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范文 | 张祎 【摘 要】新的传播生态下,舆情越来越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市场对于专业性的舆情人才需求不斷增长。因此,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应该以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舆情研究发展的需要为契机,构建合理的舆情课程体系,培养舆情方面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校 舆情 危机管理 网络舆情是现实社会中舆情在网络上的映射,与现实舆情一起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社会对于专业性的舆情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因此,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应该以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舆情研究发展的需要为契机,构建合理的舆情课程体系,培养舆情方面专业人才。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 1.构建合理的高校舆情课程体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迅速崛起,在新媒体平台上,信息每天在以几何倍数增长,这就使得社会公众对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及时,表达意见的渠道更加多元,沟通交流的方式更加多样,因而,线上线下的各种反映社情民意的舆论场极其活跃,舆情随时可能形成,舆情方面的研究人才和应用人才已经出现短缺。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大力培养优秀的舆情专业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2.构建合理的高校舆情课程体系是舆情研究发展的需要。国家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一些突发的甚至是难以预见的问题不断发生。另外,网络的发展俨然使整个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这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也为国外敌对势力提供了便利,他们虎视眈眈,利用技术优势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从未停止。因此,加强舆情的研究,重视舆情的分析和引导,建立健全舆情机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全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3.构建合理的高校舆情课程体系是舆情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设置是高校教学计划的核心,是高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它为人才培养设定了目标,并通过课程将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高校应该以社会对于舆情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并且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具有前瞻性和持续性,直接指向社会对于舆情的研究、引导和治理需要。 2.以舆情传播规律为依据。新媒体时代,由于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舆情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呈现出树状传播、放射性传播等方式,网络舆情不仅能够快速扩散、反复出现,而且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深刻影响,在众多的传播载体中,网络在舆情的传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高校舆情课程体系建设要充分把握新媒体时代的舆情传播规律,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其他文科类的专业不同,舆情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高校应该以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好支持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要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的原则,以理论课程为基础,加强实践环节,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社会形势的评估,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上对于舆情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课程体系建设的举措 1.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新媒体时代,高校的舆情课程体系建设应当根据舆情专业特点,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舆情课程体系建设要将基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开设新闻学、传播学、舆情学理论课程,使学生对舆情的概念、特点、传播路径等有系统的认识,能够分析舆情对于国家、社会乃至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为实际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其次,加强新媒体技术相关的课程,因为现阶段新媒体已经成为用户接收、生产、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舆情传播的主要方式,熟知新媒体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应对与控制舆情;第三,要开设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舆情案例分析、危机应对等应用性课程,并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处理、应对危机的能力;第四,要加强实践环节,与媒体、企业、政府机关等建立广泛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使其能真正面对舆情工作,而不是纸上谈兵。 2.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舆情课程体系要与其他文科类课程相区别,突出应用性学科特点,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一要立足课程实际,构建新的教学观。要在教授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强调学生能力和完善人格的和谐发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形成新的学生观。以舆情课程特点为依据,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三要体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在课程设计上由追求系统性和严密性向课程形式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评价指标科学,评价过程公正。 3.加强教师队伍素养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舆情课程体系的重要保证。新媒体时代,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关系,而是双向的交流互动、教学相长的关系,这就更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一要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加强职业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担任舆情课程的教师都是新闻学、传播学甚至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师,舆情专业性不强,必须对他们定期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功底与教学技巧。二要创造条件引导专业教师去行业进行挂职锻炼,使他们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工作经验,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三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聘请舆情专业、媒体、机关单位资深的专家学者走进课堂,给学生讲授实际工作知识,使学生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和业界动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灵芝,网络舆情引导与政府治理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