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初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
范文 | 张丁阳+吴新建+张贤金 摘要:针对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在作业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从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思维品质、语言表达弱势、科学素养提升及全面发展等不同功能取向的作业设计策略,为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固化效果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8-0026-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8.009 作业设计是教学创造性、艺术性行为的诞生,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固化的效果、还影响学习与思维品质的进阶提升以及学生主动学习(完成作业)的心理动机。因此,优化作业设计不能仅仅看作是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更应视之为学生实践、反思知识和再学习、再认识的探究活动。当前农村普通中学普遍存在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动机不稳固等现实问题,而许多教师在化学教学的作业设计上却一味地贪全求量、贪偏求难、讲多(教师)思少(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因此,如何在作业的有效设计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及方法的养成,是农村中学教学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笔者从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思维品质、语言表达弱势、科学素养提升及全面发展等不同功能取向的作业设计策略上,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一、突出差异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多数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监管不力,教育过于简单粗暴,加上孩子的逆反心理较强,使得多数学生产生了较强的厌学情绪;多数学生的志向水平低,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加上有较强的惰性心理,布置的作业无法完成;家长为了和孩子联系方便,为孩子购买手机但又缺乏正确引导,而使学生沉迷手机等等。那么,如何让学生想学、爱学,让他们不畏难,在作业设计中应突出差异性并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提高,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想学、爱学。 例如,如何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水,可以设计处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题: (1)可以用碳酸钠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吗? (2)可以选用(a. 铜片b. 碳酸钠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 (3)请设计实验方案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4)请设计两种实验方案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分别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第(1)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判断盐酸与食盐能不能与碳酸钠反应及反应的现象,难度较小。 第(2)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对盐酸和食盐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判断能否发生反应,难度有所提升。 第(3)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设计一个方案对稀盐酸和食盐水进行鉴别,要求学生要对盐酸和食盐的性质要有所了解,并懂得运用。 第(4)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设计两个方案对稀盐酸和食盐水进行鉴别,要求学生要对盐酸和食盐的性质要熟练掌握并会灵活运用,难度较大。 此作业的难度逐渐加深,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不同能力要求的题目,从而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均得到发展,是树立学生自信心比较不错的选择。 二、把握灵活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思维品质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为了让学生的水平能持继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带有一定难度且灵活性较强的作业,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又将学生的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例如,对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鉴别可以出这样的题目: 下列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或方法)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 C.燃着的木条D. 该题考查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对两种气体进行鉴别,题中已提供三个选项供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补充一种鉴别的方法,要求学生要对所学生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此题的答案选C,D选项可以补充:带火星的木条、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或测密度等。 通过这样的作业,既可以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找到自信,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又能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提出较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让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用提供的实验仪器,也可用生活中的一些用品或废弃品替代。 此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加深对制取二氧化碳所采用装置的理解,并能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根据不同的功能设计不同的装置,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激发,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图1为学生设计的一些比较有创意的作品。 三、注重交流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弱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命题方向也在发生改变,试题更加注重能力方面的考查。但由于农村学生从小受到家庭条件、成长环境、方言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相对城里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从而造成学生对简答题的解答往往力不从心,使该题型成为失分率较高的题目。 如,(2011年泉州市中考19题)实验室选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4)用装置C收集气体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方法是: 。 第4小题考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方法的表达,意图是通过操作的描述来区分有没有做实验的学生,让教师更加关注实验教学。具体的操作是: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再把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保持瓶内水充盈,瓶底无气泡。这样的题目得分率很低,有一部分是因为学生没有做过实验不知道如何表述,还有一部分是学生有做过实验,但对实验操作表述不清楚造成失分,地处农村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与考试意图背道而驰。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设计一些与此题类似的口头作业,如,证明一瓶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操作方法、将块状固体装入试管的操作方法等等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增强探究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 在新课程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但传统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农村中学,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得到较多自己动手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后,向学生展示几包食品包装中的生石灰干燥剂,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1)生石灰干燥剂可能含有的成分是,理由(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你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你的方案是: 。 (3)进行实验:(此步骤可再实验室中进行) (4)生石灰干燥剂含有的成分是 。 解析:此题考查了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性质、检验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这种探究性作业对于缺乏做实验的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很珍惜这种难得机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性很高,掌握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性质及检验的知识,在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加强实践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农村的学生,可以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实践性作业,如:水资源的污染原因调查,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农作物的生长与土壤酸碱性的关系,利用植物的花汁代替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等等,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到知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化学肥料”时,布置学生回家调查家中所使用的化学肥料,家中使用的有化肥多少种?每一种化肥的作用是什么?施肥的对象是否一样?施肥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施用化肥的利弊各是什么?化学肥料对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吗?如果有,应如何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呢? 该题的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调查,让学生学会化肥的分类、作用,每种化肥施用对象及时期、使用方法、施用化肥的利弊及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既学会了课本的知识,又了解了使用化肥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们改变环境的责任心,提高了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自愿做为宣传者,倡导合理使用化学肥料保护环境。 总之,要想提高化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使设计的作业更加有针对性,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好感,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殷玉美.优化化学作业设计落实减负增效[J].化学教与学,2010,(9) [3]施爱彬,孙天山.理性分析教材练习 优化化学作业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3,(2) [4]万雪园.新课程下初中化学练习改革的探索[J].化学教与学,2010,(10) 摘要:针对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在作业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从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思维品质、语言表达弱势、科学素养提升及全面发展等不同功能取向的作业设计策略,为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固化效果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8-0026-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8.009 作业设计是教学创造性、艺术性行为的诞生,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固化的效果、还影响学习与思维品质的进阶提升以及学生主动学习(完成作业)的心理动机。因此,优化作业设计不能仅仅看作是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更应视之为学生实践、反思知识和再学习、再认识的探究活动。当前农村普通中学普遍存在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动机不稳固等现实问题,而许多教师在化学教学的作业设计上却一味地贪全求量、贪偏求难、讲多(教师)思少(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因此,如何在作业的有效设计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及方法的养成,是农村中学教学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笔者从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思维品质、语言表达弱势、科学素养提升及全面发展等不同功能取向的作业设计策略上,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一、突出差异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多数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监管不力,教育过于简单粗暴,加上孩子的逆反心理较强,使得多数学生产生了较强的厌学情绪;多数学生的志向水平低,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加上有较强的惰性心理,布置的作业无法完成;家长为了和孩子联系方便,为孩子购买手机但又缺乏正确引导,而使学生沉迷手机等等。那么,如何让学生想学、爱学,让他们不畏难,在作业设计中应突出差异性并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提高,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想学、爱学。 例如,如何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水,可以设计处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题: (1)可以用碳酸钠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吗? (2)可以选用(a. 铜片b. 碳酸钠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 (3)请设计实验方案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4)请设计两种实验方案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分别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第(1)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判断盐酸与食盐能不能与碳酸钠反应及反应的现象,难度较小。 第(2)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对盐酸和食盐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判断能否发生反应,难度有所提升。 第(3)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设计一个方案对稀盐酸和食盐水进行鉴别,要求学生要对盐酸和食盐的性质要有所了解,并懂得运用。 第(4)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设计两个方案对稀盐酸和食盐水进行鉴别,要求学生要对盐酸和食盐的性质要熟练掌握并会灵活运用,难度较大。 此作业的难度逐渐加深,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不同能力要求的题目,从而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均得到发展,是树立学生自信心比较不错的选择。 二、把握灵活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思维品质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为了让学生的水平能持继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带有一定难度且灵活性较强的作业,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又将学生的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例如,对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鉴别可以出这样的题目: 下列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或方法)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 C.燃着的木条D. 该题考查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对两种气体进行鉴别,题中已提供三个选项供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补充一种鉴别的方法,要求学生要对所学生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此题的答案选C,D选项可以补充:带火星的木条、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或测密度等。 通过这样的作业,既可以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找到自信,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又能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提出较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让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用提供的实验仪器,也可用生活中的一些用品或废弃品替代。 此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加深对制取二氧化碳所采用装置的理解,并能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根据不同的功能设计不同的装置,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激发,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图1为学生设计的一些比较有创意的作品。 三、注重交流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弱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命题方向也在发生改变,试题更加注重能力方面的考查。但由于农村学生从小受到家庭条件、成长环境、方言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相对城里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从而造成学生对简答题的解答往往力不从心,使该题型成为失分率较高的题目。 如,(2011年泉州市中考19题)实验室选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4)用装置C收集气体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方法是: 。 第4小题考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方法的表达,意图是通过操作的描述来区分有没有做实验的学生,让教师更加关注实验教学。具体的操作是: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再把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保持瓶内水充盈,瓶底无气泡。这样的题目得分率很低,有一部分是因为学生没有做过实验不知道如何表述,还有一部分是学生有做过实验,但对实验操作表述不清楚造成失分,地处农村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与考试意图背道而驰。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设计一些与此题类似的口头作业,如,证明一瓶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操作方法、将块状固体装入试管的操作方法等等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增强探究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 在新课程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但传统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农村中学,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得到较多自己动手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后,向学生展示几包食品包装中的生石灰干燥剂,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1)生石灰干燥剂可能含有的成分是,理由(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你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你的方案是: 。 (3)进行实验:(此步骤可再实验室中进行) (4)生石灰干燥剂含有的成分是 。 解析:此题考查了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性质、检验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这种探究性作业对于缺乏做实验的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很珍惜这种难得机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性很高,掌握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性质及检验的知识,在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加强实践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农村的学生,可以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实践性作业,如:水资源的污染原因调查,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农作物的生长与土壤酸碱性的关系,利用植物的花汁代替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等等,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到知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化学肥料”时,布置学生回家调查家中所使用的化学肥料,家中使用的有化肥多少种?每一种化肥的作用是什么?施肥的对象是否一样?施肥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施用化肥的利弊各是什么?化学肥料对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吗?如果有,应如何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呢? 该题的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调查,让学生学会化肥的分类、作用,每种化肥施用对象及时期、使用方法、施用化肥的利弊及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既学会了课本的知识,又了解了使用化肥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们改变环境的责任心,提高了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自愿做为宣传者,倡导合理使用化学肥料保护环境。 总之,要想提高化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使设计的作业更加有针对性,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好感,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殷玉美.优化化学作业设计落实减负增效[J].化学教与学,2010,(9) [3]施爱彬,孙天山.理性分析教材练习 优化化学作业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3,(2) [4]万雪园.新课程下初中化学练习改革的探索[J].化学教与学,2010,(10) 摘要:针对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在作业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从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思维品质、语言表达弱势、科学素养提升及全面发展等不同功能取向的作业设计策略,为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固化效果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8-0026-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8.009 作业设计是教学创造性、艺术性行为的诞生,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固化的效果、还影响学习与思维品质的进阶提升以及学生主动学习(完成作业)的心理动机。因此,优化作业设计不能仅仅看作是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更应视之为学生实践、反思知识和再学习、再认识的探究活动。当前农村普通中学普遍存在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动机不稳固等现实问题,而许多教师在化学教学的作业设计上却一味地贪全求量、贪偏求难、讲多(教师)思少(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因此,如何在作业的有效设计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及方法的养成,是农村中学教学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笔者从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思维品质、语言表达弱势、科学素养提升及全面发展等不同功能取向的作业设计策略上,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一、突出差异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多数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监管不力,教育过于简单粗暴,加上孩子的逆反心理较强,使得多数学生产生了较强的厌学情绪;多数学生的志向水平低,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加上有较强的惰性心理,布置的作业无法完成;家长为了和孩子联系方便,为孩子购买手机但又缺乏正确引导,而使学生沉迷手机等等。那么,如何让学生想学、爱学,让他们不畏难,在作业设计中应突出差异性并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提高,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想学、爱学。 例如,如何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水,可以设计处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题: (1)可以用碳酸钠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吗? (2)可以选用(a. 铜片b. 碳酸钠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 (3)请设计实验方案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4)请设计两种实验方案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分别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第(1)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判断盐酸与食盐能不能与碳酸钠反应及反应的现象,难度较小。 第(2)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对盐酸和食盐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判断能否发生反应,难度有所提升。 第(3)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设计一个方案对稀盐酸和食盐水进行鉴别,要求学生要对盐酸和食盐的性质要有所了解,并懂得运用。 第(4)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设计两个方案对稀盐酸和食盐水进行鉴别,要求学生要对盐酸和食盐的性质要熟练掌握并会灵活运用,难度较大。 此作业的难度逐渐加深,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不同能力要求的题目,从而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均得到发展,是树立学生自信心比较不错的选择。 二、把握灵活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思维品质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为了让学生的水平能持继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带有一定难度且灵活性较强的作业,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又将学生的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例如,对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鉴别可以出这样的题目: 下列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或方法)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 C.燃着的木条D. 该题考查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对两种气体进行鉴别,题中已提供三个选项供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补充一种鉴别的方法,要求学生要对所学生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此题的答案选C,D选项可以补充:带火星的木条、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或测密度等。 通过这样的作业,既可以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找到自信,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又能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提出较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让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用提供的实验仪器,也可用生活中的一些用品或废弃品替代。 此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加深对制取二氧化碳所采用装置的理解,并能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根据不同的功能设计不同的装置,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激发,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图1为学生设计的一些比较有创意的作品。 三、注重交流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弱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命题方向也在发生改变,试题更加注重能力方面的考查。但由于农村学生从小受到家庭条件、成长环境、方言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相对城里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从而造成学生对简答题的解答往往力不从心,使该题型成为失分率较高的题目。 如,(2011年泉州市中考19题)实验室选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4)用装置C收集气体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方法是: 。 第4小题考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方法的表达,意图是通过操作的描述来区分有没有做实验的学生,让教师更加关注实验教学。具体的操作是: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再把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保持瓶内水充盈,瓶底无气泡。这样的题目得分率很低,有一部分是因为学生没有做过实验不知道如何表述,还有一部分是学生有做过实验,但对实验操作表述不清楚造成失分,地处农村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与考试意图背道而驰。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设计一些与此题类似的口头作业,如,证明一瓶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操作方法、将块状固体装入试管的操作方法等等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增强探究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 在新课程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但传统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农村中学,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得到较多自己动手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后,向学生展示几包食品包装中的生石灰干燥剂,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1)生石灰干燥剂可能含有的成分是,理由(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你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你的方案是: 。 (3)进行实验:(此步骤可再实验室中进行) (4)生石灰干燥剂含有的成分是 。 解析:此题考查了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性质、检验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这种探究性作业对于缺乏做实验的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很珍惜这种难得机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性很高,掌握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性质及检验的知识,在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加强实践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农村的学生,可以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实践性作业,如:水资源的污染原因调查,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农作物的生长与土壤酸碱性的关系,利用植物的花汁代替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等等,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到知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化学肥料”时,布置学生回家调查家中所使用的化学肥料,家中使用的有化肥多少种?每一种化肥的作用是什么?施肥的对象是否一样?施肥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施用化肥的利弊各是什么?化学肥料对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吗?如果有,应如何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呢? 该题的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调查,让学生学会化肥的分类、作用,每种化肥施用对象及时期、使用方法、施用化肥的利弊及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既学会了课本的知识,又了解了使用化肥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们改变环境的责任心,提高了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自愿做为宣传者,倡导合理使用化学肥料保护环境。 总之,要想提高化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使设计的作业更加有针对性,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好感,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殷玉美.优化化学作业设计落实减负增效[J].化学教与学,2010,(9) [3]施爱彬,孙天山.理性分析教材练习 优化化学作业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3,(2) [4]万雪园.新课程下初中化学练习改革的探索[J].化学教与学,2010,(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