利于及时抓住战略机遇、突破转型障碍、实现产业升级。目前国内大部分新闻出版企业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应用探索,构建的内容资源数据库、图书门户网站、社交平台和运营平台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收集到用户行为数据和内容资源数据。然而,从大数据的发展来看,新闻出版行业在数据的开放性、流动性、交互性尚存不足。本文从新闻出版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多重视角,尝试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大数据战略扫清路障。 一、优化行业环境,营造绿色数字出版 新闻出版行业的大数据战略能否真正落到实处,与整个行业环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企业普遍面临网络数字化产品盗版、法律法规不完备、行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单个新闻出版企业并不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解决。整个新闻出版行业的大环境亟待改善,绿色的、安全的数字出版环境将成为大数据战略稳定长远发展的外部保障。 (一)数字版权保护 我国的数字版权保护问题始终未得到彻底有效的改善,极大的影响文化和版权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出版健康发展的瓶颈。除了相关部门继续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构建更加健全的数字版权法规体系之外,在进行数字版权保护时,应当对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考虑,建立分工合作、共同保护数字版权的模式,形成互利共赢的机制。 (二)行业标准精细化 行业标准的建设是大数据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根基,行业标准的制订为数据的流通与统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制定新的行业标准时应当考虑适应大数据新闻出版的产业发展形势,真实、客观地反映大数据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做标准修订时,应当注重服务决策、引导产业发展。 二、调整产业布局,强化大数据增值 大数据时代,对于新闻出版产业来说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产业格局,不仅强调文化内容产品形态的多样性,更强调的是将知识服务于用户。强化产业链的拓展与增值,其实质是凸显内容产品与知识服务的价值增值,打造出新闻出版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变革传统新闻出版模式 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出版企业,必须有变革传统出版模式的魄力和勇气,能够主动“革自己的命”,强化“内容+服务+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模式。上海报业集团从用户的角度人手,推出新一代财经商业新闻网站“界面”,让用户能够参与到选题会、投稿及爆料的环节当中,互动性大大增强。大数据时代,只有不断开拓空间,不断与新模式、新渠道、新方法融合,新闻出版业才能够焕发生机。 (二)引导新闻出版企业细分市场,进行分层次的产业布局 在大数据出版时代,全媒体出版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出版商,应当着力引导大中小型出版社分层次、分领域、分版块的产业布局。各新闻出版企业在整合数据撬动利润杠杆,建立大数据新闻出版平台的同时,也要有平台划分的意识。出版企业需认清内容资源的优势,大众出版企业应当更关注受众市场,在大数据分析、数据模型建立的帮助下,对不同的用户进行精细的划分,定向新书推荐和广告投放,从而使营销精准有效。而定位在专业出版领域的出版企业,则需要以专业内容产品为导向,强化数据资源库以及网络数据平台的建设,尤其要对数据平台的内容资源进行垂直整合,开展定制业务,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吸引受众。 (三)设立大数据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试点 在国内技术水平、资金配备、人才层次较为完善的新闻出版企业或者基地设立大数据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的试点,有利于加速大数据实践落地的进程,对大数据新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有着借鉴意义,同时推动传统经营模式的创新。 尤其应当在新试点中从标准推广、技术规范、盈利模式、资本结构、业务组合这几个层面进行实际的探索。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要与试点的实践相结合进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在试点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有助于标准的应用推广。新试点也应当对大数据应用带来的新闻出版业新盈利模式进行探索,对资本结构以及业务组合进行多样的尝试,以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重点关注诸如个性化服务的收费、精准广告投放等盈利方式。同时,鼓励在新试点中建立统一的“数据池”,将企业建立的数据库对接到统一的平台之上,为建立国家层面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供参考。 三、两条宏观路径:新闻出版企业的大数据战略 行业环境的优化和产业布局的调整是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布局大数据战略的重要外部条件。这些外部因素为大数据理念的普及和大数据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根本而必要的土壤。回归到新闻出版行业的组成实体——新闻出版企业,大数据战略的实施成效依赖于作为其承担主体的新闻出版企业,因此,鉴于目前新闻出版行业内的现状,提出以下两条大数据战略的实施路径供相关企业参考。 (一)渐进式: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布局大数据业务 大数据的本质是深入的数字化。新闻出版企业依托循序渐进式的发展思路,其关键之处在于分析企业内部优势,在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实践阶段发现、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大数据实体。通过大数据应用点带动企业大数据出版产业线,进而辐射至整个企业,实现大数据在出版企业内容资源、营销方式、管理模式上的阶段化逐步渗透。 同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中布局大数据产业应当注重加强与产业链各方的分工合作,以弥补自身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技术研发、用户资源等的缺口。一般地,出版企业要善于利用自身的内容资源和产品策划的优势,在技术研发与平台运营的短板问题上,多与具备技术研发和电子商务优势的数字平台运营商寻求合作的机会。同时与较为成熟的网络书店平台合作,借靠网络书店的庞大用户数据,弥补新闻出版企业在用户数据上的不足。位于数字出版上、中、下游的不同市场主体与各方的分工合作,不仅能提高产业效益,还能够促进产业发展的繁荣。 (二)跨越式:在大数据出版新业务中另起炉灶 大数据时代强调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在新闻出版行业也不例外。既然互联网“内容+服务+用户体验”的新模式与传统出版业的“作者+出版社+印刷+书店+读者”冗长低效的流程模式相互造成阻碍,不妨给数字出版(大数据出版)一个另起炉灶的机会,使其脱离传统出版产业,参照互联网的模式进行业务运营,赋予其更多的话语权。 大数据新闻出版脱离了传统新闻出版企业之后,在业务模式上,强调以满足受众需求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强化大数据平台的经营和管理。同时不断试错,促进大数据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进行内容产品的优化,在运营中快速迭代。脱离了传统的新闻出版产业,大数据出版所存在的体制限制也将大大减少。通过体制的创新,将员工的发展与新闻出版企业的发展紧紧捆绑,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激情,让一切有利于大数据新闻出版的资源充分涌流。 (三)两条路径的联系与区别 在大数据战略实施思路的选择上,究竟渐进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孰优孰劣,并无绝对的定论,而要以不同新闻出版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来确定。两者都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进行的探讨,其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帮助企业找到切合实际的新闻出版大数据战略的路径。它们之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差异。 跨越式的发展大数据战略更重视速度,而渐进式的发展则更强调量力而行。大数据出版脱离传统出版业务,突出“破”字当头。越是迅速地打破旧的新闻出版模式,也就是更加迅速而全面地在新闻出版产业中渗透互联网“内容+服务+用户体验”的新模式。同时,跨越式意味着非均衡,在不同的实施方向上有所侧重。而渐进式的发展强调稳定,其推进速度慢、力度小,更能赢得企业不同阶层的支持和参与。渐进式发展大数据战略在进行深度的数字化建设、完善信息系统建没、建立内容数据资源库等方面更为重视,是实现“数字化”到“数据化”平稳过渡的关键所在。 四、打破内部瓶颈,加速新闻出版大数据落地 加速出版大数据落地,首先需要认清新闻出版企业内部存在的阻碍。在技术方面,企业的数据规模不大,价值密度偏低,技术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复合型人才,因而难以做到技术与内容的完美融合。可以说,国内企业目前在人才、资金、数据、技术上都尚有欠缺,惟有填补缺漏,克服障碍,才能加速大数据战略落地。 (一)打造有利于大数据发展的企业环境 1.深入推进数字化,逐步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大数据战略和数字出版战略不是相互对立的,高水平的数字化是大数据应用于新闻出版企业运营的重要前提,深层数字化才能将内容产品数据化,形成企业大数据应用的核心——内容数据资产。企业应当从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内容的生产和加工两个维度进行深度数字化建设。此外,各新闻出版企业还应当逐步完善信息系统建设。由此有利于建成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整合共享、业务有效协同的新闻出版大数据新格局。 2.数字化新业务与传统出版业务齐头并进。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用户的阅读习惯和选择习惯必然发生改变,因此决定了数字化新业务的发展形式、内容载体和销售渠道等的改变。新闻出版企业应当不断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利用移动互联网拓展出版物销售渠道,使传统出版业务与数字化新业务达到新的平衡。 3.突破管理困境。在大数据实践的起步阶段,大多数新闻出版企业会面临在同一个新闻出版系统中,传统业务与数字业务并行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应当注重两种模式的“平衡管理”。在政策扶持、组织架构、人才配备、资金保障等多个方面达到平衡,确保数字业务不受到传统业务的干扰,同时不会因为并行的模式造成企业管理上的混乱。 (二)企业操作层面的具体举措 1.积极拥抱大数据思想。从企业层面全面提高对于大数据的认识,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当中。首先,领导层需要主动摆脱传统出版的思维方式,积极吸收大数据的思维与理念,主动培养移动互联网思维模式。其次,需要在企业的内部经常贯彻大数据的理念。 2.多种方式募集资金。在我国的新闻出版企业当中,大数据项同主要来源于财政补贴,因此,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大数据项目的财政补贴,然而,政府的财政投入毕竟是有限的,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投资体系。企业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积极创办大数据新闻出版开发投资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面向社会和企业内部筹集资金。 3.扩大数据规模,盘活企业大数据。日前国内新闻出版企业存在数据分散、规模不大、数据种类繁多但价值密度低、数据的存储存在延时的现象,各出版企业仍处在数据采集、处理的初级阶段。针对以上问题,各新闻出版企业应当早日摆脱被动的局面,扩大数据规模,盘活企业的大数据。 (1)扩大数据规模。目前各新闻出版企业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其内部数据,主要为结构化数据。由于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处理难度较大,因此被大多数新闻出版企业选择性忽视了。 各新闻出版企业需要从收集外部数据、边界数据中寻找扩大数据规模的突破口。与掌握用户数据以及交互数据的第三方网站合作,不失为获得用户数据的一种途径,但数据安全与经营的风险也是企业需要权衡的关键所在。因此,新闻出版企业可以调整角色定位,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出击,依靠各新闻出版企业的内容优势,打造专业化的大数据采集平台。大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应当注重用户数据刻画的粒度更加精细,平台的建立可以依靠社区化、用户牛成内容、知识服务等特色吸引用户,继而获得外部数据以及边界数据。 (2)盘活新闻出版企业大数据。为了保证企业火数据的活性,应当建立细分的专业化的内容资源数据库,在此基础之上,还应建立提供知识服务的专业化平台。这样才能够为各新闻出版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4.“找得到人,留得住人,用得好人”。新闻出版企业应当要求现有的从业人员积极更新知识结构,主动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推动新闻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 出版社想要“找得到人”,掌握作者资源,可以采取与中学、高校合作,孵化作者的方式。为了鼓励数字出版部门在大数据项目上创造更多的利润,可以采取积极的数据出版人才奖励政策。“用得好人”需要鼓励跨行业跨部门的合作,促进人才的交流。 5.注重技术与内容的有机融合,实现内容再造升级。传统新闻出版企业在布局大数据出版的过程中,与第三方技术公司合作,已经走出了技术和内容融合的第一步。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技术和内容资源真正的融合,而不仅仅把技术当做内容的搬运工。此外,将新闻出版单位与技术公司定期聚集在一起,举行大数据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的路演,就可以为内容和技术的融合提供平台和可能。 大型出版企业想要涉足大数据应用,也可以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大数据出版领域,对于成熟的技术公司的兼并收购,其实质在于攫取人才和技术的资源,既做好内容创意又注重技术支撑。跨行业以及跨区域的并购,尤其是结合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资源整合,将为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