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技术应用的现状与挑战 |
范文 | 【摘要】本文着眼于广电媒体在融合发展中技术应用实践的现状与趋势,结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技术运用,提出互联网技术在媒体融合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指出应尽快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解决网络技术人员与媒体应用人员存在的合作障碍,切实加强技术管理,堵住大数据管控不当等带来的安全风险。 【關键词】媒体融合 技术应用 广播电视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传播新技术的应用也是媒体不断推陈出新的重要引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经历了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的时代。 2018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成立,慎海雄台长强调要将新成立的总台建设成为在新媒体平台上同样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引导力的“新总台”,利用新技术抢占网上网下两个舆论阵地。总台成立一年多来,融合传播增量显著,成为国内探索广电媒体融合创新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一、技术在广电媒体融合应用中的现状与趋势 (一)内容上:以新技术助力重大主题宣传 价值引领是媒体传播的首要职责,必须坚持主旋律宣传,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到节目策划、制作、播出、反馈的全过程中,覆盖到全媒体多终端。 全力打造“头条工程”。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宣传“国家队”,总台始终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2017年11月,央视推出的时政微视频《公仆之路》,综合运用一镜到底、三维投射等多种技术手段,让观众在短短几分钟之内领略到总书记48年从政经历的典型场景。该片播出后广受欢迎,全网播放量为2.5亿人次,成为十九大后第一部“爆款”时政短视频。 做好正面主题宣传。积极宣传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斗争中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是增强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的内在要求。2017年11月,央视推出的移动直播作品《“天舟一号”发射任务VR全景直播》,采用VR直播的新技术,超近距离录制了火箭发射升空的全过程,让观众全方位沉浸在火箭发射的视觉冲击中。 (二)形态上:5G+4K+AI,助推智慧广电融合建设 近年来,随着5G网络的推进和4K、AI等新技术的发展,基于5G、4K及AI等新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在广电行业兴起,新技术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推进智慧广电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对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全方位报道,其新媒体端触达232.86亿人次,是技术驱动传播创新的典型案例。利用AI技术制作的比赛集锦、比赛场内精彩解说VR展示、新媒体端的三维全景声多角度直播等技术的应用,全程为用户提供流畅、高清、沉浸式的观赛体验。①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人工智能记者助理“小白”,成功对主持人白岩松的语音语调进行学习模仿,并基本具备了“面对面”的采访能力。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活动报道中,总台又充分将“5G+4K/8K+AI”等融合视觉传播技术运用到报道中,以全新的视觉冲击展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盛景。 (三)运营上:携手技术公司,搭建融合发展实验平台 目前,就中央级媒体而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携手通信技术公司搭建融合发展实验平台方面的动作表现最为突出,成效也最为显著。2018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牵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及华为等互联网科技巨头公司,打造5G新媒体平台,充分运用5G、4K/8K、VR等新技术,在视频的采编、播放、传输、反馈等各个环节给用户带去超高质量的收视体验。 除此之外,地方广电媒体也在与通信技术公司的合作共建上频频发力。2019年初,四川广播电视台与华为公司联合开启双方在5G、超高清视频、人工智能、媒体融合等领域合作,全力推动四川建设智慧广电;吉林广播电视台也与中国联通、华为等开启智能技术的战略合作。可以预见,随着“5G+4K/8K+AI”技术的实践和发展,广电行业的转型升级将迎来更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技术在媒体融合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 国内的媒体融合进行了多种尝试和探索,传播渠道多元化、产品形式多样化,传播力显著提升,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由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没有现成的样板可供借鉴,基本上是在摸索中前进,不断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需要不断进行审视、反思和总结。笔者以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运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修正。 (一)技术人员与媒体应用人员面临合作障碍,应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 对于大多数熟悉行业的媒体应用人员而言,他们不一定是工程师,不懂得“写代码”等一套技术系统,如何将行业的应用场景和工程师的技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或者从技术产品开发的角度,基于工程师思维来提出新的行业解决方案?这是联结技术和应用的关键所在。② 实践中,技术与产品往往出现错位的现象。一些技术供应商的技术路径很有新意,但交付给媒体的技术产品却十分保守。因为作为甲方的媒体通常会要求技术供应商提供包括技术产品方案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可工程师并不一定全面了解;而媒体通常又没有专业的技术产品人员,只能依据传统业务场景来进行探索。 因此,在融合转型的顶层设计上,目前迫切需要具有更多互联网思维且了解媒体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传统媒体大数据基础薄弱,限制了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是影响传播格局的一个重要技术因素,它将媒体的决策、采访、编辑、分发和评价工作体系和程式进行了重塑,使传播生产流程从过去基于人的工作经验转变为基于各类数据。总体上看,当前传统媒体对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仍旧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多数传统媒体并没有建成自己的数据库,大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也较差,这限制了传统媒体运用大数据进行产品内容的直观展示和传播的可视化。此外,大数据基础的薄弱还影响着传统媒体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开发。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能源”,没有足够的数据,人工智能再先进也很难达到应用的程度。 面对这种困境,传统媒体应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将自身的内容优势与拥有技术或用户资源优势的公司合作,扬长补短。 (三)大数据等带来安全风险,需切实加强技术管理 首先,个人信息数据等电子数据具有使用容易、管控难的特点,个人或机构出于某种特定利益,信息交易事件时常发生。其次,由于安全防护与法律保护意识欠缺,用户个人与数据管控者对于潜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到位,较少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大数据的应用管理方面,由于大数据不一定是全面、真实的数据,需要通过可靠的渠道和方式获取,并对数据进行客观全面的梳理分析。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算法不能完全取代人的理性判断,从数据世界推测现实世界是一个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全面提升治理网络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对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范处理,防范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用户隐私等带来的潜在风险。③ 此外,在当下实践中,当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建立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这样的新媒体平台时,会不会出现舆论话语权旁落、数据流失、用户悬空、商业利润抽离等问题?国外社交媒体脸书( Facebook)因在用户数据保护方面的疏忽,5000万用户信息资料遭到泄露,被当地管理机构处以巨额罚款,这就是大数据安全风险带给我们的惨痛教训。 三、结语 结合当前媒体融合状况,笔者认为,传统媒体应该积极拥抱新媒体,运用新的媒体理念,创新传播,打造新型传播方式。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在新技术应用面前,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对其发展状况、使用场景、用户接受程度进行认真的调研和了解。如果看不清技术的本质规律与应用前景,仅凭着市场的风行一时或资本的大肆炒作,就将其应用到编辑部并推向受众,这无疑会给传播带来一定的风险。同时,技术进步之于媒体融合的正负两方面影响也值得警惕。 注释 ①吴克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传播推动视听文化产品高质量发展》,《中国记者》,2019年第1期。 ②贺大为:《媒体融合技术应用的三个常见误读》,《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5期。 ③陈力丹:《习近平论“建设全媒体”》,《新闻爱好者》,2019年第4期。(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重庆记者站) (本文编辑:林玉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