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西宁市柴达木路公园景观设计 |
范文 | 郭云光 摘 要 本文以柴达木路公园为例,对新建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进行探讨,在公园建设中应注重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风情的理解,并注重规划项目的可操作性, 综合这些进行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为市民提供一个游憩休闲的场所。 关键词 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080-02 0 引言 西宁市柴达木路公园是在2011年市政府设定我市为“主题公园建设年”的大背景前提条件下提出的规划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将提高城市景观环境,提升周边市民的生活品质,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是一处具有时代特色的高原都市园林景观空间。 1 项目概况及场地分析 1)柴达木路公园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公园北接柴达木路,南接海西路,东至小桥路口,西至海湖桥,整个区域东西长1 400m,南北最宽处150m,整个地形为狭长地带。青藏铁路贯穿东西,公园周边路网纵横,交通便利,总占地面积6.829公顷; 2)柴达木路公园地处市中心北部,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地势西高东低,高差约为9m左右,柴达木路与海湖桥交接处高于园区的地面6m左右,园区内青藏铁路由东向西贯穿整个公园,铁路在小桥大街处为高架铁路,铁路桥下部可南北通行,规划区四面环路。区域内无水电管网设施。因园区为拆迁用地,所以规划区域内基本无植物,只在青藏铁路南侧有一部分原有绿地。 3 项目特点 1)深入理解和把握城市景观主题公园的基本内涵,处理好该地块与相邻的海湖立交桥绿地及海西路原有绿地的联系; 2)该区域地势狭长,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运用规划理念、线型结构把它们有机的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该区域位于高架桥铁路处,车流密集,交通量大,要处理好游人停留活动和引导游客进入园区。 4 规划目标和原则 景观设计充分体现整体的流畅性和舒展性。整个公园景观带表现了绿色的自然特质,融入和渗透了时代特色和文脉气息。要把公园建设成一个文化内涵丰富,休闲娱乐集聚的主题公园,要使公园满足全线开放性原则,环境优先原则,功能决定尺度原则,生态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同时在设计中力求提出切合场地所特定要求的最完善思路,注重亮点构思的提炼。 5 规划布局 5.1总体布局 柴达木路公园由于地形的限制,由3部分组成:1)柴达木路南侧区域;2)小桥大街与柴达木路交汇处区域;3)海西路北侧区域。整个设计区域在设计时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进行考虑。在以满足公园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力求做到场地的完整性,实现景观、绿化的一体性。整体环境景观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突出文化、休闲、健康、怡静的主题。通过特色雕塑、小品等景观元素来营造浓厚的地方风情园林景观,造就具有高品质的景观空间环境。 5.2功能结构 整个园区根据项目地块的特点分为:主入口景观区、西海揽圣区、休闲健身区、综合管理区,每个区根据不同的景观特点和功能定位,使之能够提供不同的景观体验,提升生活品质,彰显文化内涵,造就具有时代特色的高品质景观活动空间。为了达到最终的设计目标,规划中在水景、种植、铺装材质和色彩选择、景观小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5.3水景设计 水体在整个公园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规划中运用流畅的曲线对水景进行围合,使水岸线更加灵活多变,人们的亲水空间更为丰富,增加了水岸的舒适感与亲切感。同时在水体北侧设计有亲水平台及临水踏步,让游人更深入的与水接触,并且丰富水景的层次感。园内主干道也穿越水面,以木栈道的形式来表现。人步其间,有趣、有喜,增加了园林水景的景深感。驳岸用景石处理,凹凸结合,高低错落,从而自然地勾画出窈窕曲折的水面轮廓线。园内景观水面主要表现“西海瑶池”的神话传说。在有限的空间内写意了天然水景,提升了公园的文化品位,如图水景施工照片图1。 5.4景观元素 5.4.1雕塑 在公园主入口区西侧有一组大型雕塑(万马奔腾)。它是由原西宁火车站广场搬迁到柴达木路公园内。雕塑在火车站广场矗立近30年之久,它象征着上世纪80年代的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它还维系着许多青海人、外地人的青海情结。因此在公园规划中的重点区域设计有规则式的雕塑广场,来体现这段历史文化内涵。设计中将雕塑重新排列组合,马头向西,寓意着西部大开发。如图万马奔腾雕塑照片图2。 5.4.2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造型点缀整个园区,小品设计可以为整体风格的体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公园休闲活动区内的风雨廊如效果图3、钢构亭如效果图4,入口处的装饰景墙,水系旁的慕仙亭等丰富的景观小品,创造出多变的景观环境,给人以美妙的意境,同时也为游人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在踏步端头、路边夹角、广场处适当点缀景观置石,来丰富景观的层次感。公园内三个主要出入口绿地内摆放“园铭石”来强化公园的进出路线。 5.4.3建筑 在整个公园场地中部设计有综合管理房(包括公厕、管理房),便于公园的管理和为游人提供便利,靠近柴达木路边设计有一小型停车场,供管理及生产用车的停泊。小桥大街南侧路口处原有一处公厕保留。 5.4.4地形处理 为丰富公园园景层次,园内设计了多处1—2M高的缓坡地形,形成疏林草地景观,沿东西向构成地形脉络,创造出特定的场所氛围。以地形和植物群落为屏障作为分隔带,使景观节点有序的延展开。 5.4.5地面铺装 在材质的选择上适当选用石材和木材,主要选用生态铺装材料,如透水透气砖、天然卵石、汀步石材等。在材料使用上,材料可相互配合使用,设计出各种美观的样式。地面铺装采用平道牙石以便利于雨水流向绿地,增加雨水的利用率。公园内材料的选择,要以体现自然、闲适素雅的原则,除了在主要广场铺设部分花岗石外,多为青石板路、卵石路和透水砖路,将整个公园规划的富有自然情趣。 6 绿化设计 设计主要从3个方面考虑:1)充分利用乡土植物;2)充分利用植物来体现公园的景观特色;3)充分考虑沿路、沿铁路主要景观立面的观赏效果。绿化设计中把植物作为一个重要的景观元素来看待,通过它的季相色彩来创造丰富的园林主题景观,通过它的体量、高低、疏密来组织空间,充分考虑景观立面效果,采用间疏间密的手法布置,利用植物不同形态,形成起伏有致,收放有序的林冠线。植物的配置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观赏性和城市景观。配置符合自然条件的各种植物群落,乔、灌、草、地被互相搭配,成片、成林、成块种植,形成密林、疏林草地相结合的景观构架。为了适应划分空间和组织景点的需要,在不同的景观节点上突出不同的树种,形成不同的景色。在变化丰富的地形上精细搭配常绿及落叶乔灌木,形成层次丰富的背景林。注重水景驳岸与绿地的自然衔接。通过驳岸及水生植物的配置,充分体现自然的韵味。如图绿化施工照片图5。 7景观照明 在公园的主干道及广场周边布置庭院灯,灯具间隔20M左右,雕塑及主要园林小品处采用投光灯照明,通过阴影和不同的亮度,创造一个轮廓鲜明的效果。 8 给排水设计 1)园区内用水来源于城市给水系统。由柴达木路市政管网引入,沿园区主道路暗管铺设,绿地内预留阀门井; 2)排水采用“雨污分流”,雨水由道路、广场等硬铺装地面排入绿地。污水由排污管排入城市排水管网,接柴达木路排水管网。 9结论 通过对柴达木路公园的设计,将城市中心地段的环境进行治理和开发,在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以地域文脉为切入点,结合景观绿地深入挖掘人居空间环境,打造具有吸引力和魅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城市开放空间及其环境使用后评价[J].建筑科学,2007,23(9):102-103. [2]朱钧珍.园林水景设计的传承理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33-38. [3]汪菊渊.“园林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9-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