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中国越剧大考》看编辑的基本功 |
范文 | 摘要:《中国越剧大考》多媒体出版物历时六年编纂而成。其中收集资料,采访老艺人,整理图文资料都花了不少精力。在经过多方论证以后,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又进行资源整合,将该产品中的文字部分单独提取出来,出版了《中国越剧大典》图书。然后该社又多次进行资源重组,开发了系列产品,充分凸显了编辑各项能力在出版工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越剧大考;编辑;基本功 1997年,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的编辑在讨论将戏曲节目作为该社主打产品时,有编辑提出浙江还没有一本完整的越剧史,没有最权威的工具书,应该考虑出版这个选题。该社社长高金榜立即拍板,决定先邀请部分戏剧界专家进行选题论证。1998年,该社编辑陈国良和何贤芬来到上海,找到著名戏曲艺术理论家高义龙和卢时俊,和他们探讨出版该项目的可行性。当时两位专家觉得上海刚出版了类似的越剧史,再出版意义不大。但该社将他们邀请到了出版社,把他们的具体设想陈述之后,专家眼睛一亮,觉得用多媒体的方式出版越剧史,在保存和传承越剧艺术上,还是颇有新意。他们认为此举可能对越剧甚至戏剧,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遂决定参与编撰工作。于是该社成立了《大考》编委会。 2004年,《中国越剧大考》多媒体出版物问世。2006年,该社又将该出版物中的文字资源进行整合,与浙江文艺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中国越剧大典》图书。随后,根据市场反应,该社将原来《中国越剧大考·戏曲篇》里的近700首经典唱段,经再次筛选,进行重新组合利用,分别出版了“三花一娟”系列CD专辑、“中国越剧流派”系列CD专辑、“中国越剧小百花”系列CD专辑。该社还计划将《中国越剧大考》进行重新修订,出版《中国越剧发展史》DVD-ROM。 一、策划能力 《中国越剧大考》(以下简称《大考》)的执行副总编是陈国良。他是一位具有深厚的戏剧乐理知识和乐器演奏技能,谙熟越剧发展历史的老编辑。1996年他负责筹建编委会工作后,出面邀请了多位专家,组成《大考》编委会。《大考》选题申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以后,即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 陈国良展示了他非凡的交际能力和深厚的人脉基础,他请来江浙沪的几位老专家配合他工作。由何贤芬负责历史沿革、人物小传和组织机构部分内容,陈国良负责选曲和收集查找历史资料。高义龙和卢时俊,则对整体的历史发展情况进行把关,主要负责进上海方面的资料搜集和查核工作;陈坚主要负责图片拍摄和整理;李梅云和余乐负责音乐编辑。 经过六年的艰苦工作,编委会整理出170万字文字,收集珍贵图片2000多幅,整理唱段近700首,以图书、CD-ROM、CD和DVD多种介质相组合的形式,出版了鸿篇巨制《中国越剧大考》。《大考》出版后,先后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制品提名奖、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音像)奖、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嘉奖、第十四届浙江树人出版奖特等奖等奖项。 编辑部收到了大量观众的来信来电,要求根据他们的需求,出版单行本。鉴于《大考》的良好效益,出版社在经过选题论证以后,决定在《大考》文字稿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修订补充,出版面向广大读者的《中国越剧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图书。《大典》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项目计划。 2008年,编辑部门在年度选题论证会上进行论证,觉得出版《大考》名曲篇中的选段是个不错的思路。他们根据读者需要,把原来的70张CD光盘进行拆解,筛选大家比较熟悉和喜爱的选段,进行新的组合,每年出版一个系列,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五六个系列,2016年还将计划出版“中国越剧名角”系列。 2013年,编辑部又策划将《大考》进行重新修订,摒弃原来笨重的图书和CD等载体形态,改成以电子书和MP3格式,出版《中国越剧发展史》DVD-ROM,以方便读者携带和阅读欣赏。预计2017年年底出版。 这样,一部耗费众多专家多年心血的《大考》,被该社编辑进行了多次开发,既拓宽了选题思路,丰富了产品结构,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举受到了浙江省新闻出版局的肯定和表扬。 二、编辑的责任 在审看《大考》文字稿时,一张照片引起了该社主编钱宏的注意。那是一张台湾越剧演员在台湾大学门口的合影。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他要求撤下这张照片,因为照片的背景是“国立台湾大学”,这牵涉到政治立场问题,比较敏感,要是处理不善,就会引起不良后果。 社里立即召集编辑开会,强调注意政治把关,不可掉以轻心。大家认真回顾了先前的工作,对涉及到的政治问题——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进行了检查和核实,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越剧男班时期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灌制的唱片,由于年代久远,保管不善,很多唱段都是声音模糊,唱词不明,很少有文字资料保存下来。陈国良无数次奔赴上海,寻找可以使用的音视频资料,并戴上耳机在试听室反复倾听,一字一句进行揣摩推敲,根据嵊州人的方言习惯,记录唱词。 在审校工作上,该社编辑也是分工合作,逐字逐句进行核对。有时候为了核对一个字,需要找出音频资料,戴上耳机反复倾听,有疑问之处反馈给陈国良,请他定夺。譬如有一句唱词“云吉边野花恣意开”,参与审校的编辑王砚觉得句意不明,非常可疑,就向陈国良指出来。经向原词作者核实,原来是“云髻边野花恣意开”,这样就解释得通了。在嵊州话里,“吉”和“髻”的发音是一样的,很容易听错。 在《红楼梦·哭灵》一折中,有贾宝玉的这么一句唱词“素烛白帷伴灵前”,稿子中的唱词为“素桌白帷伴灵前”。王砚觉得这个“素桌”有问题,就去查看越剧电影《红楼梦》中的唱词,发现果然是稿子中写错了。慎重起见,陈国良还向该剧编剧徐进求证,证实确实是“素烛白帷”,这才将稿子中的错误进行了修改。在嵊州方言中,“烛”和“桌”的读音也是一样的。这样的问题不少,编辑部大胆质疑,小心求证,谨慎修改。 关于老艺人的出生年月和演艺经历,除了登门拜访,电话请教,编辑们还经常向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如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张茵等进行求证,力求资料准确可靠。光是书稿的审校就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编辑们以严谨、科学、审慎的态度,对涉及到的人名、机构名、唱段和各类照片进行大浪淘沙式的筛选、检查和校对。 在后期进行资源重组的时候,编辑部也对即将出版的内容反复进行审校,没有因为曾经出版过而放松警惕。 三、充当编读之间的桥梁 《大考》编委会成员多为老艺术家、老编剧等,他们走乡串户,登门拜访,从老艺人、艺术家们口中发掘出第一手资料,认真做好笔记,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经过六七年时间的资料收集,编辑部中堆满了一箱箱的手写资料。由于他们工作勤勤恳恳,专注踏实,因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远在全国各地的老艺术家们,不断打来电话和写来材料,为他们提供帮助。有的甚至不顾年迈体弱,专程来到编辑部,提供有用的资料和线索。 《大考》涉及560多位演员、艺术家和词曲作者,所有内容,都必须取得他们的授权才可以出版。如何同他们取得联系,又如何获得他们的授权,是一项繁琐而艰巨的工作。这些艺术家和演员们,有的早已去世,有的侨居国外,有的迁至异地,还有不少人去向不明——编辑部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基本上和他们本人或他们的后人取得了联系。有的老演员文化程度不高,记忆力也下降了,领了稿酬授权之后,就把这个忘记了,反复打电话来询问,为什么稿酬没有收到。编辑们就得耐着性子,一遍遍向他们解释。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老师因为《大考》和陈国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打来电话向他提供线索。后来傅全香老师生病住院期间,陈国良还代表出版社去探望了她。在《大考》的编撰过程中,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徐玉兰、刘厚生等等,都倾情给予了热情无私的指导。在《大考》首发式上,他们又不顾自己的高龄,赶到杭州赶到嵊州,出席首发式,发表讲话,感谢出版社为越剧百年诞辰献上的这份厚礼。 有一个词作者对该社误将他的作品署名为他人非常不满不满,他发来一封措辞严厉的信,表示不排除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权益的可能。出版社接到信件以后非常重视,马上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确实署错了,就专门指定一个编辑和该作者取得联系,征求他的处理意见。该编辑写了一封言辞诚恳的致歉信,把出版社的赔偿和处理结果反馈给他,请他原谅他们工作中的失误,并承诺在再版时进行更正。为了表示诚意,该编辑专门手写了回信,而没用冷冰冰的打印件。因为她认为对方是年过七旬的老人,手写信更能体现出版社对此事的重视和对作者的尊重。 本来怒气冲冲的老人,因为出版社对他的尊重和做出的妥善处理,不满的情绪烟消云散,愉快地接受了出版社的道歉和赔偿。 综上所述,要出版一部优秀的作品,编辑工作任重道远。除了需要很强的策划、编校能力外,还需要良好的交际沟通技巧,尽可能减少出版环节的失误,这样才能保证出版物的顺利出版,并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同时,编辑人员还需要灵敏的嗅觉,时刻捕捉读者的反应,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选题线索,策划出版新的选题,将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最大化利用,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越剧大考编委会.中国越剧大考[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2.中国越剧大考编委会.中国越剧大考[CD].杭州: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2004. 3.高义龙.文化建设的可喜成果:参加《中国越剧大考》编纂工作的一些感受[J].戏文,2004(4):22-23. 4.高而颐.在《中国越剧大考》首发仪式上的讲话[J].戏文,2004(5):版权页. 5.高义龙.剧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中国越剧大典》出版感言[J].戏文,2006(5):56. (作者单位: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