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美新闻发言人个性特征与话语风格比较
范文 沈文倩
【摘 要】本文在阐释中美两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发言人为例,比较两国新闻发言人的个性特征与话语风格。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 个性特征 话语风格
在中国,新闻发言人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是有别于新闻媒体的、特殊的、最直接的政府喉舌,是党和政府、新闻传媒以及人民群众之间互相沟通的一座重要桥梁①。美国学者格伦·布鲁姆在其所著的《有效的公共关系》中则认为新闻发言人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之一,这些公共关系活动常常包含在公共事务、公共信息或公共传播中。②
如此看来,从根本上说,中美的新闻发言人都是政府的代言人,其职责都是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代表的都是政府形象。美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出现于19世纪初,可以说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而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出现晚了一个多世纪,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不管从制度的完善性来看,或是从新闻发言人自身的素质来看,中美两国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基于中美新闻发言人在传播的方式和目的没有什么不同的前提下,由于国情不同、社会制度差异和文化历史的差异,在发布新闻时中外发言人表现出的区别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对中国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到来,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公众对于政务公开的要求日益提高。对于政务的知情权要求,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传播技术手段的扩增,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得政府、组织与公共关系之间的关系在信息传递上产生摩擦,这就必须以一种更好的形式来协调政府的公共关系。新闻发布会这种形式也越来越成为协调政府公共关系的比较好的形式。对美国来说,新闻发布会已经成为很常见的一种形式,成为人们获知政府决策的渠道,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于新闻发布会的质量、新闻发言人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1年“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26小时之后,官方新闻发布会在温州举行。当王勇平被问到“为何救援宣告结束后仍发现一名生还儿童”时,他称:“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之后,当被问到为何要掩埋车头时,王勇平又说出了另一句话,“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这句话一度成为网络热门语言,从这句话至少可以看出三点:一是此发言人专业知识的缺乏。由于现场没有专业人士,他只能根据别人的判断做出非官方且有主观推测的解释,而作为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对“掩埋车头”之类的紧急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第二,虽然新闻发言人作为独立的个人,不可避免地会有个性流露,但优秀的新闻发言人不会过分或强调自己的个性,而是从党、国家和社会的大局出发,准确的传达党或政府的立场。在他们的发言中,主语往往是“我们”。除了必要的斡旋和回避外,以“我”为主语的表态极其罕见,更不能说出“我个人认为”之类的话。同时,在语言表达上,新闻发言人要尽可能避免出现明确彰显个人能力的表述。但这并不妨碍新闻发言人有自己个性化的语言风格。③第三,是语气中包含的冷漠,在这样重大的事件发生后,公众、媒体急切地想掌握最新鲜的后续报道、救援情况、事件起因等,发言人在向公众汇报最新进展的同时,作为一个“人”也应该体现出自身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表演”出的,而是作为新闻发言人、或者说作为一名公民该有的,作为一名新闻发言人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更应该表现出其供职单位的情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这样评价王勇平的表现:“应该说在当时的舆论氛围下,一个新闻发言人能够不回避,能够坦然面对记者前所未有的逼问,没有怒发冲冠离席而去,已经相当不错了。然而由于缺乏媒体的从业经验和传播素养,也犯了一个资深发言人不该犯的低级错误,没有体现发言人在媒体和公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他的这一席话反映出新闻发言人在中国的困境——如果说不回避问题都是值得称赞的话,那么中国的新闻发言人除了作为政府的“发声工具”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笔者认为,中国的新闻发言人目前还不需要“个性”。语言或者人格上的个性都是在牢固的基础上发展的,新闻发言人的真正问题不是有没有个性,而是其是否回归了制度所规定的职责本位。但凡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的工作无非两项,即发布消息和回答提问。而既然诞生于政务公开的原则之下,那么在任何一个新闻发言人那里,面对受众,真诚才是他最有力的武器。是否真诚,足以决定新闻发言人乃至整个制度的姿态。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国的专职新闻发言人不多,且新闻发言人基本上是由各部门的负责人或代表担任,他们一般对政府部门和团体组织工作较为熟悉,但缺少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不懂得媒体的需要,在新闻发布技巧和如何处理与记者的关系上尚显稚嫩。④作为政府信息传播者,新闻发言人虽然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或岗位,但缺乏对这个角色的自我认同和对它所应承担责任的理性自觉,久而久之,新闻发言人就会懈怠,政府新闻发布机构的功能就会退化,其结果是又退回到了从前的老路上去。⑤
2012年8月28日,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Victoria Nuland)2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谈及钓鱼岛问题时,将钓鱼岛称为“尖阁诸岛”,即日本当局对钓鱼岛及其周边附属岛屿的称谓。纽兰自2011年5月27日起接任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在数十年的从政生涯中,她有足够的发布经验,是经验老道的新闻发言人。此记者会中,中国记者冉维对纽兰的6个追问让她陷入了“恐慌”与尴尬,提问的过程如下:
冉维:美国到底对于钓鱼岛的英文称呼是什么?是钓鱼岛中文的拼音(Diaoyu)呢,还是日本的尖阁诸岛(Senkakus)的发音呢,还是两个皆可?
纽兰: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请等一下,我查一下我的“作弊小抄”……(一分钟左右比较尴尬的静寂后)美国对钓鱼岛的英文官方名称是它的日文发音Senkakus……嗯,我们在这一问题上不持立场。
冉维:美国同时又说,《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这两个立场是否矛盾?
纽兰:这是因为钓鱼岛在作为冲绳的一部分被美国归还后,就处于日本管辖之下。
(经过随后互不相让同时抢着说话后,停顿大约5秒钟。)
冉维:美国到底是否认为钓鱼岛是日本领土?
纽兰:我们在这一问题上不持立场。
冉维:美国是否认为钓鱼岛处于日本管辖之下?
纽兰:下一个,下一个……
笔者从纽兰的略显急躁的回答中分析出美国新闻发言人的个性特征和话语风格。第一,政治立场非常确定,纽兰并没有带着自己的立场或者观点去发表言论,她所有的言论都是为自己的主人——总统服务的。哪怕观点或立场本身有多么站不住脚,哪怕她自己对此其实也是心知肚明,她还是必须站稳立场。虽然她的回答显得很慌乱,逻辑上她的回答漏洞百出,甚至让人怀疑她的专业能力,但是至少至始至终她都没有“失职”。第二,善于制造幽默效果、控制议程和气氛。冉维的第一个问题就难倒了这位新闻发言人,但是她能在那么紧张的情况下,用“作弊小抄”这样较为幽默的语言调控尴尬的气氛。可以说,充分利用人际传播手段,善于控制发布会的进程和气氛,也是对新闻发言人的基本要求。第三,不说大话、套话,纽兰作为一名有丰富经验的发言人,在这场“交锋”中虽然没有出彩的表现,但是至少没有说“废话”、“空话”。而且笔者了解到,发布会结束后纽兰让助理主动和冉维联络,愿意进一步答疑,这显示出了美国新闻发言人的气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新闻发言人就扮演着具有议程设置功能的“把关人”(gatekeeper)这个角色,新闻发言人制度中,政府作为掌握主要信息源的信息提供者,实际上已经将“把关”放在了媒介组织之前。在现代社会,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社会信息,政府新闻发言人在进行新闻发布时,实际将“把关”把在了媒介组织之前。“把关人”有两种性质的行为,即信息疏导和信息抑制。“把关人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传播行为,一是抑制行为,即不允许某些信息进入传播渠道,或使某些已经进入传播渠道的信息停止流动;二是疏导行为,即让另一些信息进入传播渠道。”⑥美国政府实行的是信息疏导,在关键时刻,这种方式往往能够有效地化解矛盾,渡过危机。从西方国家的实践来看,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一种有限的信息源,作为一种润滑油,协调政府和媒体以及公众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隐蔽地引导舆论。⑦而中国实行的是信息抑制,虽然在对内和对外的新闻发布活动中,这种方式多次令政府陷入被动的尴尬境地,但是历史还在反复地重演。另一方面,媒体是新闻发布中的特殊受众,当政府新闻发言人对公众关心的重要信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时,媒介和发言人实际上形成博弈关系。□
参考文献
①杜江:《新闻发言人理论与实务》[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38-43
②[美]格伦·布鲁姆 等著,《有效的公共关系》[M].华夏出版社,2002:410
③陆璐、颜彦:《应对新闻媒体方法与技巧》[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④靖鸣、刘建明:《实用新闻发布学》[M].新华出版社,2009:108
⑤程曼丽,《新闻发言人亮相是政府信息传播系统建立的开端》[J].《新闻与写作》,2005(5):20
⑥宋林飞:《社会传播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05
⑦曹越,《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历史与现状》[J].《新闻记者》,2003(7)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
责编:姚少宝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