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气象灾害报道的融媒体呈现
范文 周文丽
【摘 要】气象灾害往往发生急,在报道过程中,既需要迅速传递权威信息,又需要深度挖掘典型人物、故事,还需要在持续的灾害影响中不断更换新的角度与重点。利用好融媒体的优势,才能让气象灾害报道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有亮度。
【关键词】气象灾害; 融媒体;呈现一、气象灾害融媒体报道的优势
(一)融媒体报道兼具“速度+深度”
当气象灾害来临时,天气进展、受灾情况、险情发布是最重要的信息。这一类信息的发布,需要借助新媒体实现第一时间推送。
如,2016年7月,合肥地区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雨,巢湖流域启动防汛应急I级响应,抗洪形势严峻。针对此次抗洪抢险,江淮晨报新媒体官方微信强势发力,微信头条持续一周关注抗洪抢险信息。从7月2日-9日,官方微信发布抗洪消息26篇,头条7篇。总阅读量150万,7篇头条阅读量超90万,总点赞数破万,总评论数破5000条。
对于这一类信息,传统媒体能做什么?仅仅是对信息进行“滞后”的发布?不是,追求“快”之外的“深”,让报道有“营养”是其优势所在。
从7月8日起,合肥市启动每日汛情发布制度,通过发布会对汛情进行通报。江淮晨报抓住这一机会,坚持每天做好汛情通报报道,对水利专业知识进行解读,并将其转化为通俗语言让读者了解抗洪形势。
在7月9日见报的《合肥汛情或将持续至中秋节》一稿中,记者通过对水利部门负责人的采访,解读当时的抗洪形势。经过记者的采访,“今天巢湖水位或达历史最高水位12.8米”、“进水量远远大于出水量 巢湖正遭遇‘外忧内患”、“天晴不意味着结束危机 合肥汛情或将持续至中秋节”等数据之外的新闻点通俗易懂,让百姓了解到抗洪形势不同于往年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有助于百姓对抗洪工作有更清晰的理解并有心理准备。
(二)人手紧缺情况下实现内容供应最大化
气象灾害报道中,人手紧缺是获取信息过程中的难点。因为记者数量有限,且气象灾害影响面大,记者移动困难,采访空间受限,所以产出的新闻量不足。所以,通过融媒体报道,可以实现多元化的内容供应,让报道全天候、多形式。
如,2018年1月,合肥连续遭遇3场大雪,新闻报道在热闹与艰难中展开。江淮晨报全体记者深入一线采访,进行24小时全程报道,全媒体作品滚动刷屏。
在1月4日-10日的连续7天里,20名记者、十余名编辑,采编合力共呈现了49个整版的多角度、版面有冲击力的抗击暴雪报道,并与新媒体通力合作,及时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新媒体作品。
在1月24日、1月27日两场连续大雪中,江淮晨报全媒体产品频出,共发稿44个整版。新媒体直播滚动持续数日,制作大量新媒体海报、视频、H5作品,体现大雪报道中的融媒体合力。
(三)受众多元需求下实现内容供应的丰富性
新媒体的新鲜与活跃、纸媒的严肃与深度、图片报道的直观与冲击力,新媒体海报的创意性、短视频的现场感、H5的互动性……在气象灾害报道的过程中,随着关注的受众数量增加,灾情的进展过程中信息的不断涌入,受众需求也必然多元,由此,报道的选题和角度多元,呈现方式多元,才能为报道增色。
如,江淮晨报在2018年1月大雪报道中推出的H5作品《雪中最美身影 请为他们打call》,融入“弹幕”这一流行元素与“打call”这一热门词汇,互动性强,效果佳。二、气象灾害融媒体实践的案例分析
(一)一次采集多元呈现
暴雪夜,合肥发生了什么?打破早报截稿时间的限制,江淮晨报在2018年1月24日晚上布置了重点选题:“探访凌晨四点的合肥雪夜”。派出多路记者,探访1月25日凌晨4点,各行各业在寒夜里做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奉献。
在此次雪夜探访的采写队伍中,文字记者不分男女均踊跃上阵,图片记者、视频记者以照片、视频、航拍等多种形式,连续进行了6个多小时的素材采集。第二天上午,江淮晨报推出系列新媒体作品:
海报作品:“矗立 只为你指明归途”、“躬身 只愿你通行无忧”、“坚守 只想你一路平安”、“辛劳 只盼你珍惜付出。”四组海报呈现出雪夜不同行业工作者的特殊姿态,视觉冲击力极强,内容感人,配以“你见过凌晨四点大雪夜的合肥吗?辛苦一个人、温暖一座城”的说明,在朋友圈广为传播,引起市民的广泛共鸣。
海报作品:“守护合肥 我们一直都在”,选取在风雪中劳作的几名老年工作者的特写,让网友为之动容,配以“感恩 感动 感谢”的说明,引导社会感恩的氛围。
视频海报作品:以江淮晨报头版封面形式,制作新颖的视频动态海报,剪辑不同人的顶风除雪动作,制作精良,流畅悦目。
纸媒报道:1月26日见报《凌晨4点 他們坚守雪夜合肥》,以动人的故事、富有冲击力的图片、真挚的面孔、朴实的话语,呈现一个个人物以及他们岗位背后的故事。
这一组在第一天滚动“刷屏”,第二天见报的作品,均由当夜“凌晨四点策划采写小分队”完成,文字、摄影记者仅有5人,却通过一次采集的素材,实现了后方编辑团队24小时以上的滚动作品呈现。
(二)用新媒体语言增添活力
同样在2018年1月的暴雪报道中,现代快报1月5日中午发布的一则微信《“一夜雪无”让南京成网红,全国都在羡慕!然而,扫雪办却被投诉了……》在网络广泛传播。据现代快报1月6日报道显示,该条微信发布后6个小时,阅读量超过百万。获得12500个点赞,网民刷屏的点赞评价,肯定了这条微信稿的成功尝试。
跳出常规报道除雪铲冰工作的艰辛,这篇微信稿用幽默的语言,正话反说的俏皮,用“玩笑”打开正面报道的话题,增添了参与感,也让正能量的传播有了新的活力与形式,自然且轻松,引发市民的共鸣。通过这样的报道,常规角度有了全新活力。
(三)融媒体报道“各显神通”
对于气象灾害这一类动态报道,需要抓住时机转变角度与方向。实现这种转向往往需要抓住最佳时机,然后通过融媒体合力完成。
如,2018年1月大雪持续,1月6日周六,从1月3日启动的大雪报道已经高强度连续推进72小时,大雪报道也在各媒体连续的24小时滚动报道中新意渐失。道路除雪工作告一段落,交通影响逐渐解除,正能量人物报道数日“刷版”,天气形势没有大的变化。此时,大雪报道如何继续?
进入此阶段,江淮晨报采访中心在选题讨论中发现,随着最关键的交通影响、除雪典型人物报道告一段落,可以将目光转向此次受灾严重的城市绿化。
1月6日,江淮晨报记者采访了园林部门,发现在此轮大雪中,合肥行道树香樟是受灾最严重的树种。
当日上午,江淮晨报快速发布精心制作的一幅“救救香樟树”网络海报,经微信朋友圈传播后,引起广泛关注,网上接力转发达数万人。
同时,记者深入采访园林部门、对话专家、对灾情进行梳理统计。并对锁定的新热点进行多方采访,对典型故事进行深入报道,于1月7日推出独家策划“全城接力救香樟”——主稿为《全市超十六万株树断枝 两三年才能恢复 昨八千多人上路保绿,晨报救救香樟树活动,引数万人接力转发》。由此,对除雪现场的重点报道也转向了除雪护绿主题。通过融媒体接力,成功切换宣传报道重点。三、气象灾害报道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 )从业人员融媒体意识的培养
在多次的气象灾害报道中,采编团队明显感觉到,前方记者融媒体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了融媒体产品的数量与质量。
在江淮晨报雪夜凌晨四点的策划报道中,一组文字+摄影记者的两人组合表现突出,由于他们的融媒体意识强,贡献了直播、视频、图片、文字等大量素材,产出质量与数量远超其他记者。
所以,融媒体的实现并非只是在架构上、产品形态上做调整,前方记者的融媒体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一些融媒体新闻产品中我们看到,一些媒体虽然也在制作各种各样的新产品,但苦于没有内容支撑,后方人员如烹无米之炊,做出的产品也空有其表,嚼之无味。
(二)从业人员融媒体技能的培养
对于一些地方媒体而言,融媒体探索首先需要人才与技术的支撑,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一方面让更多的人学会基础的融媒体产品制作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矛盾:想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人才难觅,成本较高;如果没有专业人员,高质量的产品无法制作。
解決这一矛盾,可先通过本单位对新媒体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确保基础工作能优质高效完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外包形式来完成。
(三)通过绩效调整吸引采编人员拥抱融媒体
通过绩效调整,政策倾斜,让采编人员了解报社的需求。对于“一次采集多元呈现”的优质素材,也应有多重绩效、及时的总结评价,承认其价值,对一线采编人员加以鼓励。
(作者单位:江淮晨报社)
责编:姚少宝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8: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