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本十分值得品评的书 |
范文 | 王克喜 段晓宏 《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以区别于西方科学分类的思维,从中国古代逻辑的思维模式——推类,而不是西方的逻辑学的角度去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维模式,探讨中国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全书共分为六章内容,第一章为“逻辑与中国逻辑”,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逻辑”、“什么是中国逻辑”、“逻辑的共通性与特殊性”、“近代复兴对中国逻辑的影响”、“中国逻辑的未来”。简单来说,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逻辑的一般性概念与定义以及中国逻辑的产生、发展和定义;第二章为“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数学”,首先按照历史脉络,介绍了从先秦到清朝的不同时期的中国古代数学概论,其次分别介绍了中国推类逻辑对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以及明清的数学的影响,并介绍了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最后介绍了中国推类逻辑是如何推动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的;第三章为“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农学”,分别介绍了“中国农学概观”、“比类、类以合类与中国古代农学理论编撰”、“易数推类是阐述中国古代农学理论的思维模式”;第四章为“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医学”,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医学概观”、“易数推类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影响”、“取象比类是中国思维的核心”、“推类是中国古代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第五章为“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概观”、“易数推类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积极影响”、“取象比类是中国古代天文理论的重要思维模式”;第六章为“中国逻辑与李约瑟问题”,重点介绍了“李约瑟问题”的由来以及对“李约瑟问题”的一些相关的回答,最后总结了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关系。 《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是一本十分值得品评的书,纵观《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全书,该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中国古代科学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以区别于当前普遍对“科学”以及“逻辑”的认知视角,探讨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首先,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引自于西方,指的是公理化(公式化)、系统化、方法化、逻辑化的知识体系。但该书中所提到的“科学”并非上述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因此,有人会觉得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科学,但该书认为那些否认中国古代科学为科学的观点是十分片面的,中国古代的科学并不一定要按照现在的西方分类方法来研究,并强调中国古代科学不仅存在而且十分丰富。其次,基于对中国古代科学的理解与分类,该书认为在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维模式时,不是从西方逻辑学的视角去审视,而是从中国古代逻辑的思维模式——“推类”去思考、讨论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模式,并发现中国古代科学思维模式遵循着“推类逻辑”,而不是其他逻辑。因此,《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以突破传统对“科学”和“逻辑”的认知视角,很有创新性地研究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科学之间的微妙关系,让读者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有更加全面与系统的认识。 《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共六章,主要包括“逻辑与中国逻辑”、“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数学”、“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农学”、“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医学”、“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国逻辑与李约瑟问题”。首先,《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以中国古代科学是客观存在的“科学”为前提,在第一章中简单介绍了一般意义上的“逻辑”,重点介绍了“中国逻辑”,从而为全书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其次,《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的第二章到第五章是该书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中国逻辑对中国古代数学、农学、医学以及天文学的影响,同时在每一部分的介绍中或是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依据、或是以不同推类的影响为依据,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结构清晰、严谨;最后,《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阐述了“李约瑟问题”的由来以及对该问题的一些回答,并对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综上,《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这部著作具有内容的丰富性与结构的系统性与严谨性,条理十分清晰,便于读者的阅读与理解。 总之,我们觉得《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是一本十分值得去品读的著作,无论是作为初学者还是该领域的专家,都可以尝试着去研读。该书以它独特的视角以及丰富的内容会让我们对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科学有更加全新与系统的认识。同时,这本著作通过对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的梳理,对日后进一步的研究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哲学系; 2.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