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
范文 | 邱长永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工作者要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努力做到课前精备、课上精问、精练,构建常态、和谐、形态优美的“生态”课堂。 关键词:生态课堂;精备;精问;精练;常态;和谐;形态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4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16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生成高效的生态课堂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但如何“顺着自然”一直是化学课教学实践的难题。本人前段时间观摩了几所中学一些示范课,产生了如何构建初中化学生态课堂的高效性策略的设想。 一、精备、精问、精练,彰显“三精”理念 1.精备,应对复杂课堂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做好备课这一环节。要想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备课”应该做好以下四点:一“备”内容,这是最常规的、最基本做法。二“备”学生,既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又顾及学生将来的知识体系学习。三“备”方法。它既备教法,重视讲授技巧,也备学法,注重学习规律的总结。四“备”情感。学生听了之后能有什么样的吸收效果,能引起怎样的情感共鸣,上课老师应该考虑在内!课例: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这一节,课本的结构为:一、水的分解,主要是电解水的实验与分解反应的概念;二、水的合成,主要是氢气的燃烧实验与化合反应的概念;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一位老师在处理这一节内容时,先进行两个实验教学,四个概念教学;然后大胆地处理教材,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分解、水的合成三种情况下,水分子的变化规律,找出在三种情况下,水分子有哪些项目是不变的,有哪些项目是改变的,又有哪些项目是可能改变的,都一一作了分析比较,这样,不仅对现有知识的学习起到巩固作用,而且对将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也会有帮助。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是应以教材为本,但又应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防止教学中机械地“以教材为本”。 2.精问,诱导学生深思 美国教育专家卡尔汉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具有设疑、激趣、引思的重要功能,教师要把握提问的时机与对象,充分发挥提问的效能。课例:老师在讲托盘天平使用方法时,讲了天平的结构,天平的精确度,使用过程等。讲称量过程时,不仅讲解了称量物体的质量,还讲解了称量一定量药品的过程,罗列了许多可能在试题中会出现的问题,如,如何称量12.6g的食盐?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应怎么办?指针偏右,应该怎么办?药品与砝码左右放置颠倒了,结果如何?读数是不是一定会变小?问题的提出紧紧牵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条件反射中找到了难点、进而突破难点、掌握了难点。 3.精练,知识当堂巩固 课堂练习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新学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促进学生往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老师要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加之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使得课堂显现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利用课件的形式把本节的主要内容或重点知识点,变成过关测试题展示给学生,当堂做、当堂讲、当堂评。教师要能够将中考考点与题型分析、答题技巧有机融合到课堂设计中,实战性强,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实际理解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例:在学习“生活中的酸和碱”这一节,老师呈现的课堂练习如下: (1)pH<7时,溶液显 性,且数值越小,酸性越 。pH>7时,溶液显 性,且数值越大,碱性越 。pH=7时,溶液显 性。 (2)“雪碧”等碳酸型饮料饮用前晃动后打开,其pH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用一种试剂(或试纸)就能一次性把Ca(OH)2、NaCl、HCl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或试纸)是( ) A.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水 D.都不对 后一个练习题在前一个练习题的基础上有效、有梯度展开,而不是在一个平面做文章。如行云流水,层层递进,一环紧扣一环,学生接受起来容易,水到渠成!再加上老师讲练结合,注意适时评价,及时总结,使学生易于记忆,教学效果好。 二、以常态、和谐、形态,诠释“生态”课堂 1.常态,然后才是生态 新课程标准出台以来,各地各级各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示范课、公开课活动,相比之下,常态课仍然是“涛声依旧”,然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常态课所能到达的。“常态”应是“生态”的一个内涵。“生态”的课堂,首先应是一“正常”的课堂,它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矫情的表演、没有完美的展示,有的是激情的投入、和谐的互动!课例:一位老师的习题评讲课是这样上的,首先是对习题中所出现的知识点和考点进行认真分析、统计,借以判断习题的难易度、重点、难点;再次是对学生答题的分析,进行有关的成绩统计、分析和处理,经过这样充分的准备,使得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的放矢。整个讲授过程平平实实,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而又循序渐进,学生没有“被合作”、“被讨论”等,这堂课是一节平常的、正常的家常课!课堂效果好也是毋庸置疑的。 2.和谐,生态课堂指标 教师授课激情飞扬、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热情高涨,这样的课堂当然是灵动的课堂、“动感”的课堂,但并不就是等于生态课堂!这样的课堂总是充满着躁动的激情、充塞着表达的欲望,缺乏学生深入的思考,缺乏对学生思维适度的训练!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师生在愉悦中互动,问题在互动中解决。这应该算是生态课堂的一个特征。课例:听了一位老师的化学课,在讲天平的使用过程时,老师不仅说明了称量一般药品时,要在两托盘上放相同的纸片,还说明称量有腐蚀性药品时,要将药品置于玻璃器皿。讲称量过程时,不仅讲解了称量物体的质量,还讲解了称量一定量药品的过程,整个授课过程,目标明确,结构严谨,面向全体学生,更注重个别差异,与学生民主、平等的交流,课堂自由、宽松、平等、和谐,应该算是生态课堂的一个典范。 3.形态,生态课堂标签 老师极佳的形态,是生态课堂必不可少的标签。得体的服饰、流利的谈吐、恰当的体肢语言、精气的神态,无一不是生态课堂有形的外观。课例: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的开篇第一课,当讲到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时,一位老师从自己穿着的衣服入手,说明服装面料有许多来自化学制品,从而拓展开来,讲解了服装面料的各种材料。在讲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时,老师随手取来一张纸,轻柔地撕开,再撕开,再用火柴点燃其中的一小张,老师在做这些时,从容大方,向学生娓娓道来,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响应。他们用不同的优美形态,给生态课堂贴上了牢不可揭的标签。 三、结语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要在课前精心准备,精细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以常态、和谐、形态为核心,生成务实高效的化学生态课堂。 参考文献 [1] 生态课堂让教育回归本真——广州市第八十中学教育系列“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调查之一[N].中国教育报,2012-12-11 [2] 百度百科:生态课堂:baike.baidu.com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