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梅溪 摘要:以高中化学课程理念为理论基础,结合文艺作品中出现的化学素材,将其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地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探索文艺作品中化学素材的应用策略,补充课堂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开发校本课程,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关键词:课程理念;化学课堂教学;文艺作品;化学素材;校本课程;生活即教育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2-002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2.009 高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层出不穷的文艺作品对高中生的影响与日俱增。如果化学老师能够将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融入到日常的化学教学,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文艺作品中化学素材应用的理论基础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之一就是“生活教育”。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具体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来源于鲜活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天然养料。同时,将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也符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见表1)。 二、文艺作品中化学素材应用的指导思想 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影视剧等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其中出现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情节,有些是生产生活的真实呈现,有些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均应该遵循化学原理与规律。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了解、分析文艺作品中出现的化学素材,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化学来源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的特点,了解化学学科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 崇尚科学、破除愚昧。虽然科技在不断发展,但某些“伪科学”和“反科学”的言论仍然在广泛传播,组织学生运用化学原理、设计化学实验,对文艺节目中的“化学知识”予以验证,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增强他们分析与判断的能力。 寓教于乐、提升兴趣。文艺作品中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往往有别于日常的化学教学,呈现出趣味性、多样性,在教学中引入文艺作品里的化学素材,可以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化学原理,用化学的视角解决生活的问题。 三、文艺作品中化学素材应用的实施策略 1. 充实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知识对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予以说明、解释、纠错,往往会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加深记忆,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例如,在《化学1》的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网络流传的“化学四煞”(4位在文艺作品中采用错误化学操作的著名演员),不仅帮助学生回忆了滴管和试管的使用规范、熄灭酒精灯和闻气味操作的注意事项,还以佟大为的操作为例,分析了冷凝管的结构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学生在欢笑声中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知识。 例如在选修教材《化学与生活》第三章第三节“陶瓷”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引入了凡尔纳小说《神秘岛》的内容,让学生分析,5个流落到荒岛上的人,是怎么通过荒岛上的石灰石、沙子制造出陶器,从而掌握制造陶器的原料和原理。再引入周杰伦歌曲《青花瓷》的歌词,让学生划出歌词中描写瓷器制作的步骤,包括:素胚勾勒、瓶身描绘、釉色渲染、窑烧,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自然而然也就掌握了瓷器的制作方法。 2. 开拓学生思维,深化知识要点 在文艺作品中,有一些情节或内容是教材内容的深化,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隐藏价值,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中就出现了与硫酸性质相关的情节,笔者在《化学1》第四章“硫酸”部分的教学中,就引入了这个例子(见表2)。 小小的一段电影情节,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事实,更让学生学会分析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观察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现象,从而获得化学知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这种利用化学原理去分析陌生情境的能力,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他们快速、准确地掌握化学反应本质。 3. 开发校本课程,提升科学素养 由于化学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文艺作品中很多有价值、有趣味的化学素材,都不能够一一呈现,这无疑是一种遗憾。所以,笔者组织了一些对化学感兴趣,而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知识”这门校本课程(见表3),作为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化和补充。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笔者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既有老师的当堂讲授,也有同学之间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更有针对文艺作品中有疑问的情节,师生共同设计实验,予以探究或验证。在课程的评价方面,笔者也突破了传统的考试形式,采用了开放式、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化学素材,采用合适的表达形式,比如PPT、演讲、微课、科普小论文等,面向全兴趣小组予以展示。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展,学生对化学原理的认识深刻了,对化学知识的运用熟练了,对化学现象的分析能力增强了,对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了。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利用化学知识,利用理性思维,客观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了不盲从、不偏信,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态度。 我们生活中丰富的文艺作品,蕴藏着无尽的化学素材,只要教师科学运用教学策略,就一定能起到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的教育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江苏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