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地方都市报新闻标题口语化现象探究 |
范文 | 曹建中 [摘要]近年来,国内各类地方都市报为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吸引受众、增加发行量,在新闻标题上突出口语化,地方都市报新闻标题口语化现象日渐突出。“文好题一半”,要制作一个吸引读者的好标题,可以巧妙运用拟人、比喻、对仗、设问等各类修辞手法;多用、活用动词增强感染力;用新闻报道中口语化的直接引语做标题;使用方言,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地方都市报;新闻标题;口语化现象 一、地方都市报新闻标题口语化现象日渐突出 (一)地方都市报新闻标题口语化现象的产生 常言道:“文好题一半。”作为新闻语言重要内容的新闻标题,不仅是新闻作品的灵魂,更是报纸版面的“眼睛”。制作精妙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不仅使新闻报道大为增色,而且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好的新闻标题能让人过目不忘、记忆犹新。 近年来,国内各类地方都市报为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吸引受众、增加发行量,在新闻标题上突出口语化,地方都市报新闻标题口语化现象日渐突出。这一现象引起了新闻业界和高校新闻传媒专业人士的关注,并对此开展了专门研究,从理论上不断完善新闻标题口语化,推动都市报新闻标题口语化的发展。 (二)地方都市报新闻标题口语化的优点和作用 一是口语化标题朗朗上口,引人注目,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当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自媒体、网络盛行的大背景下,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捷。传统纸质媒体要想让其传播的信息被读者注意到,必须要在新闻标题制作上狠下功夫,而朗朗上口的口语化标题极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进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如,《皖东晨刊》2013年4月1日一篇报道的标题——“出门吃个早饭,把5岁儿子弄丢了”,读者看了这个标题肯定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出门吃个早饭怎么能把孩子给弄丢了?”“孩子最后找到了没有?”,进而吸引读者通过阅读新闻正文了解缘由。原来孩子是在家长吃早饭时不经意间被小朋友的小滑车吸引走了,最终在民警的帮助下找了回来。 二是口语化标题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直接提示新闻报道内容,让读者迅速了解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媒体的受众广泛,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新闻标题用词如果过于专业或抽象,会给一部分读者造成阅读和理解障碍,让这部分读者敬而远之。而口语化新闻标题则是用大众耳熟能详的词语概括提炼出新闻内容,使读者通过阅读标题就能迅速理解新闻正文所要讲述的内容。如《皖东晨刊》2013年2月1日一则新闻的标题:“电视购物近期投诉增多,滁州市消协发布今年第1号消费警示(引题)‘吹字当头,电视购物陷阱重重(主题)”。读者看了标题就知道这篇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由于近期电视购物投诉增多,滁州市消协发布今年第1号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谨防在电视购物中上当受骗。 二、《皖东晨刊》新闻标题口语化的新闻实践 创刊于2004年7月份的滁州日报社《皖东晨刊》是一张覆盖皖东地区450万人口的地方都市类报纸。自创刊以来,《皖东晨刊》一直秉承“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办报宗旨,一切以读者为中心,始终坚持“三贴近”,不断提高办报质量和办报水平。自2012年起,《皖东晨刊》开始重视对地方都市报口语化标题现象的研究,在采编过程中注重新闻标题口语化制作的新闻实践,深受读者好评。 《皖东晨刊》在新闻标题口语化新闻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增强意识,全员参与。《皖东晨刊》编辑部在学习借鉴国内地方都市报口语化标题的基础上,要求全体采编人员提高认识,增强意识,责任到人,把新闻标题口语化的要求贯彻到新闻采编工作的全部流程中。二是加强研究,不断探索。《皖东晨刊》编辑部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对国内地方都市报,尤其是省城合肥及周边城市南京等地的《新安晚报》《安徽商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等影响力较大的都市报口语化标题的学习和研究。借鉴这些都市报口语化标题制作方法与技巧,并通过编前会、记者例会、业务学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把地方都市报口语化标题制作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全体采编人员,在新闻采编工作实践中不断运用,并加以总结完善。三是定期评比,扎实推进。为进一步将新闻标题口语化落实到报纸版面上,《皖东晨刊》编辑部积极争取报社支持,定期开展“十佳口语化新闻标题”评比表彰活动,以评比表彰促学习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皖东晨刊》的办报质量和办报水平,最终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支持和信任。 三、地方都市报新闻标题口语化制作方法与技巧 近年来,《皖东晨刊》把新闻标题口语化制作作为新闻战线“走转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地方都市报成功经验以及新闻业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皖东晨刊》办报实际情况,不断推进新闻标题口语化制作,逐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闻标题口语化制作方法与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口语化标题中巧妙运用拟人、比喻、对仗、设问等各类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原本普普通通的新闻标题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平易近人,而且能增强新闻标题在语言上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更加耐人寻味,也给新闻主体增色添彩。如2013年1月30日《皖东晨刊》一则气象新闻的标题为:“今日暖阳暂‘退场,明起小雨来‘接班”,就运用了拟人和对仗两种修辞手法,其中拟人修辞手法中用两个动词“退场”“接班”来描述天气睛雨交替,非常贴切形象,通俗易懂。又如,2013年4月24日《皖东晨刊》刊发的一则消息标题为“滁城七处重症积水点将‘动手术”,2013年5月14日《皖东晨刊》一则消息标题为“主板被盗,小区30部电梯‘集体罢工”,2013年6月14日《皖东晨刊》刊发的消息:“滁城第十批背街小巷将‘整容”,这几篇新闻的标题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原本普普通通的新闻事件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传播力。 (二)口语化标题中多用动词、活用动词,让新闻标题呈现出一种动态感,感染力得以增强,读者阅读标题即能在眼前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吸引其阅读新闻正文。如:2013年3月12日《皖东晨刊》一则消息的标题:“我市与北京物美超市签订农超对接协议(引题)小岗农产品‘端上首都市民餐桌(主题)”。这则消息报道了滁州与北京一家企业合作,将小岗村的农产品直销到首都北京一事,原主标题为“小岗农产品将直销首都北京”,修改后的主标题中用了一个动词“端上”,立马让新闻标题增色不少。又如:2013年4月9日《皖东晨刊》一则消息的标题:“我市建筑领域清理拖欠工资亮出‘成绩单(引题)一批老赖被‘踢出滁州建筑市场(主题)”。这则消息报道了滁州对建筑领域进行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清理整顿,一批未能及时支付民工工资的企业被清退出滁州市场。主题中用了一个动词‘踢出,十分抢眼,而且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表达对这些不诚信企业的不满、对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对被拖欠工资民工的同情,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三)用新闻报道中口语化的直接引语做标题。引用新闻报道中人物的原话或将其原话加工提炼作为新闻标题,简洁朴实,一目了然,贴近群众生活,极富生活气息,使读者在产生亲切感的同时,也增加了对新闻报道的阅读兴趣。如2013年5月30日《皖东晨刊》一则新闻标题:“70岁姐姐照顾瘫痪妹妹38年,只为她心中坚定的信念(引题)‘我一辈子都不让你孤单(主题)”。姐姐三十多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妹妹,新闻事件本身就能感动读者,用姐姐朴实的话语“我一辈子都不让你孤单”直接作主题,更能让读者对姐姐心生敬佩之意的同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四)口语化标题中常使用方言,让读者深感亲近亲切,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地方都市报发行覆盖面一般有一定的地域性,其服务的受众自然是常年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们。地方都市报在新闻标题中使用体现地方特色的当地地方方言,表达的效果有时不仅是普通话所无法比拟的,而且能让读者深感亲切亲近。此外,新闻标题中使用方言与新闻的接近l生特征也是一致的。如《皖东晨刊》2014年8月28日一则新闻的标题:“我市公积金异地担保贷款购房已开展12年,异地房产抵押贷款目前难以实现(引题)使用公积金异地购房有些‘不称手(主题)”。“称手”一词是皖东地区的方言,意思是“某种工具使用起来比较顺手”,这篇新闻报道口语化标题中恰当地使用了皖东地区的地方方言,让读者在了解到“公积金异地担保贷款购房已开展12年,但异地房产抵押贷款在滁州仍难实现”这些新闻信息的同时,也拉近了新闻报道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方法外,《皖东晨刊》在新闻标题口语化制作中还时常运用嵌入成语、俗语、网络热词,以及标题押韵、引经据典等方法与技巧,不断增强口语化标题的吸引力和媒体的传播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此外,在口语化新闻标题制作中还要把握以下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口语化标题要与新闻内容一致,必须准确真实,这也是对所有新闻标题制作的要求。口语化新闻标题必须能概括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做到题文一致,不能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哗众取宠,刻意地拔高新闻标题,这样做只能让读者心生厌烦,最终失去读者。二是口语化标题制作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勿一味地追求吸引读者眼球,陷入低俗、媚俗的怪圈,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社会好风尚。 总之,地方都市报新闻标题口语化现象是在都市报发展壮大的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符合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其优点和作用不言而喻。作为地方都市报的新闻采编人员,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新闻标题口语化制作的方法和技巧,为提高办报质量、吸引读者、服务受众作出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滁州日报社) 责编:周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