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媒体时代文艺创作形式的嬗变
范文 郭桂萍 洪婉玉
摘 要 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变革,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众的自身价值观念重塑,并聚集于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其创造力的呈现、分享及传播形成了交互式的参与式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生产与消费、内容创作与接受之间的鸿沟不断消弭,改变了文艺创作形式;创作不再是由少数作者垄断的市场,而是群体合力的集体智慧。文艺回归到民间,作者和受众相互协作,强调受众能动创造力。
关键词 新媒体;参与式文化;受众;文艺创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0-0063-02
1 新媒体时代下的参与式文化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低门槛和文化信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等特征使得参与性文化的内涵不断拓展①,它是以Web2.0网络为平台,以全体网民为主体,通过某种身份认同,以积极主动地创作媒介文本、传播媒介内容、加强网络交往为主要形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自由、平等、公开、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样式。参与式文化在内容上强调用户生成,内容创作过程独立于商业组织机构及市场;在主体上强调多重身份的积极受众:个体的角色是流动、混杂的,是文化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是创作者也是观众;在形式上强调资源共享与互动。社群个体之间相互协作,是一种共享的,体现群体合力的集体智慧。
2 文艺创作形式嬗变的原因
2.1 新媒体改变了文艺作品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发展跨越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实现即时传播,同时为大众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传播平台。媒体所创造的空间增加了信息承载量,扩大了文艺存在的空间,使文学艺术从平面媒体空间中解放出来;数字化的交流平台赋予受众自我表达的权力,促进了作品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2.2 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催生新的文艺接受与批评方式
参与式文化增加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社会性,加速了文艺民主化进程,产生新的接受及批评方式。随着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融合,文学阅读和艺术体验实现“普及”,“碎片化阅读”和“浅层体验”演变为受众普遍的文艺接受方式。文艺批评不再是精英阶层的自说自话,普通民众也拥有写作、发表、交流、批评的权力,精英批评日渐式微,大众批评逐渐兴起。
3 新媒体环境下文艺创作的重构
3.1 生产与接受方式的变动
传统的文艺创作视角下,受众作为接受者被禁锢在一定的框架之中,其自主性和自述性都受到限制。新媒介与文艺的结合使受众能有更大的空间:一方面,受众摆脱了作者安排的叙事顺序;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媒介手段使受众在接受时间和接受模式上都有较大的选择性。
媒介是文艺创作、传播、消费、交流过程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作者的思维方式。作品的传播方式以及受众的接受方式。互联网作为参与式文化背景下的典型媒介,让创作者摆脱了传统媒体时代生产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以其开放性、直接性、及时性为创作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
3.2 文艺创作主体身份的变动
纵观文艺发展史,文学艺术逐步下移。自文艺诞生,文化权利始终被封建贵族掌控,他们通过权力及媒介把关垄断文化艺术的传播,从而实现社会控制。文艺创作者一直以来被视为社会知识精英,追求精神层面的超越,艺术文学作品是上流社会的敲门砖和身份阶级的符号,普通平民百姓不具备读写能力,更何谈文艺创作。随后造纸术、印刷术的普及和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为文学艺术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大众仍是被动的接受者,文艺创作仍被少数人掌握,受众缺乏进入媒介的渠道。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参与式文化的兴起,受众才获得了文化接受和生产的自由。文艺创作的门槛降低,几乎不再受到身份限制,展示和表达成为大众生活的日常需求,是体验及记录生活的渠道。参与式文化背景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全民创作的时代,人人都是作家,创作主体呈现出平民化、非职业化的趋向。文艺创作者由过去的知识精英转变为普通大众。
3.3 关系模式的改变
20世纪60年代,欧美产生“参与性艺术的浪潮”,强调实现多样关系、合作、互动和社会介入。约瑟夫·博伊斯认为“人人都是艺术家”,并提出了“社会雕塑”概念,强调在创作者的自主实践外,将其他参与者的感受、思想纳入作品中。受众拉近至作品,文艺作品推向大众生活,文艺作品从物质形态介入到社会层面。传统的文艺创作中,受众对于文艺作品总是保持着距离。新媒介环境下“参与性艺术的浪潮”进一步推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灵活,受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个体力量充分发挥汇聚成集体智慧,从而拓宽了作品的边界。从作者和受众关系的角度上来看,文艺创作形式已由传统的“创作—接受”的单向模式,向“创作—再创作”的互动叙事模式转变。
4 文艺创作的受众参与形式
本文以电视节目为例,按照受众参与文艺创作的过程将其参与形式分为被动介入、直接创作和间接介入。
4.1 被动介入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为参与式文化背景下文艺创作的研究提供了积极的意义。伊瑟尔认为,读者的作用不仅体现在阅读中,还贯穿于文学活动的始终。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头脑中存有隐含读者,读者的作用蕴含在文本结构中,创作过程就是同隐含的读者叙事对话的过程。此时的“受众”先于作品出现在作者的创作思维中,是作者创作主观性的显现,受众介入创作则是“被动的
参与”。“隐含的读者”自觉存在于节目创作的过程中,电视节目的生产必须经过构思、策划及组织等环节。电视节目在策划前必须做好节目定位,不同类型的观众有不同的喜好和欣赏水平,媒介经营者会从收视群体的行为习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视角出发,基于受众心理需求拟定合适的主题、设计故事化的情节等。
4.2 直接创作
受众直接参与创作是依托于媒体而言,是指受众以接受者的身份参与文艺作品创作,成为作品的创作成员之一,受众与作者的一体化和结盟。尽管作者与受众身份界限模糊化,受众的角色发生转换,但其更大程度上仍然是以受众的身份及心理来审视及参与,并以创作者的原文本为基础进行补充或是颠覆。在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中,受众的直接参与主要表现为加入拍摄现场。受众有参与节目的欲望,并与节目产生真实的直接互动,这种互动能让受众通过自己的参与制造欢乐,在满足其娱乐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受众的体验欲和表现欲。
4.3 间接参与
新媒體给受众带来了一个开放的接受环境,为其间接参与文艺创作提供了可能。间接参与和直接创作的区别在于,受众并没有以创作者的身份出现在文艺作品中,他们以接受文艺作品为前提,更多的是在虚拟社区通过“舆论”的力量来影响创作。
大部分的视频网站会在页面为受众提供发表观点和看法的区域,也可同过弹幕实现与他人的互动。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能随时选择性地观看不同的视频、文本,不仅仅是对刚观看的内容进行评论,还能对作品的主题、结构、结局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或是颠覆性创作。
5 文艺创作的趋势及反思
参与式文化是借助于新媒体发展壮大的文化,商业化是新媒体运作的前提,因此文艺创作与商业化不可避免地走到了一起,这两者的结合为文艺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加速了文艺创作的市场化进程,市场化与媒介化的共同运作产生了文艺作品的消费式工业化生产,这种工业化的生产蚕食着文学艺术原本的生存空间,使文艺创作从原本的“曲高和寡”到如今的“曲意逢迎”。内容上的媚俗化、格调上的低俗化以及表现形式上的过度荒诞化成为当下文艺创作的根本性问题。
文艺作品的生产应该是超越物质和功利化的。因此,面对当下文艺创作的困境,一方面需要加强文艺创作者的道德自律,培养优秀的文艺创作者;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促进文艺创作良性发展的社会氛围,促进文艺创作健康发展,发挥其提升人格境界和陶冶人类精神的价值。
注释
①周荣庭,管华骥:《参与式文化:一种全新的媒介文化样式》,《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2期。
参考文献
[1]当西民.视觉文化的权力运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张薇薇,王昊,朱晓东.互联网用户协同创作与内容共享的活动系统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7(194):27-37.
[3]J.希利斯·米勒.论文学的权威性[C]//文化研究:第4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4]刘莉.生产性受众与大众文化研究——评《粉丝文化读本》[J].文化与诗学,2012(9):372-38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