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网络视频直播对科技传播的影响与拓展 |
范文 | 于跃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视频直播快速发展,占领传播的“风口”。国内外各大媒体也逐步将网络视频直播,尤其是移动直播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新闻资讯类的网络视频直播具有易发起、接地气、交互强、专业性的特点,而这也是科技类题材进行网络视频直播的优势所在。本文梳理了海内外媒体网络视频直播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提出网络视频直播给科技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对丰富科技报道的形式,拓展影响力将起到重要作用。对科技资讯网络视频直播的传播模式进行探究,提出通过直播国内外重大科技事件、活动现场、专访热点人物,提升科技资讯直播的影响力。 关键词 网络视频直播;科技传播;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097-02 随着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手机等移动终端迅猛发展以及移动支付的广泛普及,2015年起,视频直播逐步成为互联网的“风口”。我国视频直播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巨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3.25亿,占网民总数的45.8%。国内各类网络直播平台已达200多家,用户规模超过2亿,一些大型网络直播平台注册用户过亿,每月活跃用户超千万。 2016年以来,在秀场直播、游戏直播等UGC内容火爆网络直播平台的同时,用户对于新闻资讯类直播的需求越来越高,国内外各大媒体,结合各自特色,逐步将网络视频直播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1 海内外媒体网络视频直播的发展现状 近兩年来,海内外多家传统新闻媒体加速布局,将网络视频直播作为在移动互联网重塑品牌社会影响力的绝佳契机。社交媒体和网站也利用自身平台优势,争相抢占移动直播市场,并走向常态化、标配化。 1.1 国内媒体开展网络视频直播的情况 腾讯新闻2015年开始大举布局移动直播,2016年4月,腾讯新闻客户端在首页开辟“直播”界面,整合自采、媒体、拍客等各类直播资源,并采取“预告片+宣传海报+话题+全平台分享”的多渠道分享传播方式,体现出社交媒体的强运营优势。 新浪微博目前日均视频播放量达4.7亿,而微博直播也开创了媒体报道的新趋势,媒体及媒体人每个月平均发起150场题材丰富的直播。 优酷土豆已将直播确立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优酷土豆已经完成超过5 600场直播,实现实时同步中文字幕翻译、画中画直播、多视角多机位直播等功能,并引入聊天室PK、发红包、众筹、边看边买等互动环节。 网易于2016年4月启动“城市新闻直播新生态”战略,实施“看见城市正在发生的新闻现场、看见真实生活场景的直播”,并最大限度满足了市民即时互动、参与其中的意愿。 央视已在新浪微博的“央视新闻”账号上进行了多场直播,平均每天发起一场直播。其直播并非电视直播信号在网络上的再传播,而是专门面向网民单独发起的直播,题材更为多元,表达更为亲民。人民日报、新京报等多家纸媒也频频试水网络直播,但尚未形成栏目化、品牌化。 1.2 海外媒体开展网络视频直播的情况 Facebook于去年底上线人人可开启的直播应用,推出360度高清、全景式照片和视频直播,并积极开发VR等新技术。Facebook投入超过5 000万美元,与约140家媒体公司和众多明星签署协议,以提供优质的直播服务。Youtube近期宣布,把视频直播功能延伸至移动端,并成为两党全国大选的官方直播平台。Twitter旗下的流媒体直播应用Periscope已经积累超过1 000万活跃用户,被苹果公司评选为2015年最佳应用。 CNN、BBC等电视台尝试用360度全景视频直播突发事件,并在Facebook上推出移动微直播,以记者手机自拍的方式直播了慕尼黑恐怖袭击等新闻现场事件,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现场信息。 2 新闻资讯类网络视频直播的特点分析 分析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的新闻资讯网络视频直播产品,具有易发起、接地气、交互强、专业性4个特点。 2.1 易发起 网络宽带的提速降费使视频直播不再是高成本、高门槛的行业,网络视频直播的设备更加轻便化、移动化,已不依赖专业的摄像机、转播车、导播间和调音台等。网络视频直播可以随时随地发起,能够满足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即时播出。 此外,由于传统电视台受限于栏目的播出时长、直播以突发重大事件为主。而当网络,尤其是移动客户端拥抱直播之后,资讯类的直播就会更加普及。 目前媒体进行网络视频直播主要采取两种手段,一种是通过摄像机上配备4G背包,直接将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回传;另一种更为普遍,直接通过手机上的直播软件,将手机拍摄的画面回传。 2.2 接地气 报道主题大大拓展,直播主题从传统突发事件、严肃新闻,拓展到泛资讯、泛娱乐、泛生活领域,“趣新闻”“慢新闻”的报道比例显著增加。 除了重大、突发事件,更多的网络视频直播选择“软新闻”。腾讯新闻推出千里骑行回家过年、连续七天断网试验、日本一个人的车站停运、和猛兽在一起、战高温等一批主题多元、趣味性强的直播产品。 分析央视在新浪微博上进行的关于巴西里约奥运会的直播,选题包括记者探访里约贫民区罗西尼亚、奥运首支难民运动员代表队亮相、身披国旗的“中国楼”亮相里约奥运村等,表现形式也与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有所区分,更加喜闻乐见。 2.3 交互强 网络视频直播让受众更加“贴近”现场、实时“围观”、与现场记者的评论互动也更加及时便捷。直播过程中,现场记者可以通过手机看到网友实时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评论,并及时回应。网友也可以通过点赞、弹幕、送礼物等方式保持互动。 互联网直播平台不受空间限制,可植入多个场景,使受众能够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全貌,用户黏性显著提升。直播时长也不受电视节目时长和播出时段安排的限制,具有更大的展示空间。此外,通过多屏入口、实时更新,增加了用户的选择性。 2.4 专业性 目前,互联网的视频直播多是由用户自主发起的,但其中大量内容存在漫谈无序、哗众取宠、任意评论等问题。比起UGC视频直播,由媒体发起的PGC视频直播,更具有新闻的专业性,也更加客观公正,这是媒体进行网络视频直播的最大优势。 记者在新闻现场能够挖掘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对事件不断追踪。在进行灾难性报道时,也需要媒体记者的新闻伦理和人文关怀。而不少媒体也尝试在直播中加入评论员评论的方式,传播正确的价值导向。 此外,媒体在网络视频直播上能够更充分地运用新技术,例如VR全景技术、无人机航拍等,更有利于实现交互性与真实感。 3 科技资讯网络视频直播的传播模式探究 3.1 通过直播国内外重大科技事件、活动现场、专访热点人物,提升科技资讯直播的影响力 移动直播时代,各个直播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内容本身,颜值型网红和话题型网红终究只是一种快消品,低俗文化不可能成为市场主流,用户更需要的是有优质内容的直播。而科技资讯类的题材具有做网络视频直播的先天优势。 从表1可见,近3个月国内科技热点新闻既有航天发射、大飞机下线等重大事件,也有苹果手机发布、三星NOTE7“爆炸门”事件等公众关心的热点事件,还有“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中国科幻大会这类体现前沿科技成果和理念的活动。通过网络视频直播,不但能够丰富科技报道的题材和表现形式,而且可以使公眾第一时间了解科技事件的发展过程。随着网络视频直播的普及,可以进一步丰富海外科技题材的报道,鼓励媒体驻外机构以及海外科技企业自主发起直播。 3.2 鼓励科学家、专业人士走进直播,及时解惑辟谣,加强科技资讯直播的传播力 长期以来,科技报道不易引起大众的兴趣,科技传播者给人以“高冷”的印象,更多是“我说你听”的传播姿态,难以与用户产生共鸣和亲切感。同时,很多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拒绝在媒体上发声,是出于担心自己的言论经过记者编写后无法表达原意会被误解,使得科技工作者与公众距离很远,而网络视频直播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科技资讯类直播的发展,应该鼓励科学家、专业人士自主发起网络视频直播,直接面对公众,解答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驳斥网络谣言,回应社会关切。 而在直播的相互交流过程中,科技人员以平等的传播姿态与网民交流,用亲切而不失专业素养的形象与网民沟通,提供有信息量有价值的内容,使公众更加了解科技工作者。这些走进直播的科技工作者将成为“主流网红”,为网络视频直播领域传递正能量。 3.3 用实时的交流互动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赋予科技资讯直播生命力 互动性是网络视频直播的最大看点,也是其魅力所在。直播一般不低于30min,最好能够达到1h。而吸引用户停留在直播页卡,不中途退出的,还有与用户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能使用户有参与感,而互动本身也能产生内容。尤其是科技类的题材,用户的互动不仅包括向主播提问,也有用户自己表达的看法,并鼓励用户使用点赞,送礼物、弹幕等方式,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 通过直播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科技传播者需要把深奥、专业的科技问题用老百姓理解的方式讲清楚说明白,并能够直接了解用户能否听懂,用户也能随时反馈,这样的互动能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此外,可以通过网民投票来确定选题进行直播,将想要直播的选题罗列在页面中,由观众来直接参与勾选想看的直播主题,得票高的选题就会被采用。这样操作能提升网民的参与度,使选题更加贴近受众需求。 3.4 注重科普性和趣味性,加强科技机构与媒体的合作,提升科技资讯直播的服务力 百姓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科技,很多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也中都存在需要科普的问题。目前新闻资讯类网络视频直播中,科技报道的比重偏少,而且以重大科技事件为主,对于科普等软性话题的关注较少。移动互联网是人的联接,网络视频直播更是将鲜活的主播和用户联接在一起,这将成为科技传播尤其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入口。 科技资讯直播作为创新科技报道的突破口,应寻找科技与医疗、科技与环境、科技与教育等领域的结合点,将科技报道与服务民生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就需要媒体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工作者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在直播的题材上,以趣味性、知识性、贴近性的软性、科普类题材为主,例如,打造面向中小学生的趣味实验课、开辟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科普课、在各个城市开启科学保护环境的公益行动。网络视频直播结束后,相关视频应进行二次加工整合,在后期中增加三维动画、图片图表、字幕特效等,做成深度访谈、公开课等视频节目再次传播,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周一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科技传播方式的启示[J].科技与创新,2016(18). [2]王乐.科技报道的创新研究[J].科技传播,2014(20):82-85. [3]姚瑶.视频直播热下的冷思[J].传媒观察,2016(4). [4]林靖.网络直播平台用户规模超2亿[N].北京晚报,2016-7-31(3). [5]何春中.CNNIC: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3.25亿 未来竞争将更激烈[N].中国青年报,2016-8-3(4). [6]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网红行业专题研究报告[Z/OL]. http://www.wtoutiao.com/p/20bsicH.html.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