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黄远生的新闻思想探析名记者的成功之道
范文 于小菲
【摘 要】黄远生是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采写新闻通讯见长,被称为“现代新闻通讯奠基人”。在黄远生的作品中包含的一些新闻思想对新闻工作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黄远生新闻作品中体现出的新闻思想出发,分析如何成为一个名记者。
【关键词】黄远生 名记者 新闻思想 新闻理论
黄远生(1885—1915),原名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德化(今九江)人,是民国初年新闻界的一个“奇才”。他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黄远生作品中包含的丰富的新闻思想和理论,对当今的新闻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对新闻工作者成为名记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名记者的标准
民国初年,在中国新闻事业短暂繁荣时期,诞生了一批著名记者,如邵飘萍、黄远生、范长江、邹韬奋等。那么何谓名记者呢?最简明的解释就是有影响力、有知名度,能够写出优秀新闻作品并被人熟识的记者。黄远生在短短四年的新闻实践中,他所写的《少年中国之自由》、《忏悔录》、《消极之乐观》等通讯作品反映了时代特征,揭露了军阀统治的恶行,“远生体”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远生之所以能在新闻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被人们公认为民国初年名记者,是与他的新闻思想和理论分不开的。他的作品反映了记者的新闻思想、理念、素养和精神,赋予了作品灵魂,让读者的心灵得到震撼。黄远生以高尚的人格和极富魅力的新闻作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二、针砭时弊,秉公为民
作为一名记者,要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要时刻保持公平正义之心,为民请命,反映民生疾苦。黄远生在《少年中国之自由》中指出:办报应“主持政论公理,以廓清腐秽,而养国家之元气”。他认为报馆作为舆论机关,其使命应为“救国兴邦”。黄远生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加重对人民的压迫剥削,面对国内黑暗混沌的现状,黄远生拿起手中的正义之笔,矛头直指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政府:“袁总统者,在世界历史上虽永不失为中国怪杰之资格,而在吾国历史上,终将为亡国之罪魁。”他抨击袁世凯禁锢言论的行为,直言“自由不及前清远甚”。黄远生秉持着一颗公心,上至总统,下至官僚,他都敢斥敢言,想人民之所想,说人民之想说,他是一个战斗在前线的正直爱国的新闻记者。
目前从事新闻工作的名记者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许多记者不敢发挥自己手中舆论监督的权利,不去监督掌权的核心部门,不去监督政府官员的权利使用,而是将目光集中在一些都市生活、家长里短上,那么新闻记者的价值又何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一个人都是新闻事实的记录者,要想成为名记者,就不能固步自封。黄远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直言痛斥,向人民报告真相,正因他这种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让他成为大家公认的名记者。每一个新闻记者都应牢记新闻专业主义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三、真实报道,不求名利
新闻最重要的就是真实,黄远生一直把真实报道事实作为自己的准则。他在《忏悔录》中写道:“以今法作报,可将一无辜善良之人,凭空诬陷,即可陷其人于举国皆曰可杀之中。盖一人杜撰,万报腾写,社会心理薄弱,最易欺蒙也。至于凭臆造论,吠形吠声,败坏国家大事,更易为矣。”他强调:“夫新闻,以报道真正之事实为主。”“夫理论之根据,在于事实。”由此可见,他对真实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他反对根据传闻写新闻,道听途说地报道,反对“逞臆空谈,胜其口说”,而是要用事实说话。因此,黄远生十分重视采访工作,在撰稿前搜集一手资料,判断事件的真实性后才加以评论和报道。林志钧在《远生遗著》序中说:“评论一个人或一回事、一种问题,他都分析得很清楚,研究得很详细,不存成见,公平评论的气度,亦是很可佩服的。”
记者的报道对社会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记者要有职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记者应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在报道中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能讲假话。记者因其职业的特殊性,能广泛接触社会,结交社会上各个领域的人,记者要想报道出优秀的作品,要依靠群众的力量,了解事实的真实情况。然而,正因如此,很多记者利用工作之便,为谋取个人的私利,抛弃作为记者的职业道德,违背良心报道假新闻,这种案例屡见不鲜。所谓的名记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报道讲求真实,真实地报道,保持住真实的底线是记者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也是成为名记者的基本要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求真求实是每一个记者的追求目标,只有“真”才能取信于民,只有不被名利蒙蔽了双眼,才能有资格配得上记者的称号。
四、储备知识,精于业务
黄远生在《忏悔录》中提出新闻记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所谓“能想”,就是“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所谓“能奔走”,就是“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所在,以时访接”;所谓“能听”,就是“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所谓“能写”,就是“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风度”。黄远生这些做好记者的观点,今天看来仍有价值。采访是记者最基本的业务能力,黄远生善于思考材料,捕捉采访时机和细节,从明察暗访中获取新闻真相,他对新闻业务的精细,对知识储备的全面,以及迅捷的思考能力促进了他的成功。黄远生为我国的新闻通讯这种新闻体裁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较之前的新闻消息或通讯的雏形相比,更加善于抓重大政治问题报道,文风更通俗,语言半文半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远生体”。
记者,常被称为“杂家”,想要当一个名记者,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不断更新,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这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阅历对于记者来说很重要,知识的积累能够增进记者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同时也能促进记者业务水平的进步。作为记者,脑子一定要灵活,要懂得变通,多思考,多分析。要勤于跑动,不去调查采访,坐在电脑前写新闻的不能算是记者,更没有发言权。还要能触类旁通,能举一反三。同时写出的文章要生动,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除此之外,记者一定要扎根到群众中去,开阔眼界,既做杂家又做专家,提高独立采访的能力,同时锻炼在特殊情况中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在写作风格上勇于创新写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同时,还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结语
我国的新闻事业在发展,记者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更应该是名记者辈出的年代,然而被大家公认的名记者、好记者却是寥寥。记者是新闻事业中的重要力量,名记者越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度就越大。对于名记者的培养,除了作为土壤的各大新闻院校在新闻基础知识及业务上的教育和指导,无论是校园里的新闻学子还是新闻岗位上的工作者,都要目光远大,摒弃贪欲,勤于实践和学习,把握机遇,要有决心和信心勇攀名记者的高峰。期盼每一个记者都能够把成为名记者当做自己一生的追求和目标,为中国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①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②梁启超:《远生遗著》[M].商务印书馆,1984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责编:周蕾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