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媒体助推影视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 |
范文 | 李月珍 摘 要 伴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稳固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媒体得以快速的全面发展、广度发展和深度发展。新媒体的兴起为中国影视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靠机会。为了帮助影视文化从业人员更好地开展新媒体助推影视产业与文化传播,本篇作者着重从影视文化发展的全局视野、国际化视野以及普世价值观的层面,对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媒体助推影视文化的传播进行深入浅出的研究,并在影视文化传播案例中寻求阐释。 关键词 一带一路;新媒体;影视产业与文化传播;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7-0167-03 “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打开了全球视野同时也为经济带上的各个国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网络化进一步带动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广大受众提供了时效性更强、信息量更大、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传播范围的广度等特征。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当下我国快速发展的影视文化的国际化视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电影从1905年诞生以来,一直致力于本土化与国际视野的接轨。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21世纪“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影视文化逐渐的深入了国民视野面前。影视文化的传播通过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对当下中国的影视文化有了更深的体验。如何在新媒体大环境下进行影视文化的传播创新,发挥中国文化特色,建设中国的文化自信,成为了当下“一带一路”倡议视野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1 “一带一路”倡议下影视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文化的传播打开了国际视野,影视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份子,其在传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当下21世纪世界性的合作发展,文化正在逐渐的变迁中寻求各自的审美诉求,中国影视在坚持本土文化传播的同时也正拓展国际视野,走向国际化。影视文化应该在传播中更丰富、更厚重,并且在当下的视觉感官刺激的国际社会中,应该承担着更重要的作用和方式。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影视文化的国内国际化传播借由新媒体技术的助推,加大了传播力度和广度。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了解甚至对中国社会价值观的认同将是非常重要意义的呈现。而所有这些影视文化的传播,在新媒体的助推下走出去,能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2 “一带一路”倡议下新媒体对影视文化传播的助推策略 2.1 传播手段的媒体融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世界所有行业的快速进步。同样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人们日常接触的媒体也在发生在强有力的变化,从原有的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已经到来。而目前新旧媒体的大融合将再次带动文化传播的手段创新。报纸、广播、电视机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在当下的传播领域略显势微。对于影视文化的传播,单就看目前市场上对于电影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观等的探究,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者把个人的想法、把主流意识形态、把文化意识都放在了影视的创作中。互联网、网络电视、手持终端App、交互性设备等的出现助推了影视文化的全方面发展。以2018年受观众欢迎的电影《流浪地球》为例,电影中所承载的文化凸显无疑。从剧作故事看,为什么影片中的中国一定要带着落魄的地球逃难而不是换另外一个适合生存的星球?为什么最终是需要科技设备来拯救地球?最终为什么又是一个人的倔强和强有力的坚持来挽救了地球的危机?看似从故事的角度来展现了地球的毁灭,或者应该说是中国人对于生存、对于传承的延续让我们去承载了救助地球的责任。而作为文化载体的影视,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向世界传递了这一伟大使命。不管是网络的宣传,还是抖音、快手等手机App的使用,可以说通过影视的载体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这在“一帶一路”倡议发展的今天无疑是最好的新媒体助推。 2.2 影视文化内容传播与新媒体技术融合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一方面,影视创作内容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播现象。从影视文化规律出发,可以进一步细化电影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为影视产业与文化传播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手段。另外一方面,作为文化价值观的载体,影视通过自身特有的方式传达文化价值观,以观众喜欢的方式传播社会能量,表达创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影视文化的传播从以往的传统媒体的单向性传播转变为了21世纪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交互性传播,让观众在观看内容的同时参与了影视文化的传播现象,并在特有的新媒体技术的带动下,可以实现内容与观众意见的双向交流。第三个方面,影视文化的内容创作上,更多的实现了内容的丰富性和课触摸感,让广大受众能够很清晰的看到行业的传播特征。对于影视传播媒体来说,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既给创作者带来了机遇也同时带来了挑战。所以说影视行业需要打破传统传媒的界限,要通过创新内容来更好的与现在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这样的话才能够让新媒体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在影视产业与文化传播当中。 2.3 注重受众对文化的需求,做到以人为本 在新媒体的强势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压力给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内心创伤。在工作之余,必然要适当的放松以缓解内心的压抑。而这种情况下,影视就成为了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释放、缓解压力的工具。而当今的影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考虑到了受众的这种需求,真正做到以受众为目标的影视文化的传播。不管是从影视文化的态度、内容、理念还是运作上,都在坚持多元化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多样、营销手段的市场化。而所有的这些变化采取的手段都是在提升影视文化的市场深度价值,以达到不断洗印受众的目的。当下的影视文化基本围绕着积极弘扬民族文化的前提,保证政治正确,传播中国传统的文化沉淀。中国影视的发展对于文化的传播借以影视的载体在新媒体的助推下,传递中国的审美追求以及思想文化追求,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要想能够让影视行业在市场当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就必须要让影视工作者在实际的情况下进行定位发展,让影视作品能够更加符合观众的观影需求。除了要根据我们国家观众的观影需求之外,还应当考虑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通过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再加上传统、新媒体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通过多方元素来让影视产业的产品获得更高的质量,能够更加满足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在这种新的时代发展条件之下,必须要更加关注国际作品,目前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观众对于国外的一些影视作品的需求也很大。如果说中国的影视文化要想能够有更多的受众,就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新媒体技术的助推。 2.4 价值观的传播 在网络科技的助推下,新媒体的普及的前提下,观众更愿意选择影视文化的内容产品作为自己的消遣娱乐方式。这也催生出不同内容形式的影视产品的创作。量变必然会带来质变。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影视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也带动了不良内容的传播。而面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对于影视文化所承载的价值观尤显得重要了。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形象从封建时期的思想迂腐到新中国建立之后再到21世纪的今天,逐渐的发生着改观。随着国门的打开程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入中国,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影视文化的出现自然承载了传播的特性。伴随着新媒体的多样化、便捷化,其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更需要考虑中国文化的传播。由于观众的不断扩大,新媒体使影视制作人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观众的真实感受和建议,并以观众喜欢的方式创作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并且在价值观上应该更加的进行引导。因此,就必须让影视文化的创作者实地考察,充分了解观众需求,了解国情、社会需求,利用新媒体的助推力,传播影视文化内容。 2.5 以品牌优势促进影视文化传播 为了能够获得良好的影视文化的传播特效,新媒体对影视文化传播的助推必须加强影视文化品牌的建立。一个好的品牌可以影响一个公司的发展方向,甚至可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而作为意识形态的影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必须打造个性化的品牌倡议。将品牌注入到整个影视产业与文化传播的各个领域,并形成相应的产业链,以此来带动影视文化的传播,打造“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国形象。在新媒体的助推下,影视文化的传播将利用完整的新媒体传播产业链,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铺展开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文化传播形态和内容,在普世价值观的引导下,将中国的文化得以全方位展现和传播。中国的“高产低质”现象与弱化品牌意识有着直接关联。为了打造自己的影视文化品牌,每个影视文化公司都需要从内容制作,版权管理,发现和宣传的各个环节入手,注重“影视创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影视文化在国际的传播中,更有竞争力,同时更能够为行业增添贡献价值,为国家文化产业的传播带来强有力的助推力。 3 结论 新媒体出现后,影视文化的传播渠道已从过去的电视和电影转向互联网。受新媒体的便利性,流动性和针对性的影响,新媒体已成为人们接受影视文化频道的主要渠道。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电影文化與观众之间的关系距离进一步减少。为了促进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影视文化的传播,我们必须首先全面分析新媒体传播的特征特点,分析其对于影视文化的传播的助推力,其是传播影视文化的好工具。在新时代,新媒体在影视文化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从传播渠道的科技元素的多样化,内容丰富性新颖性,传播效果的生活化与课触摸感,价值观的普世性等各方面呈现出传播策略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新媒体对影视文化传播的助推力还表现在注重影视受众对文化的需求上,以受众的视角来探讨影视文化的传播,以精品品牌的打造在传播中起到的良好效果为根本,以此来呈现影视文化的传播,来呈现中国文化的传播,以做到文化的走出去,经济的发展为根本立足点。 参考文献 [1]佚名.新媒体语境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的空间思维培养[J].测绘通报,2019(1):159-164. [2]佚名.新媒体语境下艺术学科的教学模式变革刍议[J].视听,2019(1). [3]张帅.新媒体语境下影视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J].当代电视,2018(1):87-88. [4]高巍伟.新媒体语境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2). [5]佚名.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戏曲的传播策略——以绩溪伏岭徽剧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145(13):165. [6]王晓英.新媒体环境下的在线教育品牌传播策略探究——以圈外同学商学院新媒体品牌营销为例[J].中国商论,2018(14):18-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