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都市类报纸中新闻语言的应用特色 |
范文 | 王楠 摘 要 本选题以《华西都市报》为例,就其独特的版面风格及新闻语言的应用特色来探讨近年来报刊新闻媒体的语言特点和规范问题,了解国内外都市类报纸中新闻语言的运用现状及制约其风格定位创新的现实因素,并通过对近年来都市类报纸所报道的新闻进行整理和分析,指出都市类报纸在新闻语言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华西都市报》在这方面的特点所在,从而为规范和创新新闻语言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 新闻语言;都市报纸;应用特色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3-0026-02 现阶段,互联网带动下的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在传媒业掀起了一场混战,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挑战。《华西都市报》作为都市报中的一只领头羊,凭借其自身发展优势,走在时代的前沿,吸引了不少受众的信赖。特别是其独有的新闻语言风格,对提升其报纸品牌,占领了所覆盖区域的都市类报纸的市场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 新闻语言的概念 从新闻的内在结构上拆分,新闻无疑是用语言的组合而成的,语言的不同层面有语义、语法、语用等,其在新闻信息的选择、安排都有一定的系统性。新闻语言作为向大众传播信息的一种载体,具有真实、客观、朴实等特点。“语言是报纸新闻的第一要素,具有主导作用。报纸新闻中的语言,是指报纸新闻中所广泛运用的现代汉语书面语,它有别于任何一种口头语或书面语,有自己的独特要求和规律,值得每一个报纸新闻工作者去学习和探究”[1]。 2 都市报纸新闻语言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共有100多家都市类报纸,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主流报纸。随着报业面临着同行的竞争,新媒体产品层出不穷,多样化的新闻语言开始涌现,新闻语言失范现象也跃然而起。 2.1 文字暴露,題材暴力 作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新闻媒体,对信息的选择并不是任意的。但是现在有一些都市类报纸,大肆地刊登一些带有明显负面影响的社会新闻,诸如杀人放火、强奸猥亵、坑蒙拐骗、吸毒贩毒、卖淫嫖娼、搞婚外恋、家庭暴力犯罪等。此类报道的重心不是落在报道客观事实、总结吸取教训及宣传法律知识上,而是直击案发现场,用极尽渲染、夸张、虚构的手法,不惜版面,对犯罪细节进行详尽描述。 2.2 低俗、媚俗化倾向严重 传媒大亨默多克有一句相关的名言:提高报纸发行量很简单,那就是降低格调。尤其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在,各报使出浑身解数以在竞争中夺取优势,一味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追求卖点。一些都市报忽视新闻价值原则,对一般性新闻事件进行大肆炒作,虚假新闻横空出世扰乱受众视野,都市报所倡导的亲近与服务,异化成媚俗的托词和借口,最终导致报格降低,不但没有引导健康的社会文化,反而以一种消极、阴暗的方式,为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能量。 2.3 假新闻泛滥成灾 很多都市报在新闻报道时,都不免有肆意炒作的嫌疑,有的甚至不计后果疯狂追求所谓的新闻“卖点”,对某个社会事件大肆渲染、炒作,达到吸引眼球,震慑全场的目的。随着都市类报纸片面适应少数读者猎奇、刺激的需要,致使都市类报纸上的内容质量差且真假难辨,读者对都市类报纸信任感的降低也使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感降低。 3 《华西都市报》的语法、句式与笔法特点 3.1 新闻标题一“?”一“!” 在人们的生活中,往往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阅读完一张报纸的全部新闻,那么获取信息最快的方式则是对新闻标题的阅读,这就要求记者在组稿之后注意标题的拟定,必须要将最新最重要的事实摆在受众面前,达到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新闻标题多疑问,图文并茂,标题用疑问句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给读者抛出问题。“伊朗客机坠毁38人遇难,坐飞机还安全吗?今年空难高发很偶然”用语法中的话来说,则是先肯定后否定,既引起了受众的重视,又在此时引导舆论,关注舆情。 3.2 报纸新闻语言追求“三美一律” 报纸新闻语言要追求“三美一律”,即结构美、动态美、整齐美和音韵律[2]。报纸新闻语言是要讲究点,落到实处。报纸新闻语言是一种视觉艺术,从修辞语法上讲,通感手法要求视觉上的感受会影响到听觉、触觉及感觉等其他感觉器官的变化。报纸新闻图文并茂,一句句音韵和谐、抑扬顿挫的语言,配上一幅幅精美而富有动感的画面,再加上稿件叙事性的介绍,使得整篇新闻熠熠生辉。 1)边栏“六八”排列的运用,即主标六字与副标八字的组合式标题,句式排列整齐,给予报纸版面美观、简单、大方之感。 2)“动词+名词”词组交代事情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未来发展任务。动静结合,突显事件发生、发展动态。有着“律动美”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句式短小,且富有乐感。 3.3 重复性和说明性语言的重复使用 在报刊新闻中,重复性语言和说明性语言十分重要。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专业用语,会让读者造成一种阅读障碍,但通过重复性和说明性的语言也会让受众一目了然。同时在新闻中不断地进行解释和重复,可以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重复性语言可以增强读者对事件的熟悉度,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起到构建整个新闻报道的作用,同时也达到了传播主体预期的效果。部分专业名词、技术用语采用说明文的表述方式,方便受众更好地理解。 3.4 多层级新闻语篇衔接手段创新 “从衔接方式看,多级层面的新闻语篇通过超链接的手段形成连贯的结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纵向和横向。纵向的衔接限于同一新闻事件的相关新闻的链接,横向的衔接是指类似主文本新闻语篇的相关专题的新闻链接。”[3]《华西都市报》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果3个步骤进行报道,通过“事件闪回”“最新进展”“预期效果”进行。有时会在主稿侧栏配以相关时间段的说明,对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交待,还原事实真相,给观众清晰的视角。 3.5 《华西都市报》新闻语言贴近群众 3.5.1 《华西都市报》新闻语言的“三化” 《华西都市报》新闻语言的“三化”即口语化、通俗化和地方化。报纸新闻语言受众比较广泛,同时是面对各个阶层的读者,其在文化差异、社会教育背景导致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用词用字上要非常讲究,力求达到口语化、通俗化及地方化。 1)借助口头禅、大众习惯用语拉近传播主体与读者距离。如语气叹词“啊”“吧”“呐”等入题。 2)以地方方言词汇入题,亲切、形象、生动。《华西都市报》主要的阅读受众还是熟悉四川方言的人们,在标题和内容中运用如“耙耳朵”“嬢嬢”“扯皮”等方言词汇,使得内容更加生动且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3.5.2 用语简单,句式偏重陈述句和主动句 传递客观信息的功能要求编辑和记者在撰写稿件的过程中使用陈述性句式。 用自己的话讲新闻现场所发生的新闻报道出来,这种以第一人称作为转述对象的,更符合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角色关系。 3.5.3 巧用数字数据信息 一说到数据,普通市民都会头疼,比如说财政预算、GDP、经济状况等,编辑记者在处理复杂的数字时要考虑适合读者阅读的要求。 1)直接表达:采用汉字的表达方式,大概加整数的方式表达。 2)间接表现:即用一定的文字描述数字所表述的范围,以形象化的语言进行阐释表达,定会解了受众的“数目字障碍”。 4 结论 报纸新闻的语言,要求精炼准确,通俗易懂,在表词达义上要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直截了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都市类报纸也不例外,尤其在网络语言盛行的今天,都市报如何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既能保持传统媒体的语言格调,又能真正做到贴近读者的生活,满足读者需求,还需要新闻从业中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探寻其中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张承训.论报纸新闻语言的推敲[J].决策探索,2010(9):78. [2]魏映双.科技日语翻译与写作(第一节:文学文体翻译)[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5. [3]段业辉,李杰,杨娟.新闻语言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