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析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民生新闻的新变化与新发展 |
范文 | 雷走宏 【摘 要】新媒体,是当今经济、科技和传统媒体的局限性三重作用下的产物。作为媒介生产内容中坚力量的民生新闻,在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下,又该如何应对、如何改变呢?本文将简要分析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民生新闻的新变化和新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民生新闻 新变化 新发展 对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的出现无疑瓜分了市场份额,但不得不承认,更快、更自由、更个性的“新特点”更能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此外,新媒体“新”的地方不仅仅是平台,内容生产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仅分析民生新闻这块儿内容。 一、民生新闻概述 1.民生新闻的缘起。我国民生新闻最先出现于电视媒介。1993 年央视《东方时空》子栏目《生活空间》被认为是电视民生新闻雏形,2002 年南京城市频道开播《南京零距离》,开启了民生新闻节目先河。民生,根据古代概念,即百姓的生计。从政治角度出发,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百姓组成,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切实保障好百姓的利益、关注百姓生活、给予百姓合理合法的维权和开拓视野的渠道,是大众媒介应尽的义务。 2.民生新闻的特点。有学者提出,传统新闻学领域对于新闻体裁样式的划分都是遵循着单一的标准,民生新闻严格意义上不应当算是一种新闻体裁。对此,笔者持反对意见。我国民生新闻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互联网进入中国,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同步发展的。因此,这种传统观点放在凭借网络技术支撑的新媒体时代是已然过时的,民生新闻具有历时性。 其次,民生新闻,是媒体专门针对百姓生活而进行生产的内容。简而言之,凡是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都算民生新闻。因此,民生新闻是最具人文关怀的一种新闻体裁。 此外,从报道手法上看,民生新闻内容的采写不仅需要有平民化的视角,还需要处在客观立场,投以亲民的写作风格和语言风格。整体上是服务于百姓又独立于百姓。 二、新媒体背景下民生新闻的新变化 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竞相开放,必然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与传统管制机制的媒体相比,新媒体因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民生新闻在自由度和参与度上都有明显新变化。具体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的采集从指定转向民主。传统的民生新闻过多地报道百姓生活、生存的现状和环境,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人们安居乐业、一派祥和的社会风貌,有明显“交成绩单”和“挑选”的痕迹。而新媒体背景下,媒介根据百姓的“反映”,生产出能够表达民意的、维护民众利益的民生新闻。 2.拓宽了信息的传播平台。传统媒体虽说是主流媒体,但信息传播毕竟受到各方条件限制,而新媒体的出现,无疑是分流了多而杂的信息内容,拓宽了传统“三足鼎立”的传播渠道和平台。 3.加深了信息互动的层次。民生新闻最早出现在电视媒介,“机—人”的单向观看模式必然会缺失互动。到了广播民生新闻阶段,受众可以通过热线参与其中,“机—人”模式被打开缺口。而到了新媒体时代,一个网络平台联通着无数的网民,出现“机—人—人”“人—人—机”等多样化、多触点、多层次的互动模式。 4.向受众提供公共的话语空间。人类社会是复杂关系交织成的网,各种活动都是受限的,而在网络空间中,对日常自由和人际交流的限制被打破,大家都能平等地在虚拟的公共平台里活动。新媒体重要的社会贡献之一便在于其借助虚拟空间,通过每次生产的信息内容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个公共的话语空间。 三、新媒体背景下民生新闻的新发展 1.减少娱乐化,增加地方民族特色。无论是传统媒体或是新媒体,泛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轻则能够达到娱悦大众的目的,重则会使受众养成依赖,从而丧失自我调控能力。对于民生新闻来说,因其栏目性质与民众联系紧密,且仍旧残留着一些“魔弹论”后遗症,适当减少娱乐化内容不仅能够尊崇民生新闻的理性题材,还能正确引导受众的价值观。 我国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若日常的新闻栏目中能够出现结合地方特色的本民族民生新闻(比如方言类民生新闻、民族习俗类新闻),势必能加强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忠实受众,从而保持稳定的收视率。 2.避免题材雷同,拓宽年长受众群的视野。对于民生新闻,媒体的报道大多青睐于百姓维权这一块儿,主要是因为这类型的民生新闻比较有深度,有可挖掘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并不是每个百姓每天都想着维权,因此媒体的报道要有目的性,这就要求记者在采写之前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明确的视角判断,多出创新的民生新闻内容,减少雷同的、重复的。 而在老一辈的受众群当中,网络技术普及程度受限,那么可以采取在传统媒介上呈现汇总式夹叙夹议的民生新闻,比如在讲述一个民生事件的同时,举出近些年发生的相类似的事件,做一个历史的铺述和事件对比,向信息接受渠道有限的老一辈受众提供增长见识的机会。 3.革新传播形态,打造育儿新模式。我们常见的民生新闻形式基本以文字稿件或声画呈现为主,长期以来容易忽略一个问题:青少年儿童看不懂。在互联网低龄化的当下,青少年儿童对热衷游戏远高于对新鲜事件的思考,那么革新民生新闻的传播形态,从儿童对色彩和画面的敏感度出发,采用动漫新闻或者图片新闻报道不失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发展新形态。同时,家长也能将漫画或图片民生新闻的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对于新媒体平台而言,则可以加入声音元素,通过刺激青少年儿童的听觉神经来激发其对民生新闻的兴趣。 综上,在快而杂的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只有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才能永葆青春。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柳溪.“新”媒体“新”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策略[J].电影评介,2013年1月.第76-79頁;[2]陆学莉,孙玲.新媒体背景下的民生新闻传播优势:变化趋势和路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第189-194页.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